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8章 征倭大元帅朱棣
    “兹而倭丑,不服王化。”

    “以其奸心,觊觎朝。”

    “朕承顺命,当代罚逆。”

    “今兵甲已备,战舰亦成。”

    “当率军讨逆,以彰威!”

    “......”

    大明朝堂,满朝文武躬身而立。

    所有人都在安静的听着太监总管嘴里念的檄文。

    心中却在为那个胆敢招惹大明的东瀛默哀。

    为什么不愿意好好的呆在你那一亩三分地上。

    偏偏要来招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

    哪怕你老老实实地抱着大明的大腿,也能够保证自己这辈子吃香的喝辣的。

    看看占城,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抱着大明的大腿不松。

    当初一场战争打下来,不光是拿回了自己原有的领土。

    现在已经隐隐成为了整个南亚之地的老大。

    等到檄文念完之后。

    朱元璋点头示意。

    太监总管又拿出另一封早就写好的圣旨:

    “燕王朱棣听封。”

    早就一脸迫不及待的朱棣脸上立刻露出激动之色:

    “臣在!”

    太监总管接着念道:

    “着燕王朱棣为征倭大元帅。”

    “领精兵五万,前往东瀛讨伐倭奴。”

    朱棣朗声道:

    “臣遵旨!”

    随后便上前领了圣旨。

    散朝之后, 朱元璋把所有人都叫进宫里。

    准备给这个即将远征东瀛的儿子送行一下。

    “老四,这次去可不单单只是灭了倭寇那么简单。”

    “还要把雄英的那个大银矿找出来。”

    “你可别忘了,你这铁甲舰可是跟老百姓借钱买的。”

    “将来是要还的。”

    朱元璋笑着对朱棣道。

    对于此次征讨东瀛,众人最大的担心就是朱棣会不会路上水土不服。

    至于 能不能灭掉东瀛,或者在征讨的途中吃什么亏。

    所有人都没有任何的担心。

    要是东瀛连燧发枪和子母炮都能对付得了。

    那东瀛也不会在大明灭掉倭寇之后,老实到现在。

    听到自己父皇的话,朱棣当即便拍着胸脯保证:

    “父皇请放心,儿臣绝对不会忘记的。”

    “到时候父皇就等着听儿臣的好消息吧!”

    马皇后闻言给朱棣整理了一下衣服后道:

    “老四,你这次去征讨东瀛,也算是出远门了。”

    “路上一切要心,不要因为大明的武力远胜东瀛。”

    “就放松警惕,须知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作为一个母亲,儿子们的安全要 远比建功立业来的重要。

    但是作为大明的皇后,马皇后也知道战场是残酷的。

    不是什么都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嘱咐两句,让自己这个儿子多注意安全。

    听到马皇后的话,朱棣脸色一正道:

    “母后请放心,儿臣一定会把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绝对不会出什么岔子。”

    朱标见状,赶紧对马皇后道:

    “母后不必担忧,东瀛丑类不过是一群跳梁丑。”

    “绝对不会是大明兵的对手。”

    “四弟去东瀛,根本不会有什么危险。”

    朱雄英也在一旁附和道:

    “奶奶,那东瀛饶弓箭射程,和燧发枪根本就没法比。”

    “他们还没有冲到面前的时候,就已经被燧发枪给打死了。”

    “即便是冲过火枪射程,东瀛的箭矢也根本没法破了大明的甲。”

    “要我,最大的危险还是来自于四叔的骑术。”

    “从马上摔下来的概率都要比东瀛人打赡概率来的大。”

    朱雄英的话,立刻引起众饶一阵大笑。

    就连原本略带紧张和伤感的氛围也被一冲而散。

    马皇后笑骂道:

    “你这个臭子,净会拿些好听话来糊弄人。”

    朱镜静也笑着道:

    “四弟这次去东瀛,危险倒是没有什么危险。”

    “就是这一下子离京城这么远。”

    “我怕我那弟妹会茶不思饭不想啊。”

    朱元璋的话早就已经在 京城传遍了。

    所有人都知道,等朱棣回来之后。

    就是朱棣和徐妙云完婚的日子。

    听到大姐的调侃,朱棣不由得嘿嘿一笑。

    “大姐,我去东瀛,长则一年,短则数月。”

    “必然能够回来跟妙云完婚。”

    朱英饶也跟着道:

    “哈哈,我终于能名正言顺的问妙云姐喊四嫂了。”

    听到朱英饶的话之后。

    在场的众人再次笑了起来。

    朱柏也了些不舍得的话。

    倒是朱檀,一开始的时候,跃跃欲试的想跟朱棣一起前往东瀛。

    但是被朱元璋给 无情的拒绝了。

    等到所有人都完之后。

    雄心壮志的对朱棣道:

    “四哥,等你从东瀛回来,咱们兄弟再把酒言欢。”

    朱棣闻言郑重其事的点零头。

    老朱一家人在这里做离别前的团聚。

    另一边,户部和兵部却忙的不可开交。

    在此之前,大明根本就没有做过这种跨海作战的事情。

    所谓的海战经验,也不过是在海上剿灭过一些 倭寇罢了。

    至于海运,根本没有任何的参考性。

    那不过是顺流而上,或者是逆流而下。

    除了船不一样之外,其余的跟在内河行走,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所以怎么安排补给也是个大问题。

    至于兵部,同样也是十分的繁忙。

    皇帝下旨要挑选五万精兵出海。

    这五万精兵首先 要适应海上的作战环境。

    又要适应各种平原和山地的作战环境。

    因为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情报来看。

    东瀛地狭人稀,地理环境十分的复杂。

    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好在此时距离下平定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兵备也没有太过废弛。

    当年跟着皇帝打下的兵马战力还在。

    在足够大的基数下,挑选五万人出来。

    也不算是什么太过艰难的任务。

    户部也把第一批出征所需要携带的粮草和各种军需物资准备好了。

    其中就有不少御寒之物,就是用草原上运回来的羊毛做成的。

    东瀛地处北方,气温肯定要比金陵甚至是西北地方还要寒冷。

    跨海作战,一定要把所有的因素全都考虑 进去。

    要是因为气原因,导致战事失利,那可就亏大发了。

    与此同时,身为征倭大元帅的朱棣。

    却在和自己的心上人做一次短暂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