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5章好色到底是不是毛病?
    老道士朱厚熜,相比于前期英明的嘉靖帝,后期修仙的老道士尤其让人厌恶。

    修仙炼丹、大兴斋醮、南倭北虏、诛戮大臣。

    尤其后面两件事,倭寇的平定多亏张经、胡宗宪、戚继光等人,然而,张经、胡宗宪却通通不得好死。

    俺答入寇同样,仇鸾、严嵩俩货一个拿重金请俺答去其他地方抢掠,一个看着北京郊外尸横遍野而无动于衷。

    用人的事情上,显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个极聪明的皇帝,并没有把他的聪明用在正道上,被人骂两句也属活该。

    再就是诛戮大臣了,什么夏言、张经、曾铣、杨继盛、胡宗宪……还有严嵩、严世蕃这俩。

    明朝显然没有不杀士大夫的规定,或是政敌争斗,或是惹怒皇帝,总之,这些人死得挺惨。

    夏言、曾铣身陷政治斗争漩涡,被严嵩抓住机会坑了,含冤被杀,老道士也因此留下议收河套者斩的笑话。

    杨继盛,这条超级硬汉则是纯粹看不惯严嵩的所作所为,怒而死谏……最后真死了!

    胡宗宪则是跟严嵩、严世蕃一党牵扯太深,最终倭狗还没清理完,自己却被清理了。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老道士嗝屁这一年,海刚峰海瑞上《治安疏》,把嘉靖臭骂一顿。

    留下名言——嘉靖嘉靖,家家皆净!还说: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给老道士气得,当场大怒,让人马上把海瑞抓住,别把他放跑咯!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见状在旁边默默补了一句,说这家伙上疏时就想好咋死了,呐,棺材都准备好了,还跟他老婆告别,把家中仆人也遣散了,现在就搁家里等死呢?陛下,还抓吗?

    老道士闻言愣住了,勇啊!虎啊!怎么我嘉靖朝净出犟种!杨继盛如此,海瑞也如此。

    最后,老道士表示,这畜有比干之忠,然朕非纣也,到底没杀他……把海瑞扔锦衣卫诏狱了。

    话说为啥会有人觉得海瑞海刚峰百无一用嘞?难绷!

    海瑞确实不适合做一个执政者,一个国家的决策者,这个很对,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比不上张居正,这个也很对,但说他没用……

    我特希望我们这地方上能有一个海瑞这样的官员,他对别人有没有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对老百姓特别有用。

    我这样的平头老百姓,找张居正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位摄政王大概都不惜得看我一眼,但找海瑞有用啊!

    蒙冤受屈,你找他!准行啊!

    治政地方几十年,几十上百万百姓受他恩惠,你说他没用?那这世界上除了那些站在山峰的成功人士,大概也没啥有用的人了……全特么废物!

    且最后海瑞死时,南京的百姓罢市,他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一句跟张居正相比,海瑞无用,就彻底否决了海瑞一辈子的付出,一辈子的功劳,说这话的人有多有用,溜一个看看!

    咋的?推行政令,想出新政策的人有用,干着琐碎事情的人就没用了?那干脆世界就让这些精英治理得了,反正普通人没用,躺平摆烂去……

    扯太远了,说回朱厚熜。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驾崩于乾清宫,终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肃皇帝。

    据传,朱棣的《永乐大典》他给誊抄了个副本,且直到隆庆元年才完工,正本则移放文渊阁。

    因而,说《永乐大典》在嘉靖的帝陵这事儿……老实说有点不靠谱,说《永乐大典》在朱棣帝陵里面的……更不靠谱。

    这东西要么是明亡时因为战火没了,要么是隆庆、万历、天启陵中……漏了个泰昌。

    要么是传到了清朝,然后被带进地下,要么就是跟那什么西史伪论一样,被偷了,基本也就这么几个可能。

    好了,盘踞大明朝堂45年的老道士没了,接下来,该他儿子上场了!

    他儿子叫朱载坖,也有说叫朱载垕的,人没啥大特点,爱好也就一个——24k纯好色,撒欢往后宫跑那种。

    一天不碰女色,他就浑身难受。

    然而,就这么一个纯好色君王,评价却不低,毕竟,相比于那些爱折腾,爱作死的皇帝,这个皇帝除了好色,基本没啥缺点……优点更没有。

    他的隆庆一朝有几件大事,一是隆庆开关、二是俺答封贡,三是改革,基本上跟高拱、张居正挺有关系,跟他却没啥关系。

    这个皇帝说白了跟朱祁钰差不多,形象基本让臣子掩盖住了,不同的是朱祁钰还想干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他则是躺平、开摆!

    要论明朝哪个皇帝最值得羡慕,非隆庆帝朱载坖莫属。

    首先,能跟他争夺储君的人,基本都死他前头,除了他,朱厚熜也没别的人选。

    其次,他有一位好师傅,叫高拱,江湖人称高老头,这老头厉害,政治出色,改革拿手,隆庆朝的事,基本给包圆了!

    再次,军事上有戚继光、王崇古、谭纶、马芳、李成梁等名将打理,国家太平无事。

    最后,隆庆开关,白银哗啦啦往国内输送,朱载坖并不缺钱花,南倭北虏一解决后,天下也挺太平。

    于是乎,无所事事的朱载坖就开始办正事了,白天上朝,晚上万姬,据说年年都要选上几百个美女入宫。

    有事没事都往后宫跑,他不当大将军、不玩蛐蛐、不好美食、不好杀人,不好征战,就好色。

    如果说只是偶尔性好色也就算了,靠着手下那票人,朱载坖不定能混个中兴之主,超级明君。

    奈何这家伙对于女色那是一天也离不开啊,早年身体好,天天去后宫,一两年后身体不好了,嗑药去后宫,嗑药都不行了,还特么坚持去后宫……最后无了!

    整个一个大无语,别的皇帝或明或昏的,都能拿出来说一说,这位……在位六年天天都在跟女色打交道,能说啥呢?

    羡慕这个词我已经说累了!

    明穆宗庄皇帝朱载坖,生于1537年3月,号舜斋,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他是老道士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母为孝恪杜皇后。

    嘉靖十八年,朱载坖受封裕王,嘉靖二十八年,庄敬太子朱载壡无子而薨,按次序应立朱载坖为皇太子。

    但朱厚熜怕了,立一次太子死一个儿子,他儿子不多,能省必须省,所以没立。

    也因为朱厚熜始终没太子的问题,朱载坖的弟弟景王朱载圳一直觊觎太子位,加上朱厚熜也宠他,于是这哥们一直赖在北京不走。

    好景不长,嘉靖四十四年,朱载圳死,到底没熬过他爹跟他哥。

    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病逝,于是朱载坖含泪登基,正式开启……好色之途!

    在位期间,政事基本委任于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

    军事上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

    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实现了隆庆开关、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基础。

    明世宗朱厚熜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早夭、五子、六子、七子、八子集体早夭,长大成人的儿子只有次子朱载壡、三子朱载坖、四子朱载圳。

    拢共就只有三个儿子成年,结果三个儿子又熬没了两个,等于说最后就剩下朱载坖一颗独苗……除了他,能立谁呢?

    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重病缠身,在此期间,裕王府旧僚高拱入阁,张居正、陈以勤分别出任礼部右侍郎和吏部左侍郎。

    高拱地位的上升,同时也代表着朱载坖继承皇位的前景已经非常明朗。

    同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病危,被人从西苑抬到乾清宫,来不及召见朱载坖就驾崩了。

    时任内阁首辅徐阶请求朱载坖入宫主持丧事,并起草遗诏,于翌日公布。

    遗诏说:凡斋醮、土木、珠宝、织作悉罢,大礼、大狱、言事得罪诸臣悉牵复之!www..cc

    当然,最重要的内容是将皇位传给裕王朱载坖。

    也就是朱厚熜噶了,不然这遗诏要让他看到,非得跳起来喊一句:你放屁!

    除了传位朱载坖正经外,其余的事哪一件不是摆明了嘲讽他的。

    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朱载坖举行登基大典,即皇帝位于皇极殿,宣布改元隆庆,同时给儿子赐名翊钧,并在隆庆元年就立他为皇太子。

    呐,修仙老道士刚走,后续摆烂王就已经接上路途,朱载坖夹在这爷孙俩中间,实在没啥知名度。

    朱载坖登基后,着手改革朱厚熜遗留的问题与各种弊政。

    他即位当天,就下令释放被关押在死牢里的谏臣海瑞。

    其后对嘉靖一朝因谏言得罪诸受迫害人员进行平反翻案,并优予褒恤录用,比如曾铣。

    同时惩办一些在嘉靖朝谄媚助恶的宗室,如辽王朱宪?,以及一些文武官吏。

    同时,拆毁道观神坛,禁止斋醮,逮治方士王金等人,追夺邵元节、陶仲文等方士的官爵。

    还下令取消自己祖父睿宗朱祐杬配天的资格,以迎合反对世宗追尊其父的舆论……大孝子!

    见此,他手下官员胆子逐渐大了,大臣王治甚至上疏请求将睿宗牌位逐出太庙。

    朱载坖没同意,但也仅仅是没同意,对于大臣们想扔他祖父牌位的事,他完全没啥反应。

    据说,朱载坖上朝很有意思,就跟个木偶一样,杵在龙椅上不说话,大臣们要是不问啥,他能保持整个朝会不说话。

    更绝的是,他经常免朝,也不按礼仪去拜祭自家祖宗,逮着机会就往后宫跑……显然,美女比政务、祖宗更有吸引力。

    朱载坖垂拱而治,朝廷的运转就全部落在了内阁几位大学士身上……之后内阁权压六部,显然朱载坖要负很大责任。

    隆庆朝内阁有九名大学士,分别是徐阶、李春芳、高拱、郭朴、陈以勤、张居正、殷士儋、赵贞吉、高仪。

    其中最重要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三人皆有才干,但互相倾轧。

    隆庆朝初期,徐阶与高拱争权,徐阶利用言官的声势迫使高拱及其同党回家养老。

    不久,徐阶因为劝谏朱载坖得罪了不少宦官,加上张居正与高拱联手对敌,于是徐阶下线,李春芳成为内阁首辅。

    隆庆三年十二月,高拱复出,立刻开始报复徐阶,他指使言官上疏攻击徐阶起草的世宗遗诏有问题,又揭露徐阶三个儿子在乡间横行霸道,为恶一方。

    徐家兼并田亩达数万顷、高息放贷,获取暴利虐民等事,自己也连上《正纲常定国是以仰裨圣政》及《辩大冤明大义以正国法》两疏。

    指责徐阶欺谤先帝,假托诏旨!

    对此,朱载坖的处理办法是嘉奖高拱,但不处理徐阶……据说是因为没听懂高拱的奏疏里说了啥。

    高拱:……我的母语是无语!

    隆庆五年五月,李春芳致仕,朱载坖任命高拱为内阁首辅。

    他和张居正同心辅政,创造了一系列重大业绩,比如重用明朝水利大师潘季驯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大名鼎鼎的束水冲沙法就是潘季驯的得意之作。

    另外,高拱、张居正都认为,能否进行改革,改革能否奏效,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用人。

    于是将整顿吏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要求自六部至地方各级文武官员,处事办案均定有程限限制。

    必须按期准确办完上报,而且必须卷牍清楚,册档登载详细,以备检阅查核。

    在高拱的建议下,朱载坖改革人事考绩制度,强调因事用人,不能因人设职。

    强调惟才是举,因才酌用,不许庸碌贪婪者滥竽充数,浑噩官场。

    强调严功罪以定迁黜,提倡以实心行实政,办实事。

    不以科目等级名次作为用人的主要标准,根据业绩破格用人,他官不得与之同论俸资。

    凡领凭而不到任之官,一律免职降用,对经查实有据的贪婪官员不许再朦胧复职,而对于虽被科道弹劾之员,仍必须核实证据然后再作处置。

    对冒牌伪官一律拿解严惩;对冗官冗吏一律裁革。

    甚至于,对世袭山东曲阜知县的孔氏后人,高拱、张居正也敢下手,同样革免世职特权。

    另一方面,高拱又多次专疏奏荐贤能,如请起用原礼部尚书高仪、原工部尚书朱衡及名将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

    同时,颁行《考察论劾事例》,规定凡官员贪酷异常者提问,才力不及者分别等第或调简僻,或调闲散,或降级或改教,二次不及者以罢软论。

    这些规定比原来的处分均有加重。对于寄生于各衙门的冗官冗吏大力裁斥,对于衰疲老迈之员,分别安排退休。

    明朝首辅,张居正称第一,高拱不说二三,至少也能占个第四。

    可惜,朱载坖死后,两人争权,最终高拱失败回家,终老乡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