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神龟虽寿 【第二卷 神龟虽寿】第八十三章 徐有年
    拒蛮天门外,还看定国公!

    这是天门关内百姓流传的几句民谣,此处天险虽是由唐、魏两国共同把守,但近十来年,真正要说北蛮最怕的,还是新唐的定国公。

    天门关乃唐、魏两国交界处,位于河东之地北部,天险关门有二,两国各守其一。北蛮时有打家劫舍、放火骚扰之举,两国边陲守备自然时常需要出兵阻击,久而久之在此处两国守备也达成一种心照不宣的规矩——一、三、五逢单便由北魏出兵,二、四、六逢双便由新唐出马。

    天门关乃中原门户要地,自然两国各派能攻善守之将前往,更要紧的是,在中原无战事之际,天门关倒成了两国练兵选将的绝佳之地,北魏现今的军方领袖、上将军韩单当年也曾在此守关数年。

    而这两句民谣中所提及的‘定国公’,指的是新唐天门关守军将领徐有年。

    徐有年自幼生长于北境边陲,自小就是马背上长大,一身马上功夫了得。徐有年幼时因家中赤贫便入了唐军,一直在天门关守关。原本他寻思自己在天门关混吃等死一辈子,混个小头领便了此一生,可是金子终究会发光。时势造英雄,‘六王之乱’时,不过是小小骑军统领的他在平乱时屡立奇功,与当时的关内大将军常之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打得在北边的宁王是苦不堪言,整个宁王的军对都被他搅得鸡犬不宁。

    徐有年虽是野路子出身,但却在作战指挥上极有天赋,带兵打仗全然不按套路,训练的士兵也都与他一个模样,各个马上功夫了得,擅长骑射、长途奔袭自然也不在话下。‘逍遥岭’一战,徐有年带队杀得敌军闻风丧胆,他从关内率轻骑区区一千,千里奔袭后,就在宁王即将挥师西进的前一个夜里突然出现。宁王麾下众将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么一支毫无战法却又如此紧紧相连的骑兵部队。

    那一夜,千骑在宁王军中冲直撞,见人就砍,却也不恋战,好像是乱中有序一般在寻找着什么,宁王这些将领哪见过这等打法?手下士兵乱做一锅粥,直到最后火光冲天时,他们才知道这一千余人的真正目的——粮草!

    在乱了大半个时辰后,徐有年的千骑找到了宁王屯粮重地。借着火光数十里之外张弓搭箭将守备射死大半,此时徐有年的骑兵却显得无比训练有素,他们以口哨为号迅速集结,成尖锥之阵形成冲锋,以风卷残云之势很快地了结剩下的守军,而后一把大火将宁王的粮草烧个干干净净。

    这把火将宁王烧的连吐几口血,大大延缓了宁王西进的步伐。宁王军中将士几日后得知这股奇袭军马是从关内来的之后,更是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

    关内的守军跑到咱们这儿?这鞭子也伸得太长了吧?

    或许不只是‘长’,更恐怖的是迅、猛、齐、奇!‘迅’自然不必说;‘猛’,日行千余里还能如此生龙活虎,在宁王阵营中横冲直撞、百无禁忌,单这点就绝非普通骑兵能比;‘齐’说的是这支骑兵行动整齐划一,战斗时形散神不散,所有的力量总是向着某一个点使去,所有人像是一张无形的铁网一样紧密相连;‘奇’指的自然是‘出其不意’的奇。

    逍遥岭一战后,徐有年时常带着军马奇袭、骚扰宁王军队,奇怪的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这支骑兵队伍就像是和常之山的军队有联系一样,总是一唱一和,宁王准备进军阻击常之山时,徐有年就去要道拆桥堵路,常之山的军队需要喘息、整顿,徐有年便去夜夜骚扰宁王,更要命的是骚扰手段五花八门,有夜里跑到宁王军前鸣鼓佯攻,弄得将士睡不安宁,也有在宁王军队炊烟刚灭之时小小骚扰,搞的士兵饱着肚子压根就放不开手脚,最后受到不小的惊吓,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就更加常见了,比如偷偷跑进军中在锅里下点闹肚子的药,隔三差五躲在边上将宁王的帅旗给射下来……最后弄得整个军队真是吃不好睡不实,有苦难言,一来二去士气极其低落,自然也打不好仗。

    就连常之山也觉得奇怪,难不成真是天助我也?直到‘六王之乱’平息,常之山见到徐有年时,二人相视细细打量对方许久,随后同时开怀大笑,痛饮一天一夜,便结为生死相交。

    有了常之山的举荐,徐有年平步青云。待常之山回京后,守护天门关一职便落在徐有年身上。这一来可谓如鱼得水,天门关外的北蛮被打得哭爹喊娘,以至于最后北蛮只在一、三、五出动,二、四、六休息。不出数年,徐有年便接过常之山的位置,做了关内大将军,领守新唐北境。

    而前些年,因年事已高,徐有年便从军中退了下来,唐帝封其为定国公,搬到长安颐养天年,是以才有‘拒蛮天门外,还看定国公’这两句。

    听闻徐有年功成身退,北蛮不禁大喜,有蠢蠢欲动之势,可还未高兴两天,却发现走了个定国公,来了个‘小定国公’。这小定国不但像徐有年一样弓马娴熟、出兵不按套路,更要命的是这人比徐有年更疯、更凶,他不光光是将你打退,而且喜欢占便宜!北蛮荒凉之地有什么便宜可占?还偏偏就有,北蛮虽物资匮乏,但马儿却异常彪炳,或许是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缘故,又加上北蛮常年马背讨生活,北蛮的马的确是好,不但毛长身子壮,而且耐寒、善跑。

    这位小定国公时不时会抢些北蛮的马匹回来,蛮人却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虽然他‘贪’小便宜,但却从不冒进,像极了一只狡猾的狐狸,一旦有风吹草动便缩回关内。于是,便有了蛮人口中的‘小定国’绰号。关内百姓更是皆大欢喜,走了个定国公,来了个小定国,日子过得更加踏实,民谣便传唱得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