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5章 昭武十一年成就
    在福托乌尔正在和英米接触的时候,帝国没管他。

    因为昭武维新过去了11年,帝国全面超越大漂亮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离一战的时间也越来越近,昭武皇帝开始调整帝国的工业布局。

    11月27日勤政殿大朝会,工部尚书詹佑,正在向皇帝汇报昭武十一年的工业数据。

    “禀陛下,帝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所以今年的数据提前到了微臣手里。”

    詹佑,铁路方面的天才,于昭武八年成为工部尚书,张雄请辞退居二线。

    按张雄的说法,他更愿意在实验室鼓捣鼓捣机械。

    昭武帝贴心的准了。

    上任后的詹佑,一边布局帝国工业,一边大力修建帝国铁路网,不愧是铁路人才。

    ......

    “陛下,昭武十一年,帝国钢产量4268万吨,超过了米国2980万吨的近乎一半。”

    “同时是德国1760万吨的两倍还多一点,是英国1113万吨的4倍。”

    “其他列强钢产量如下:沙俄658万吨、法国899万吨、奥匈帝国461万吨、意大利107万吨。”

    原时空这个时间段,毛子还爆了一波小宇宙,以491万吨钢产量超过了高卢鸡468万吨。

    只不过因为大夏的刺激,加上二德子的压力,高卢鸡同样爆种了!

    应该说世界各列强都爆种了!

    这个时空的各国钢产量,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特别是牛牛。

    牛牛为了保持海军优势只能铁了心的下饺子,下饺子又需要钢铁,本土不够怎么办?大力发展殖民地呗。

    本该被压制的印度、加拿大等地,被牛牛安上了工业车轮。

    这才有了钢产量世界第三的名号,按原时空历史来讲它也是第三,不过是以778万吨成为的第三。

    大臣和皇帝对于这个数据,已经见怪不怪了。

    自从帝国统一后每天一个变化,还有新领土罗娑斯洲。

    大量的船只往返于本土和罗娑斯,无数优质矿石被拉进工厂冶炼,帝国钢材的进步,少不了罗娑斯洲的贡献。

    “帝国煤产量达到了6.8亿吨,发电量....”

    ...

    随着张谦的介绍,皇帝清楚知道了帝国各数据和其他国家的对比。

    煤产量如下:

    米国5.3亿吨,毛子3.6亿吨,牛牛2.92亿吨,二德子2.772亿吨,高卢鸡8754万吨,奥匈帝国5420万吨,意呆利70万吨。

    不愧是地大物博的毛子,在这些资源产量方面稳压牛牛一头。

    铁路里程对比:

    大夏49.9万公里,米国37.6万公里,毛子7万公里,二德子5.6万公里,奥匈帝国4.08万公里,高卢鸡4.06万公里,牛牛3.2万公里、意呆利2.1万公里。

    还是一句话,地盘越大,铁路里程越多。

    虽然毛子7万公里稳居老三,但对比他庞大的领土,完全不值一提。

    国内铁路网远不如二德子密度大。

    而英、法两国的铁路里程没有把殖民地列进去,比如说英属印度也有5万公里的铁路里程。

    因为电力革命的普及,发电量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

    大夏年发电量为67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量的百分之四十。

    米国以45亿千瓦时占据第二,随后是牛牛10亿千瓦时,二德子8亿千瓦时,毛子3亿千瓦时,高卢鸡1.5亿千瓦时,意呆利1亿千瓦时。

    毛子因为大夏的援助,反而在电力革命上超越了高卢鸡。

    而工业血液石油还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世界各国统计的数据不准确。

    只知道大夏年产3.6亿桶,大漂亮大约2.3亿桶。

    张谦介绍完工业情况后,户部尚书高卢植也开始汇报。

    这老小子稳坐户部尚书一职,雷打不动风吹不倒。

    财政收入也是大夏一枝独秀,以137亿龙元稳坐头把交椅。

    因为电力革命的完成,世界各国对于资源和贸易的需求成倍增加。

    所以,大夏的收入从十年前的15亿龙元飙升到168亿!

    相应的,购买力方面就下降了一点,这是不可逆的规律。

    米国以133亿龙元的年收入成为第二,二德子120亿龙元,牛牛110亿,毛子70亿,高卢鸡60亿,意呆利40亿,奥匈30亿。

    别看毛子比高卢鸡收入多,里面有一部分是要还高卢鸡和大夏的贷款。

    反之,高卢鸡对外的高利贷,没有算入财政年收入。

    听完张谦和高卢植的介绍,众臣很满意,只有昭武帝没啥感觉。

    原时空后世,动不动几千亿美元的收入,钢产量也是一个小破厂就能突破上亿吨。

    再说了,大夏人均还很少,不管哪一方面的人均。

    “诸位爱卿不要骄傲!帝国人均占比还比不过那些列强。”

    听到皇帝的话,众臣都无语了。

    人均这个词就是皇帝发明的,德康时期,皇帝就时常把人均一词挂在嘴边。

    但帝国是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原本基础就相当吓人。

    自从帝国统一后,没了外部威胁朝政也越来越清明,老百姓生得起养得起!

    开枝散叶一直是夏人的梦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

    到了昭武十一年根据户部统计,帝国已经有5.7亿人了。

    这还是拥有帝国国籍的公民,来帝国打工的外国人,还有无法统计的“黑工”也没法算。

    随着帝国的发展,很多外国人都想偷渡来到帝国,特别是女人!

    一旦嫁给夏人,考核通过后立马入籍。

    这让很多外国人纷纷润到大夏,甚至不惜过来打黑工。

    其中小日子最多。

    帝国有如此发展,也离不开黑工的血泪......

    昭武皇帝打击众臣的人均一词,已经被臣工们免疫了。

    帝国如此成就,一旦扯到人均,立马就变成了二等列强。

    这个词也变成帝国每年忽悠外国人的工具。

    这个时候还没有白皮书这玩意,也没有哪个政府专门对外公布国家发展数据。大风小说

    全靠情报人员和一众分析智囊,通过各国报纸和一些政府公文来推测。

    相对来说比较准,除了爱吹牛的毛子和相当神秘的奥斯曼,世界各国都比较相信收集来的数据。

    帝国在向外透露的过程中,随时把人均一词放在上面。

    这就让世界各国关注大夏的政要们,相当e摸。

    一边是推测出来那恐怖的工业数据,一边又是弱的可怜的人均占比。

    用大夏的话来说,不要看人家,人家还很弱的(娇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