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推行新政
    新政策颁布后,登峰镇百姓反响强烈,纷纷称颂新任大老爷的善政。

    此时,登峰镇府衙中云集了大部分镇中有头有脸的匠户,这些匠户都是接受了黎珩召集而来的。

    这些匠户大多认识,见周围只有些士卒和仆役,壮着胆子私下聚集讨论起来。

    “你们说今天大老爷召集我们来是要干什么?”

    “谁知道呢,许是和以前一样,又有啥要摊派的活呗。”

    有些人不以为意,衙门摊派活给匠户们已经是常事了,毕竟是官衙,修修补补的哪能掏银子?遇见多了也就麻木了。

    “不会是要征发匠户吧,没听说最近有什么大工程啊?”

    有匠户担心的说到,但凡有大工程之时,总是要征发匠户,若是一些特殊的大工程,这些人很可能就一去不返了。

    “得了吧,那边还有篾匠的呢,有啥房子需要编竹条的来建?”有人随即打断了这匠户的发言。

    “都别说了,大老爷来了!”

    见身着大周令尹官袍的黎珩入了厅,众人赶忙散开停下了窃窃私语。

    “拜见大老爷!”这些匠户纷纷跪地齐声喊道。

    看着厅内聚集跪倒的众人,黎珩很是满意,今天他为表重视,特地拿出了一直没机会穿的官袍。

    不得不说,身上这令尹官袍配上他因修炼而变得挺拔强壮的身材,确实将他衬托的很有威仪,任谁也不敢轻视面前这少年令尹。

    “免礼吧。”听到黎珩出声,众人方才敢直起身来,但皆是视线低垂,依旧不敢直视黎珩。

    见众人一副等待训示的样子,黎珩开口道:

    “诸位皆是我镇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在各自的领域中素有名望,今日我把诸位召集来,也是为了日前颁布的新政之事。”

    说到这里,黎珩停顿了一下,场面上一下安静了下来,匠户里有数个机灵的赶忙喊道:“任凭大老爷吩咐,我等愿为大老爷赴汤蹈火!”

    “对!大老爷尽管吩咐便是,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众人见有人带头,纷纷附和着。

    黎珩对众人此时的反应也是极为满意,继续说道:

    “想必诸位已经听说了本镇新成立了器械、教谕二司衙门,这器械司负责镇内所有器械的营造以及研究新事物,而教谕司则司掌镇内教化。”

    “我有意将诸位编入二司管辖,愿意研究技艺的入器械司,愿意多带些徒弟的入教谕司。”

    “当然也不是让你们进去白干活,入司者每人每月可领俸米三斗,在司期间免服徭役,考核优异者另有赏赐。”

    听到黎珩如此说,众人皆是一脸不可置信,他们以前见过的士族老爷哪有如此和他们这些低贱的匠户商量的?

    都是有什么活就压了下来,就是一文钱都不给,他们这些匠户也得老老实实去做。

    况且,虽然这些匠户手上都有些手艺,在各自的行当里有些许薄名,但也只是从事贱业贫苦人互相吹捧而已。

    平日里哪能天天都能有活干?日常不过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凑活讨生活罢了。

    眼下只要入了司,就是有了半个官身,走到哪里不得被高看一眼?而且在哪里干活不是干?还能有稳定俸米,自然是千肯万肯。

    “我等愿意!”众人哄然答道,生怕答应慢了,黎珩变了主意。

    事态顺利到超乎黎珩预料,见众人皆是如此配合,他原本想的一肚子说辞此时都被硬生生憋了回去。

    “好!诸位不愧是本镇的栋梁,本官甚为欣慰,来人,赐酒!”

    门外侍候的仆役此时入厅,将早已准备好的酒水端了上来。

    “本官祝诸位旗开得胜,今后本镇的发展都要倚仗尔等。”黎珩举起其中一杯酒,一仰头便一饮而尽。

    “谢大老爷赏!愿为大老爷效死力!”众匠户也是纷纷举杯喝下。

    随后黎珩根据所有匠户的意愿,将人分入两司。

    考虑到器械司日常可能涉及到实验问题,场地要求比较大,黎珩将器械司衙门设立在了接近镇墙的边缘地带,并派了一队士族驻守于此,黎珩对着领队的士族将领千叮咛万嘱咐后,方才放其离去。

    器械司目前被安排的主要工作是开发更省力安全的开矿器械,黎珩将记忆里在古籍里看过的一些开矿器械,如冲击式环形矬等描述给器械司众人。

    其实最适合开矿的产物应该是炸药,但是此物涉及的影响太广,黎珩担心以自己的小体量控制不住,索性先不提了。

    在安排完器械司的众人后,黎珩又转向教谕司。

    教谕司衙门被黎珩安排在了登峰镇中心的一处大宅子里,这处宅子面积足够大,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满足未来教谕司的需求。

    教谕司目前的工作就简单很多,黎珩在教谕司中招募了不少识文断字的教书先生,虽然大多能力不怎么样,但是教人识字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些教书先生目前的任务除了在镇中百姓里开办扫盲班,便是给这些加入了教谕司但又不识字的匠户扫盲。

    很多匠户是不识字的,技法传承都是靠着口耳相传,黎珩认为这种言传身教的带徒弟办法效率太低了,不如等扫盲结束,让他们把技法都写出来做成教材。

    传统的教授徒弟方法总是会留两手,造成了不少优秀技艺的失传。

    所以黎珩定下了规则,谁带出来的徒弟越多越好,谁就能拿到更多的奖赏,享受更高的津贴,且徒弟出师后未来的三年内产出才算师傅一份,让这些匠户免去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

    当然未来教授弟子也不是完全免费的,根据黎珩定的规则,在教谕司学习技艺的百姓,入学前必须签下契书,十年内不得移居出黎珩麾下封地,每个季度必须到官衙点卯一次。

    大周大部分百姓生老病死皆在一地,除非发生天灾人祸,否则轻易不会远离故土,对于限制移居这件事,黎珩并不担心百姓会有什么意见。

    大周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在登峰镇的多山环境下,光靠种地更是富裕不起来的,教谕司承担着黎珩工贸兴镇策略的关键使命。

    只要手下能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匠人,那么未来在山阳郡,乃至整个隗江都会有黎珩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