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4章老朱家开厂了,不要男人,不要女人,只要……
    东厂、西厂,内行厂,说老朱家接地气不是没原因的,没事就喜欢开厂,当然,作为封建皇族,老朱家不办工厂、电子厂,只专注于——特务厂。

    老朱家的厂子用人也挺特别,不要男人,不要女人,只要太监,比如东厂厂公曹正淳,西厂厂花雨化田什么的。

    东厂创建于永乐朝,创始人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而西厂,这就是成化朝,皇帝朱见深的杰作了。

    成化十三年正月,朱见深设立西厂,地点定在西城灵济宫附近,首任西厂提督太监是汪直,这个失了男人特征,做事却非常男人的太监。

    西厂正式成立后,汪直借用锦衣卫的力量,在明朝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特务网络。

    西厂的特务人数,于成化朝比东厂要多出一倍,因为势力大,领头的人牛掰,所以连东厂提督尚铭,也得俯首听命。

    也是因为领头的人实在厉害,所以西厂特务们非常嚣张、霸道,什么文官、封疆大吏,甚至于连三杨的后人他们也敢逮。

    三杨什么人啊?明朝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重臣,内阁抬头就是从他们开始的,虽然明末的时候被骂得很惨,但明朝前中期,他们的声望可是很高的。

    于明朝文官们而言,三杨的地位就像是汉朝的萧何、曹参,也因此,三杨的后人非常受文官们优待。

    同时,三杨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纵使三杨已死了几十年,但三杨家族依旧荣华不绝,门庭显赫。

    被抓的是三杨之一杨荣的后人,据说是因为横行乡里、草菅人命,被官府追问后居然还大摇大摆上京城,住进了叔父家中。

    当地官府不敢惹他,于是把案子上报中央,朱见深派人去查,结果这些人回来说案子不实,三杨的后人可乖可正直了。

    这就奇怪了,地方官府说他草菅人命,中央官员却说他为人正直,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于是朱见深派了汪直去查,汪直可不管什么三杨后人,带着特务就把人逮了,一顿严刑伺候……招了!

    朱见深闻报大怒,派人查抄杨家,逮捕杨氏族人入京问罪,同时,还牵连到锦衣卫、刑部、地方官府,一连串人落网。

    这案子是否冤枉没人关心,牵连多少人也没人关心,朝廷重臣们看到的只有西厂特务无法无天,居然肆意闯入官宅抓人,滥用私刑,屈打成招!

    不行,这个组织不能留,一定要……参他一本。

    成化十三年五月,内阁大学士商辂(超级学霸)、兵部尚书项忠忍无可忍,联名上奏请撤销西厂。

    朱见深非常善于听取建议,当月就把西厂撤了。

    没等文官们高呼万岁,朱见深反手就把项忠罢免了,同时,商辂也辞官回乡……西厂再次设立。

    文官们:……等会儿!建议是我们提的,陛下也听了,最后西厂还在,大学士和兵部尚书却不在了……妈耶,亏了!

    亏不亏的,反正西厂又回来了,大臣们的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毕竟盯他们的人,除了锦衣卫、东厂外,又多了一个。

    成化朝的西厂一直开了五年,也就是成化十三年到十八年,之所以只到这里,是因为成化十八年,汪直失宠。

    这位西厂提督,不同于寻常太监,他不爱财物,他喜欢权力,还喜欢打仗,不搁北京呆着讨好皇帝、皇贵妃,非要去镇守边关。

    呐,时间一长,朱见深和万贵妃就渐渐忘了这么一号人物,再加上被他整过的文臣、勋戚、太监等人集体进言,于是汪直凉了……

    政治生命凉了,至于人,他可是善终,弘治朝朱佑樘召他回京一次,差点把文官们吓死。

    至于汪直为什么能善终?

    首先,他不同于王振、刘瑾、魏忠贤三人天天搁皇帝身边呆着,随时得罪人,他混军队的。

    经常跟的是王越、朱永这类率兵打仗的猛人,经常做的是领着骑兵上草原溜达,因而,成化一朝,最恨这个太监的不是文官,而是草原民族。

    其次,他虽然挂着西厂提督的名号,但搁朝廷里四处抓人的时间少,多数时间都在边关去草原串门。

    就算带着特务抓人,人家也讲一个证据,哪怕只是虚构的证据。

    最后,他还不贪财,不收贿赂,不搞金钱交易,黑料很少。

    就这么一个战功多,黑料少,还“讲道理”的太监,撸了他的官职是可以的,想杀他,费力还不落好。

    文官们又不傻,他都一边儿凉快去了,还杀他干嘛?

    至于为啥汪直这么吓人,文官们这么怕他?还是因为混军队的原因,军中出来的人,信服的就是拳头、刀子,不跟你玩啥弯弯绕绕,说抓就抓,说杀就杀,官场那套对他不起作用。

    一句话,混官场的最讨厌他这种不讲规矩的人。

    曾经听说有人把汪直当偶像,个人是非常震惊的,汪直,那不太监吗?另一个被记载的汪直(王直)也不过是个海盗,有啥值得崇拜的?

    直到真个去了解后……我道歉,我肤浅了,这位是真牛啊,除了差点男人的东西,他几乎就是小说男主本主!

    他跟朱佑樘的生母纪氏一样,都是瑶族,都是韩雍大破断藤峡叛军时抓的人,幼年入宫。

    入宫后被安排到了万贵妃身边,人聪明,长得漂不漂亮不知道,反正不可能丑,毕竟古代的颜狗比现在多。

    不过十来岁,汪直已然成长为朱见深与万贵妃合格的爪牙,入御马监,负责内廷兵马。

    然后就是外派为军队监军,与王越、朱永等名将横行大漠,征剿建州女真、顶风冒雪奇袭威宁海。

    军功蹭蹭上涨的同时,他还兼领西厂,到处查案逮人,朝野上下风声鹤唳,声势闹得很大。

    能打仗,又威风,关键人也没多坏,不爱钱、不虐民的……除了喜欢给文官找事,但就算是文官,正直且能力强的他也不整人。

    比如成化朝的天下第一清官杨继宗,这个人名声很大,汪直听说后专门去拜访他,结果杨继宗不鸟他。

    汪直有些生气,之后见到杨继宗后,上来就是人身攻击:天下第一清官……没想到长这么丑!

    杨继宗直接怼了回去:我长得再丑,我也没毁坏父母给的身躯啊!

    汪直:……他骂我,他居然敢揭我的伤疤,不就是说我是太监吗?姓杨的,我记住你了。

    ……确实记得很清楚!

    之后当朱见深问及,朝中官员谁最廉洁时,汪直脱口而出: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

    除此外,明朝的武举也是汪直提议完善的,在此之前,就算是朱元璋、朱棣这俩武皇帝也忽略了武举选才。

    成化十八年,汪直失宠,西厂被撤……正德年间又开了,毕竟厂子不能一直荒废着。

    正德朱厚照不仅重开西厂,还开了一个新厂,取名内行厂……内行厂厂长显然不内行,干了五年就没了,内行厂存活时间还没西厂长。

    除了爱开厂,老朱家的人还喜欢随便找人当官,这个毛病是从朱元璋开始的,洪武朝工匠可以直接当官,秀才曾泰还一步到位当了户部尚书。

    朱见深继承了他祖宗的爱好,并且发扬光大,搞了一个传奉官制度出来。

    天顺八年二月,战神朱祁镇刚噶没多久,尸体都还没凉透,朱见深便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匠为文思院副使。

    这便是传奉官制度的开始。

    传奉官,是当时人们对那些不经吏部铨选,不经科举选拔、没有朝会廷推、没有六部议定,而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

    一句话,传奉官制度打破了科举制度带来的相对公平,人们发现,不需要寒窗苦读,不需要专研四书五经,只要讨得皇帝欢心,那就可以当官。

    于是乎,皇权和士大夫的平衡被打破,科举似乎成了一个笑话,成化皇帝那是军户、医官、画师、工匠、和尚、道士,通通来者不拒,一律封官,这谁受得了?

    据说,成化朝大太监梁芳取中旨授官,人数居然高达1000人,这是官,不是吏,一千个官,那得多少次科举?

    传奉官的泛滥,引起了很多官员的不满。

    成化十九年,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

    张稷说,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自古以来,有这样的事吗?

    朱见深,这家伙有一点很好,他听劝,非常听劝,别人给建议,只要是有理的,他基本都听。

    张稷上奏后不久,朱见深就听取建议淘汰了一部分传奉官……没多久他又封了许多传奉官。

    朱见深:我这人,听劝,改错……然后继续犯错!

    当然,成化朝末期,朱见深终于意识到传奉官带来的危害,于是大批量淘汰官员……就是没淘干净,比如太医院一个叫刘文泰的太医。

    鬼知道这个刘文泰曾经是嘎哈的?朱见深让他到太医院当差,他就真敢开方抓药,最后怎么着,连着医死俩皇帝,还混了个善终……服了!

    爱开厂子爱封官,除此之外,朱见深还爱建庄园,准确来说是开皇庄。

    《明史》记载,皇庄这个名,这个事,就是从朱见深开始的。

    原因是天顺八年,朱见深没收宦官曹吉祥在顺义的田地后,将其设为皇庄,将田地直接归属皇宫。

    除了《明史》记载外,嘉靖朝重臣夏言的《勘报皇庄疏》也持这一说法,认为皇庄这东西,始于朱见深。

    然而,后世学者考证后发现,皇庄这东西始于永乐年间的黄垡皇庄,当然,彼时的皇庄还是偶然性的东西,只存在个别。

    一直到天顺年间,也就是战神留学生复辟后,皇庄这个东西才开始发扬光大,至于为什么黑锅只在朱见深背上……给他老子背锅算啥?烂摊子都收拾一大堆了。

    朱祁镇发扬光大,朱见深继续发扬,弘治、正德朝也没停止发扬,到嘉靖朝,皇庄这个名被废了,但这个事却还在,仅仅只是改个名叫官地。

    官地官地,官家的地,没毛病不是?虽是换汤不换药,但遭不住人家愿意换汤啊!|???w??)???

    最后,来说说朱见深与万贵妃这场跨越年龄的爱情!

    歌词怎么唱来着: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没错,朱见深与万贵妃万贞儿之间足足差了十七年,万贞儿初露风华的时候,朱见深不过刚刚出生。

    万贞儿,俗称万贵妃,她爹叫万贵,因为亲属犯罪被贬到霸州居住。

    为了老有所依,万贵托同乡帮他把年仅四岁的女儿万贞儿带进皇宫当宫女。

    进宫就跟着孙氏,也就是战神朱祁镇的生母,年幼的万贞儿十分懂事乖巧,深得孙氏喜爱。

    时间来到正统十四年,战神出国留学,皇位空缺,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孙氏以郕王朱祁钰为帝,立朱见深为太子。

    彼时,万贞儿十九岁,正值妙龄,被孙氏派去照料年仅两岁的朱见深……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从这一刻开始,幼小的太子与万贞儿形影不离,一生如此!

    景泰三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失位的太子更是人人弃,东宫的太监、宫女们在朱见深被废后,找关系的找关系,离开的离开,没人再愿意搭理6岁的朱见深,除了她!

    当年幼的朱见深望着年长的万贞儿,小心翼翼的发问:你也要离开吗?

    万贞儿的回答是:不会,永远不会!

    她没有食言啊,往后三十余载,两人相依相偎,携手余生。

    这一生的缘分,于朱见深幼年时便已经定格。

    相依为命,这句话放他俩身上是真不假,生父战神在坐牢……兼顾照顾姨娘、拼命造小孩,或许朱见深是谁,他都忘了。

    生母周氏作为战神的嫔妃,景泰年间显然也没有啥自由可言,因而,彼时朱见深身边只有万贞儿才称得上是亲人,也只有这个人不会嫌弃他。

    景泰一朝足足八年,从景泰三年被废开始,朱见深跟万贞儿相依为命足有五年。

    五年,还是幼年小朋友的五年,依赖就是这么产生的,毕竟举目所见,只有万贞儿,爹娘都不在身边。

    朱见深:五年,你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过的吗?我……天天有漂亮大姐姐照顾!(σ′▽‵)′▽‵)σ

    战神夺门后,朱见深重回太子位,巴结的,讨好的太监、宫女络绎不绝,然而,锦上添花怎比雪中送炭?再多秀色也比不上黑暗中的一束微光。

    天顺八年,战神终于噶了,十八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为帝,当上皇帝的朱见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心爱的万贞儿为皇后。

    但是,他的生母周太后强烈反对!

    反对是正常的,因为没有几个女人能接受自己的儿媳妇跟自己同龄。

    嬴政:嚯,同龄儿媳!【1】

    【6】

    【6】

    【小】

    【说】

    刘邦:老妻少夫,有意思!

    刘彻:这就是所谓的,养成?

    嬴政:???

    刘邦:???

    李世民、朱棣、雍正:盯!吃瓜!|?w?`)

    刘启@刘彻:……你,你都看了些啥?

    刘彻:→_→,父皇您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