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章 新军难题
    从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到道光二十八年八月,清军在战场上接连丢盔弃甲,战场外所面临的压力也同样不可小觑,光是临时军费开支就飙升到了一千八百余万两,再加上八旗新军和办洋务花费,大清朝仓库里的银子算是彻底搬空了。

    除此之外,雪上加霜的是广东、广西以及福建三省已经丢失,湖广更是没了一大半,江南财赋之地也时刻面临着威胁,大清朝的财政收入肉眼可见地暴跌一大截——若是将来两江再丢失出去,朝廷这么多军队靠谁来出?

    没有了足够的军饷,哪怕是八旗国族也会撂挑子。

    道光皇帝愁得增添了不少白发和皱纹,他已经深刻意识到,倘若再这么发展下去,他爱新觉罗·旻宁很有可能会变成在煤山上吊的第二人。

    为了不成为崇祯的继任者,道光只能进一步想办法节省开支,他从原本就已经堪称俭朴的内廷开销中再次大砍了一笔,勒令所有宫妃都要在后宫织布,还裁减了许多宫女,更是狠心拿内务府大大出了一回血,抄了几户包衣的家产,总算是凑齐了三百万两银子,给僧格林沁送了过去。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僧格林沁对这帮家伙算是绝望透顶,他深知用这帮人来练新军,怕是也练不出什么结果来,便小心翼翼试探道:“皇上,不如.......”

    道光皇帝一眼就看出了僧格林沁的想法,沉声道:“你是觉得汉人更加可用?”

    “奴才不敢。”

    “哎,僧格林沁,倘若真有那种能力挽狂澜的汉臣,你以为朕吝惜封赏吗?”

    道光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先不说其他人,朕对林则徐、曾国藩可谓是寄予厚望,可是这两个人现在是什么情况,你还不清楚?林则徐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先是弃守了长沙,而后又不愿意去守武昌,偏偏跑到了两江跟耆英打擂台,就为了不开鸦禁!”

    “还有那个曾国藩,朕一开始还真看走了眼,以为此人是个忠心耿耿的可造之材,可如今此人带着湘勇躲在了两江,既没有出战的勇气,又想顾全名声,在那里左右为难,难堪重任。”

    道光也算是将腹中的一口恶气尽数吐出,他冷冷地说道:“潘世恩这个老狐狸当初以退为进的手段,还真以为朕看不出来?既然他想骑墙观望,朕偏偏不给他这个机会,穆彰阿!”

    “奴才在。”

    穆彰阿跪在一旁,脸上浮现出一丝惶恐。

    “给潘世恩下诏,让他重入军机,若是他不愿意来,那就永远不要来了。”

    首发&:塔>-读小说

    “嗻。奴才领旨。”

    穆彰阿心中微微一叹,他听出了皇帝带着浓郁杀机的潜台词,看来这一次是真的要跟汉臣们彻底摊牌了。

    一时间,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凝重的氛围让侍奉在一旁的宫女太监们恨不得屏住呼吸,唯恐惊扰了贵人。

    半晌后,道光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当年太祖皇帝起兵于满洲时,就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满洲的根基就在于八旗,而非外人。如今形式大变,朝廷也好,八旗也好,唯有自救方能图存,这个时候谁若是阻碍新军,谁就是大清的敌人,朕不能容他,列祖列宗也不能容他!”

    “僧格林沁,朕最多只能再给你半年时间,若是半年内再不能练成一支二十万新军,只怕大清的江山社稷就真完了。”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你持着朕的金令,谁敢有阻碍之举,有先斩后奏之权!朕必须用你这把快刀,来斩断一切麻烦。”

    “嗻。奴才领旨。”

    道光转头看向了跪在地上的穆彰阿,沉声道:“靖海侯一门为我大清毁家纡难,朝廷不能亏待了他们.......得派人向全天下隆重表彰施家的忠义之道,让天下人知道施家之功!”

    穆彰阿连忙点头,道:“嗻。皇上,施家成年男丁虽然举族而灭,可是也存了一些妇孺稚子,朝廷应从优抚恤。”

    “恩,从施家的子弟里面,选一个优良的继承靖海侯的爵位,施家不能就此断了根基.......至于一些银钱之事,朝廷照例恩加一等。”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道光望向了远处,悠悠道:“施家的今日,未尝不是爱新觉罗的明日。”

    “皇上,万万不可出此言啊!”

    穆彰阿和僧格林沁顿时立马跪下,将头狠狠磕在地上,道:“奴才等无能,方有今日之变,可圣明无过皇上,绝无此祸......只要二十万新军练出来,届时一定能平逆定难,还大清朝一个海清河晏的盛世江山!”大风小说

    “行了。朕又不是冲龄稚子,何须说这些话来敷衍朕?”

    道光沉声道:“朕这些时日也思索了不少,尤其是赵逆崛起之缘故,多有所得。”

    “当今天下已经绝非区区华夏之天下,而是囊括了寰宇之地,有西方之强国干预我华夏之内政,方才孕育出了赵逆和教匪这般邪魔外道。”

    穆彰阿和僧格林沁下意识点了点头,赵逆自然不比多言,麾下一流水洋枪洋炮,还得到了洋人不少的帮助,堪称是洋人入侵华夏的头号爪牙,而那乱了广西的教匪据说也是不尊孔孟,迷信西人宗教,同样是不折不扣的外道邪魔。

    道光皇帝继续道:“朕以为,若是没有洋人的插手,大清无论如何也是能消灭乱匪的,比如三藩和川楚教乱,当年也是闹得那么气势汹汹,可是说到底这些逆贼也不过徒呈一时威风,长期相持下去他们没有根基,自然也就败了。”

    “可是眼下的赵逆和教匪却不一样,若是洋人继续为他们输送枪炮,这帮逆贼怎么打都是打不绝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根源入手,这也是朕为何派遣耆英去上海的缘故,可是林则徐这匹夫却为一己名声,却丝毫不顾国家之危乱.......”

    道光似乎也发现他说得有些远,便往回收了收,继续分析道:“过去洋人之所以支持赵逆,是因为赵逆能乱我华夏江山,逼迫我大清不得不向洋人低头,可如今赵逆猖獗,竟然连洋人也不放在眼里,这便给了我大清分化瓦解的良机。”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听到这里,穆彰阿和僧格林沁这才恍然大悟,听上去的确是这么个道理啊!

    道光继续说道:“古人尚且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远交近攻,咱们同样也要明白这个道理,英夷万里迢迢来到华夏,所求者无非就是一个‘财’,既如此,朕满足了彼辈便是,关税可以交给他们,鸦禁也可以放开,哪怕还有其他的条件,朕也不是不能给!”

    他望向了穆彰阿,沉声道:“既然如此,朕就让耆英跟英夷好生沟通一番,不惜一切代价和英夷谈判,让他们想着法子援助大清才是正理。”

    “前些时日耆英已经向朕上过密折,只要朝廷同意开烟禁,同意增开内河商埠,并将关税自主权交给英、法、美等诸国,给各国贸易最惠国待遇,诸国便愿意为我大清赊欠一批军火,到时候会直接送抵京师。”

    道光望向了僧格林沁,轻声道:“僧格林沁,朕给你先斩后奏之权,再给你火器,但是这二十万新军,今年无论如何也要给朕练出来,大清的未来就系在了你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