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2章 漏洞
    却次次都一样,一再表明无罪,并且坚持要替自己洗清嫌疑。

    这样一来,案子无法定性。

    现在是法治社会,屈打成招自然是不能用了。

    他们也尝试过利用各种审问技巧,想从中找出苗头把话题撬开,可嫌疑人的表现却十分正常,既没有小心翼翼的谨慎,更没有编造谎言的慌乱。

    饶是专业刑侦出身的周局长,也没找到一丝破绽。

    所以他其实也怀疑可能是受害者方面存在问题,可经过例行公事的调查走访,仍然没找到什么有用的证据。

    总之两个人之间肯定有一个人在撒谎。

    他们要做的就是断定谁是撒谎者,至于如何断定,只能靠证据说话了。

    周局长话音刚落,立刻有专案组的队员举手,“局长!”

    “小刘,你说。”周局长用手中的笔叩了一下桌面,示意让他说下去。

    “局长,我觉得还是要向嫌疑人施压,让他早日承认错误,争取从轻发落。”

    这件集涉嫌侵犯未成年少女和杀人案,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小案子。

    一来辖区内多年没有出现过如此重大的刑事案件,二来上面看得紧,力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侦破。

    目前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问题更大,说不定还是个老手,才有如此强大的心理素质。

    要他说,干脆直接采取强硬一点的审问方式,兴许就能击溃他的防线了。

    “我的意见和刘子一样,能犯下如此大罪,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素质肯定不一般,从这点上来看,他会抵抗也正常,我们不能因为敌人太过狡猾而一时麻痹大意,提高审讯力度才是良策……”

    小刘说完之后,有两个队友表示赞同,还给出了下一步的计划。

    周局长听完沉默了片刻,随即看向身边专案组的最后一位组员,“王老师,你怎么看?”

    只见这位被周局长称作王老师的警察年纪并不大,甚至比周局长还要年轻。

    身材消瘦,坐在位置上,从开会到现在一直沉默不语,神情淡漠做思考状,一看就是老社恐人了。

    听到周局长的问话,他先是转动了一下眼球,将目光转向那边,接着才若有所思道:“证据确实是偏向受害人没错,不过我认为受害人的父亲死因存疑,反向推断,嫌疑人应该没有撒谎。”

    “嫌疑人没有撒谎?”

    一听到他的话,刚才的几位队员马上坐不住了,“王老师,周局长是问你对这个案子怎么看,而不是让你空口断案,现有的证据摆在眼前,基本可以断定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怎么能凭你所谓的反向推理,颠倒黑白呢!”

    “没错,咱们可是专业办案人员,不是网上那些拿着键盘就开始网络断案的闲杂人等,每一项结论都得讲究证据,可不是闹着玩。”

    几人几乎异口同声的反驳王老师的意见。

    小刘更是直接站了起来,“既然这样,那请王老师谈谈受害人父亲死因究竟有哪里存疑?反向推断的理论又是什么?”

    专案组一共有5个人。

    除去领队的周局长,其他三个人基本一条心,都对王老师的看法有意见。

    尤其是小刘,说话的时候眼中的轻蔑都快藏不住了。

    周局长暗不作声的看了一眼4个人的反应,心里大致有了数,“王老师,能否详细为大家解答一下你的看法?”

    “可以。”

    王老师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的态度,从头到尾都没有计较的意思,只端坐在位置上,翻开面前的一个黑色笔记本。

    翻了两页之后,开口道:“首先我的推断不是根据案发现场的情况以及受害人的笔录产生,我个人认为主要存疑的点是受害人父亲的死因问题。”

    “第一,死者杜威在出警民警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时,就已经发生休克,瞳孔散大,几分钟后由急救医生宣布死亡,出警记录显示,杜威生前曾遭到过犯罪嫌疑人的殴打,所以才造成大量脑出血死亡。”

    “可是我去检查过死者的遗体,在没有解剖的情况下,表面并没有任何打斗或者遭受殴打的痕迹,唯一的伤口在左脸,可见轻微红肿,后因被害者的死亡,发生淤血,留下比较明显的痕迹。”

    “但在正常的情况下,此处轻微伤,不足以造成脑出血,更不会发生休克,尤其是脑干部分,跟脸上软组织受伤完全形成不了因果关系,最严重的情况下也只会产生耳膜穿孔或是轻微脑震荡,除此之外,脸部外伤脑出血休克死亡的案例,还没有在我国出现过。”

    王老师依然看着周局长,继续道:“第二,在基于杜威的死亡原因存疑情况下,我推断杜小月还撒了一个谎,那就是她曾大声呼救,引得父亲及时赶来,并且当场报警,才让警方在事发后第一时间赶到。”

    “因为受害人在即将遭遇危险的情况下都能大声呼叫,那么杜威作为一名父亲,看到女儿即将被人侵害,第一反应应该是上前阻止事情的发生,同时寻求周围行人与居民的帮助,而不是不喊不叫的冷静报警,接着才上前与嫌疑人发生搏斗。”

    “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受害人杜小月的口供存在重大部分隐瞒实情。”

    随着最后一句话落下,王老师合上笔记本。

    专案组所有人员沉默了几秒钟之后,小刘第1个站出来反驳:“一个头脑正常的成年男人,为什么不会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寻求警察的帮助?再说了,死者在年龄上和嫌疑人有比较大的悬殊,担心体力问题,他想用最稳妥的方法救下女儿也很正常吧?”

    王老师淡淡回复:“死者身体没有搏斗过的痕迹。”

    “那也不能说明受害人在撒谎啊!天黑的小巷里,大部分居民都在做饭,又没有多少行人来往,万一杜威是特意出去找女儿,结果恰好碰上了……”

    不等对方把话说完,王老师又道:“死者身体没有搏斗过的痕迹。”

    “你说轻微脸部外伤不足以造成脑干大量出血,发生休克死亡,虽然在国内没有过案例,但国外的你查过吗?”

    小刘三人一人一句,总之就是想推翻王老师的断定。

    可在下一秒,王老师又开口了,“死者身体没有搏斗过的痕迹。”

    小刘再也忍不了,破口大骂:“姓王的,你是不是有病!有没有搏斗过有这么重要吗?”

    “很重要,双方搏斗导致杜威受伤死亡的供词是杜小月给的,也就是说她在撒谎。”

    “人家还未成年,一时害怕紧张,记错了也不一定,再问一遍不就得了!”

    “可以,但杜威的死与犯罪嫌疑人无关,在当时的情况下,死因非常可疑。”

    王老师的态度自始至终不咸不淡,没有半点要和他们争论的意思,秉承着就事论事的态度,认真回答。

    其他三个人简直被他的态度气得快要吐血,关键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成功击破他的论证。

    反而说来说去之后,越发肯定了他的推断。

    从杜威的死因来看,案情上下的衔接确实不够顺畅,更做不到合理。

    结合杜小月的口供,其中肯定有很大的差距。

    也就是说在还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漏洞的情况下,首先受害者就先出现问题了。

    按照常理,他们需要对受害人再次进行询问,提出不合理的几点地方,得到她的解答。

    可是在这个案子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被对方诬赖,既然如此,这极有可能是一场设计好的陷阱。

    并且专门针对犯罪嫌疑人而来。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需要保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不适合向有伪造证据倾向的一方做出提示。

    周局长听完王老师的话之后一直没有出声,直到完全安静下来,才开口道:“我们办案的目的不是为了破案率,而是要扫清每一处罪恶,双方当事人绝对有一方在撒谎,我们必须把这个人揪出来,查清案件的来龙去脉,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分子!”【1】

    【6】

    【6】

    【小】

    【说】

    尽管成立专案组接手这个案子以后,周局长从来没有在大家面前发过官威,但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不仅仅是他们的顶头大boss,还承担着领头的责任。

    哪怕案件最后就这样成了一桩悬案,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他这个领导者。

    4个给他打下手的人员就算不齐心,当着他的面内讧那是犯了大忌讳。

    “我们明白,周局长。”小刘赶紧为自己刚才的一时冲动赔不是,“这不是大家各抒己见,进行友好讨论嘛,案子一天不破,我们心里也着急。”

    “王老师说的没错,在一个小细节上发生疑点,我们必须要顺藤摸瓜的深挖,宁可错杀一切,也绝不能放过一个!”

    一口气说了好些顺台阶下的话,他一边偷偷看了斜对面的王老师一眼,想让他也说两句,免得周局长以为他们表面关系融洽,实则背地里意见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