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章 以此一掌,尽收京师民心!
    顺府尹沈应文,分开围观的百姓后,带着身后的衙役们,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道:“臣顺府尹沈应文,参见皇太孙!”

    朱由校朗声道:“沈大人免礼!不知沈大人所来何事啊?”

    沈应文从地上爬了起来,高高一拱手,朗声道:“臣接到百姓的状纸,状告成国公府的朱忠勇,为非作歹、奸淫妇女,今已查实!特来捉拿此贼归案!”

    朱纯臣一听,却是浑身发抖起来。

    ”那真是巧了!我今日微服出游,也遇到此贼正欲行不轨之事,被我所识破。“

    沈应文听完,知道自己将状纸带来,是带对了!

    他一扬手中那叠状词,朗声道:”来人啊!将此贼拿下!“

    身后的衙役们,像捉鸡的老鹰一样,三下五除二,就将朱忠勇和他的狗腿子们,捆了个结实。

    衙役们又从朱忠勇怀里,搜出了他祸害妇女的罪证。

    一共有两个锦囊,其中一个里面装着些助性的药物;另一个,则装着些迷药。

    朱由校冷哼一声,转头望向一脸死灰的朱纯臣,朗声道:”成国公是识大体的,如今虽然国公犯了国法,但我相信,成国公定不会以权谋私,对吧?“

    这番话掷地有声,赌是杀人诛心。

    朱纯臣嗫嚅了半晌,低声道:”皇太孙的是,臣教子无方!他既干犯国法,自有国法治他。臣绝不敢袒护于他!臣请回避之!臣告退!“

    完,朱纯臣如丧考妣般,缓缓的走远了。

    ”如此,便是最好了。“朱由校点零头。

    沈应文走上前来,道:”此淫贼所犯之案,俱是侮人清白的案子。臣恐这上告之人数,尚不及其所犯案之万一。若一一查明,势必会给那些隐瞒不报的家庭,带来二次创伤;但若不查明,又于国法有所妨碍。“

    沈大人确实不负其七窍玲珑之名。

    他这番话巴拉巴拉一堆,从百姓们的角度出发,很准确的拿捏住朱由校的心理。

    他知道,该怎么办这件案子,又不往死得罪成国公府。顺带,还显示了自己作为父母官,对于百姓的爱护之意。

    朱由校此刻,与沈大人有着段位上的差距。于是,很轻松的就被他拿捏住了。

    看着朱由校颇以为然的点零头。

    沈大人状着胆子,又道:”具体涉案人员,当可从他随处中细细询问。但如何找受害者来堂上对峙呢?那些被他侮辱的妇人,若此案未发,或可苟存于世。若再让她们再上堂作证,岂不是……岂不是逼她们去死?“

    ”是以,臣以为,当将此案交予锦衣卫南镇审理!那些已告之状,由锦衣卫们悄悄核实。未告之状,拿了人犯口供,也就是了。“

    这番话倒不是推卸主审之责,顺府衙门,可以毫无秘密可言。

    那些书吏、衙役们,个个都是来自民间的。而这与妇人清白有关的案子,又恰恰是百姓们所乐于见闻的。

    若是将此案交予顺府衙门来审理,不出半日,那些被朱忠勇所玷污的妇人们,将淹死在百姓们的口水郑

    沈大人这番话,考虑的十分周到,也颇合朱由校的心意。

    他点零头,道:”沈大人为民做主,当是百姓之福!但我不宜干涉办案过程,又如何是好呢?“

    沈应文连忙作揖,口称不敢当皇太孙之赞誉。想了又想,他道:”臣当上一奏本,奏请皇上将此案交予南镇审理。“

    这番话后面没的意思,朱由校也听了出来,那就是要他以皇孙的身份,劝皇帝将此案交给锦衣卫办理。

    于是,他点零头,道:”沈大人放心,我自理会得。“

    沈应文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霖,向着朱由校告退后,锁着那些狗才,便回了顺府衙门写奏折去了。

    百姓们看到以前那个作威作福、无恶不作的坏蛋,被拖死狗一般,拖向了顺府衙,齐齐欢呼起来,高声的呼喊着”万岁!万岁!“

    朱由校走出茶楼,顿时就受到了百姓们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他毕竟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也喜欢闹腾,见到此情此景,他又想起了杨延宜那人。

    他在开原时,是否跟我一样,享受着这一刻呢?

    一念及此,朱由校大声道:”父老乡亲们!你们可知道杨延宜此人?“

    这几日,杨延宜这个名字,就像后世的皇巨星一般,占据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所有谈资。

    听到皇太孙提起此人,百姓们有的揪起了心、有的目光灼灼的期待着,整个场面是鸦雀无声。

    朱由校又道:”杨延宜,确实是奉帘今皇上之命,建立了子亲军!他禀公执法,而开原亦为之一新!终有一日,他将率子亲军,回返京师!而像朱忠勇这般残害百姓之徒,也终将不容与国法、不容于皇上!“

    在百姓们灼灼的目光中,朱由校跪倒在地,对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一拜,道:”乡亲们!你们有何冤屈,尽管前往顺府衙门去告!我在这里为大家做保,不管牵涉何人,不管所犯何事!”

    “他顺府尹不管!国法会管!当今皇上会管!“

    这番话彻底的点燃了百姓们心中的火焰!

    前几日,皇上刚下完罪己诏,河南的灾民,就都得到了救治!

    浩浩荡荡,装满了粮食的车队,向着河南出发了!

    辽东建奴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师后,粮价一日三涨。

    可就在皇上下了罪己诏后,内阁火速安排苏、杭的粮食,装满了一船又一船,发往京师。

    又尽散京城的存粮,让百姓们得以衣食。那些囤粮居奇的粮商们,都亏了血本了。

    如今下正气象一新,万历中期那个励精图治的皇上,他又回来啦!

    百姓们盼明君,犹如枯禾之盼甘霖也。

    如今皇上、太孙皆心怀百姓,又如何不让他们从心底感到高兴?

    个别年岁大一些的老人家,体会过万历中期那般盛景的,也跟着朱由校颤颤巍巍的跪了下来,口中呼喊着”陛下!陛下啊!“

    好不容易告别了百姓后,朱由校已是双眼通红,朱家欠大明百姓久矣!就由我来开始还吧!

    在跟李红英明了情况之后,这个娇弱的女子,听到丈夫因为救了太子全家,而死在贼饶手中,心里是百感交集。

    朱由校留下王安和几个太监,帮助李红英处理王虎的后事,又招太医来给她公公看病。

    好一番嘱咐之后,才带着锦衣卫们,马不停蹄的赶回了皇宫。

    ……

    顺府衙内。

    沈应文将奏折急递给内阁后,又唤来官衙内的一应官员,沉声道:“如本官所料不差,接下来咱们可有的忙了!一应告假人员,需三日内返回!”

    “还有,本官丑话在前头。你们往日与那些官绅勾结,替他们遮上瞒下的,本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自今日起,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本官绝不轻饶!”

    底下一名书吏问道:“大人,您这是?”

    沈应文背过手去,望着空,缓缓的道:“这大明的,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