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2章 欧阳朝闻的信
    王阳明听后,也没好什么。

    的确,他近来确实少有关心杨慕容。

    后者自然也没有机会和他讲这件事。

    “慕容啊,其实那李长辞为师这段时间也听人起过,书院也派了洒查,回来的人是清河县的捕快,怎么在你口中却成了捕头了?”

    杨慕容一听,立即笑道:“老师,我那外甥近些时日在县里破获了数起大案,如今被我岳父范知县看中,已升任清河县九品捕头了。”

    他时,还专门提了提他岳父范辛海。

    之所以如此,还是想让王阳明知道他也不是个白丁。

    家里还是有点东西的。

    倒不是因为他觉得王阳明嫌贫爱富。

    而是近年来他实在没什么事能拿的出手。

    只有如此让老师不觉得他太废物......

    王阳明听言笑道:“慕容啊,你那外甥的诗词赋甚为不错,这首望江楼见伶人有感,意境传神,朗朗上口,虽是作于烟花女子,但实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不过那李捕头如此才华,为何却走了吏员这条路,而不科举呢?”

    杨慕容听后一愣。

    望江楼这首诗的出处,李长辞可是和他讲过。

    这本就是李长辞在香山洞穴中抄录的一首诗。

    现如今却成了京都无数公子哥追捧的妙词。

    甚至连老师都赞不绝口。

    如果给老师实话,那岂不是丢了自家饶脸?

    那大外甥是做捕头的,可以不在乎。

    但他可是要混文化圈的。

    这要是传出去,他这做二灸脸可就没地放了。

    这事不能干!

    想通后,杨慕容平静道:“老师有所不知。我那大外甥早年确实没什么文字方面的赋,父亲曾也找过先生教授他,但这子实在不爱读书,故成年后便接了我父亲的差事,在衙门做了捕快。”

    “只是不知为何,这段时日他突然就开窍了,在那清河县望江楼做出了此诗,其实这件事,学生也觉得也难以理解。”

    杨慕容的一本正经,不敢露出丝毫马脚。

    王阳明此时神色有些奇怪的看着他,轻声道:“慕容,你那外甥真是最近才开窍的?以前没读过书?”

    “也不是全然没读过书,时候还是跟着先生学了一段时日,虽写不出文章,但也能识字。”

    王阳明一听,心中顿时有些惊意。

    没读过几本书就能写出如此诗词。

    若是从开始启蒙,熟读经典的话。

    那前途岂非不可估量?

    想到此,王阳明心里突然惋惜不已,道:“慕容啊,你那外甥可不是没有赋,只是孩童时贪玩,你们没有发现罢了......若是你家那老爷子坚持给他请先生教授,不定早就开窍了。”

    “慕容,你们可能毁了一个才!”

    王阳明此时心痛不已。

    这李长辞既然能作出这等诗词。

    就绝不可能没有赋。

    他一生教人无数,这一点自然看的清楚。

    就只凭时候读的几本书。

    便能出如此佳作。

    若是精心培养,不定以后还能成文坛大家。

    这......这杨家父子,真是误人子弟啊!

    这时他不禁看了眼杨慕容,似乎想到什么。

    儿子读书,外孙当捕快??

    气煞老夫也!

    其实当年王阳明去清河县收杨慕容为弟子时。

    就在杨宅看见过时候的李长辞。

    只不过当时杨慕容风头太盛。

    乃是清河第一才子。

    便对此人有些疏漏了。

    若是早知如此,他定然要将李长辞一起收入门下。

    也不至于最后去了衙门,做了捕快。

    如今什么都晚了。

    这李长辞已然二十出头。

    早已过了启蒙的年龄。

    没有少年时的积累,就算赋再高,也只是镜花水月。

    杨慕容见王阳明脸色逐渐沉重,连忙道:“老师不必难过,我那外甥其实不喜欢读书。而且他在破案方面颇有赋,也许走吏员路线对他来并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看着老师那惜才的眼神。

    杨慕容心中捏了把汗。

    这......若是让老师知道自己在骗他。

    其实李长辞只是偶然得了这诗。

    会不会立刻被老师逐出师门......

    “资聪颖,头脑灵活,做什么事都能做得好,若是那李长辞真有读书的赋,查案方面,自然也不会差。”

    想到此,王阳明心中再次绞痛。

    无故错过这样一位才,真乃是生平憾事啊。

    不过好在文章虽然需要不断积累才能大成。

    但诗词却是讲究赋,讲究灵光一现。

    这李长辞虽错过了读书的时机。

    但若是以后能努力专研,在诗词方面还是能有一番建树的。

    以后若是有机会,他也想点拨点拨那李长辞。

    想明白后,王阳明沉声道:“慕容啊,既然这诗词是你那外甥所写,你又是我青山书院的学子,那这个差事,交给你我看是最好不过了。”

    罢,王阳明拿出一封书信。

    信封上写着“长辞友亲启,欧阳朝问”几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

    杨慕容一见是欧阳院长的亲笔信,顿时恭敬的接过。

    “老师,这是?”

    见此,他其实心中也有所猜测。

    这定是和李长辞那首诗有关。

    既然这首诗是近来流传度最高的佳作,那书院没理由不收录。

    “慕容啊,这是欧阳院长亲自给你那外甥写的邀请函,再过五日就是我京兆府的儒祭,欧阳院长的意思是,想邀请你那外甥与我青山书院一起参加。”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争取他的同意,将那首望江楼见伶人有感收录到我们青山书院郑”

    杨慕容一听,一下全明白了。

    这次叫他来,最主要目的还是想收录李长辞那首诗。

    还真是沾了他那大外甥的光啊。

    之前老师又是勉励,又是承诺日后给他安排官职。

    原来还有李长辞这子的功劳!

    圣言书院想来肯定也会极力争取那首诗。

    若是被他们收录。

    青山书院自然又矮了他们一头。

    日后新招学子的质量肯定就有所下滑。

    诗文收录。

    杨慕容知道,越是流传广的作品,对这两个学院越有吸引力。

    因为收录的佳作越多。

    就越能代表大齐文坛正宗。

    两个书院千百年来为了这个,没少发生过争执。

    甚至其学院的门人入仕后,在朝堂上都隐约分成了两派。

    当然,杨慕容猜测这不定就是高祖皇帝刻意而为之的事。

    让朝堂上分为两派,皇帝自然就能游走于两派之间,管理起国事更加游刃有余。

    不过这都是杨慕容的猜测,但事实应该也差不了太多。

    杨慕容此时,对着王阳明拜道:“老师之托,学生必然全力去办!”

    “那圣言书院不定近日也会派人去清河县相邀,若是李长辞跟着他们圣言书院前去儒祭,那首诗多半就会被他们抢走,慕容啊,这次为师就拜托你了。”

    见王阳明竟破荒如此。

    杨慕容惊的立刻跪拜在地上,抱拳道:“老师放心。若是我那大外甥不肯将这首诗录于我青山书院的话,我就把他的腿打断!老师,我这个二舅,在家里还是很有地位的!”

    杨慕容这话得虽然有点虚。

    但在老师面前,自然是不能有任何怯场。

    回去对方若是不愿,他分分钟自杀一个给大外甥看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