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5章 朝廷信用的保证
    还不等朱雄英回答。

    朱标就率先开口道:

    “雄英,这件事 非同可。”

    “可不是你那几个生意就能够包揽得住的。”

    朱标听到 不需要让户部出钱。

    顿时就觉得是朱雄英想像上次一样,自掏腰包来出这个钱。

    当即便出声阻止。

    按理 这大明是老朱家的大明。

    朱雄英就算是出点钱也算不得什么。

    更何况这也不是朱雄英第一次出钱。

    根本不需要这么计较。

    但是朱标心里很清楚。

    朱雄英的钱是自己的钱。

    大明的钱是大明的钱。

    这两者决不能混为一谈。

    之前花朱雄英的钱,是因为 朝廷财政上确实是有困难。

    已经到了不得不用朱雄英的钱的地步。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朝廷完全可以暂时先把修船坞和造铁甲舰这件事情放一放。

    等到缓过来这口气再。

    再了,这是朱雄英有这个钱 ,那要是朱雄英没这个钱怎么办?

    难不成大明就不过了?

    干等着朱雄英来挣钱?

    所以朱标必须要把这件事情拦下来。

    以免以后出现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雄英。

    朱元璋在听到朱标的话之后,也立刻反应过来了。

    当即便出声附和道:

    “是啊,这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无非是多等两罢了。”

    “就让那些倭寇再多蹦跶些日子,也算是上有好生之德!”

    倒是户部尚书略带惊讶的看着朱雄英,这个皇孙殿下已经有钱到这个地步了?

    那可是修建船坞和造铁甲舰啊!

    哪一样都是海量的银子,这是一个皇孙能够拿出来的?

    听到爷爷和父王的话,朱雄英顿时明白过来。

    这两个人会错了意。

    立刻开口道:

    “爷爷,父王,我可没要自己掏钱。”

    “钱还是要户部来出。”

    “出的也是将来的钱,但却不用提前收税。”

    户部尚书被朱雄英的一番话给绕晕了。

    又要户部出钱,又不让提前收税。

    您当这钱是凭空变出来的吗?

    自己可没有这个能耐。

    同样感到不解的还有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

    但是和户部尚书不一样的事,自己可是知道 朱雄英这孩子 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于是朱元璋开口道:

    “雄英,那你有什么法子,来咱听听?”

    户部尚书听到朱元璋的话,欲言又止。

    如此国家大事,竟然询问一个几岁的孩子。

    是不是有点太荒谬了?

    然而此时所有饶心思都在朱雄英身上。

    并没有关心户部尚书怎么想的。

    在听到朱元璋的话之后。

    朱雄英开口道:

    “朝廷可以发行国债,并写明利率。”

    “从民间募资,然后向百姓保证多少年之后。”

    “连本带利的还给百姓。”

    “这样的话,一来朝廷能够募集到足够的资金。”

    “二来 ,百姓们的钱也不会扔在那里起不到任何作用。”

    “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盘活经济。”

    “几年之后,朝廷只要按时支付本金和利息。”

    “朝廷的信用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等将来朝廷再需要钱而本身又缺钱的情况下。”

    “就可以这么如法炮制的解决问题。”

    “根本不用采取提前收税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

    听到朱雄英的话,在场的几个人都是 倒吸一口凉气。

    朱雄英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这就是朝廷管百姓借钱,就像是百姓去皇家银行贷款一样。

    只不过这一次,主体换了。

    可是对于朱雄英的这种做法,朱元璋根本就不敢苟同。

    这世上哪有朝廷问百姓 借钱的事情?

    当初宋朝的时候,倒是干过一次。

    不过借钱的对象也是那些富商。

    实际效果还不如直接加收赋税。

    最后搞得民怨沸腾,不了了之。

    现在朱雄英也想问百姓借钱。

    这恐怕不是什么 好点子。

    再了,这不是暴露了朝廷没钱的事实吗?

    一个弄不好,就会引起朝野动荡的。

    这可不是个什么好法子。

    朱元璋当即就要开口拒绝。

    只是还没等朱元璋开口。

    朱标就先道:

    “雄英,你具体是个什么做法?”

    相比于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能够接触到。

    对朱雄英的了解也算是更进一层。

    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他既然能够出这个 主意。

    就明他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

    果然,在听到朱标的话之后。

    朱雄英开口道:

    “发行国债的道理我已经了,就是问百姓借钱。”

    “帮朝廷暂时解决财政问题。”

    “至于具体怎么做,我可以举个例子。”

    “假如此次修建船坞和造船的花费是一亿两白银。”

    “那就可以把这一亿两白银以一两一份的结构,拆解成一亿份。”

    听到朱雄英的话,户部尚书不由得连连咋舌。

    一亿两银子,皇孙殿下您可真敢。

    “甚至更一点,十亿份也不是不可以。”

    “而拆分之后的价值,便是一份国债的价值。”

    “由朝廷印刷好之后,以同样的价格对外出售。”

    “并且算好利息,在国债上写好时间。”

    “到时候会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回收。”

    “这便是国债的交易方式。”

    “当然了,这种国债的利息肯定是要比存到 皇家银行的利息要高上不少的。”

    “否则老百姓又何必花钱去购买这些国债。”

    “至于老百姓担心到时候朝廷认不认账这一块。”

    “我想应该没有必要。”

    “毕竟现在皇家银行已经开遍了大明 各地。”

    “这本身就是朝廷信用的一个保证。”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怎么让百姓来了解国债这个东西。”

    “继而着手购买国债。”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和 朱标连连点头。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然而就在这时候, 户部尚书一脸凝重的开口道:

    “皇孙殿下,这国债 可不比百姓把钱存在银校”

    “百姓的 钱存在银行,一部分拿出去放贷,一部分拿来周转。”

    “但是到底这钱还是这些钱。”

    “可是 国债这钱花出去可就花出去了。”

    “万一到时间还不上,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