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5章 震惊的户部尚书,还能这么搞?
    朱元璋这话算是问到户部尚书的心坎里了。

    缺啊!简直是太缺了!

    税制改革之前,朝廷也缺银子。

    但是那种缺法跟现在的缺法是不一样的。

    以前缺的银子是钱,现在缺的是真正的银子。

    以至于底下收上来的商税。

    基本上都是铜钱。

    但是银子的价格却一直在上涨。

    这就导致了户部的钱就算是放在那里,都在不停的亏。

    甚至民间已经渐渐从之前的用折色抵赋税。

    又换成了本色赋税。

    凭空给朝廷增加了许多的 负担。

    一车银子和价值一车银子的粮食。

    哪个方面这些官员们还是分得清楚的。

    “陛下,实不相瞒。”

    “府库里确实缺银子。”

    “并且每都还在不停的往外出。”

    “再这么下去的话,到时候官员的俸禄都只能再次用银子来抵算了。”

    户部尚书对朱元璋道。

    不过这话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没有放在心上。

    再怎么着,发俸禄的银子还是有的。

    户部尚书之所以这么,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知道。

    现在朝廷到底有多缺银子。

    于是朱元璋便笑着道:

    “咱这里倒是有个法子。”

    “不仅能够缓解朝廷的银荒,还能让大明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户部尚书闻言赶紧问道:

    “请陛下赐教!”

    朱元璋道:

    “咱打算以朝廷的名义创立一个钱庄。”

    钱庄?

    户部尚书的脸上充满了诧异之色。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朱元璋接着道:

    “咱这个钱庄,可以吸引百姓和商人们来存钱。”

    “因为咱会按照一定的时间给这些存钱的人支付一些本金之外的利钱。”

    户部尚书听到利钱两个字,瞬间就反应过来了。

    但是在听到是朝廷给存钱的人支付利钱的时候。

    户部尚书顿时傻眼了。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嫌朝廷钱太多了?

    准备赔钱赚吆喝?

    但是这话也只敢在心里想想,根本 不敢问出来。

    不过朱元璋一眼就看出来了户部尚书心中所想。

    别是他了,就连自己一开始听到朱雄英这个想法的时候。

    不也是这样的心思?

    “咱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那些人把埋在地下的银子拿出来。”

    “存到朝廷的钱庄里,这样一来。”

    “朝廷的府库里不就不缺银子了吗?”

    户部尚书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但是随即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可是陛下,暂且不这些百姓会不会把钱挖出来存进朝廷的钱庄。”

    “就算是存进去,一年到头支付的银子数目都不在少数。”

    “时间拖久聊话。”

    “银子还是在往外流失啊。”

    朱元璋闻言和朱标对视了一眼。

    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惊讶。

    果然是一人计短,十人计长。

    这一点,自己都没有想到!

    好在有朱雄英,要不然 这法子还真是推行不下去。

    朱标开口道:

    “这个简单,朝廷可以照着白银数量来发行银票。”

    “这样一来,朝廷不用担心银子流失的问题。”

    “商人们也解决了携带大量银两的危险。”

    “岂不是一举两得?”

    听到朱标的话,户部尚书的脸上露出古怪之色。

    合着太子殿下您是不知道您家宝钞有 多缺德是吧?

    朱标看到户部尚书的脸色道:

    “如今大明已经不缺钱,只要用这个法子把他们手里的银子弄过来。”

    “到时候通存通兑,不就行了?”

    “你以为这利钱是做什么的?”

    “不就是为了让他们把银子弄出来,存到钱庄的!”

    到此为止,户部尚书总算是听明白了。

    合着陛下和太子这爷俩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啊!

    “可是太子殿下,这个利钱的事,还是没有解决啊!”

    户部尚书接着问道。

    按照你们爷俩的做法。

    利钱总是要出的吧?

    既然银票能够足额兑付。

    那明这就是真金白银。

    只要时间拖得够久,这个窟窿就足够的大。

    终归还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再了,钱庄总是要占地方的吧?

    里面的人无论是官还是吏。

    总归是要给俸禄的吧?

    哪一件哪一幢不花钱呢?

    朱元璋闻言道:

    “你的这个问题,咱也想到了。”

    “朝廷除了可以吸纳民间的银子之外。”

    “还能够往外放贷啊!”

    听到朱元璋准备 往外放贷的时候。

    户部尚书整个人都傻了。

    朝廷公然放贷?

    倒不是没有这个先例。

    但那都是什么时候才会做的?

    要么是出了昏君,要么是国家将亡。

    才会做这种事情供君王挥霍或者是给王朝续命。

    但是现在大明既没有昏君,也没有亡国迹象。

    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等户部尚书 问出口。

    朱元璋就主动道:

    “现在民间的印子钱多厉害。”

    “最狠的都九出十三归了。”

    “百姓一旦借了 这印子钱。”

    “轻则卖房卖地,重则倾家荡产。”

    “咱虽然看着心疼,但却没有什么办法。”

    “现在朝廷有钱了。”

    “自然也要顾及这些百姓。”

    “所以咱才想了这么个法子。”

    “再了,万一有做生意的一时间周转不过来。”

    “这不也是个门路吗?”

    “不过爱卿也不用担心。”

    “朝廷的这个印子钱,跟普通的印子钱不一样。”

    “咱这个印子钱的利钱,只比存进钱庄的印子钱高那么一点点。”

    “绝对不是民间的那种高利贷!”

    听到朱元璋的话,户部尚书这才松了一口气。

    沉吟了一下道:

    “若真是这样的话。”

    “陛下和太子殿下此举,也算是为百姓谋福祉了!”

    户部尚书不是傻子。

    在朱元璋和朱标的这一番解释之下。

    大概值已经知道了这个东西是怎么运作 的。

    其实民间早就已经自称体系。

    朝廷只需要照抄就行了。

    无非就是把利钱放低一点,让百姓到时候能够还得起。

    就在户部尚书准备应命的时候。

    朱元璋却狡黠一笑的道:

    “不过朝廷放出的可不是真金白银。”

    “而是银票!”

    “并且这一两银子,要放出五六倍同等价值的银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