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9章这福运咋就给了它?
    且说土木堡战神复辟后,又继续当了八年皇帝,最终于天顺八年安然病逝,终年38岁。

    据说,战神临终前遗诏废除宫妃殉葬制度,终结了从朱元璋开始,四朝帝王沿用的残酷制度。

    当然,景泰那个就算了,完全是被战神逼着殉葬的。

    话说,也是因为把弟弟的皇贵妃殉葬一事,让人怀疑废除殉葬这事可能是他儿子强行帮他找补,毕竟这家伙要说善良……谁信?

    也有人觉得废除殉葬应该是战神自己想的,而不是他儿子帮忙找补,理由是钱皇后还活着,为了钱皇后的安全,于是废除殉葬。

    这点我要怼一下,大家可以看看仁宗朱高炽的张皇后、宣宗朱瞻基的孙皇后,这俩同样是皇帝死后还活着的人,而她们活着的同时,也没耽误宫妃殉葬。

    显然,作为大明王朝的皇后,她们自然是不用殉葬的,朱祁镇为钱皇后废除殉葬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了,虽然废除殉葬跟钱皇后没啥关系,但朱祁镇与钱皇后的感情却是值得相信的……特指钱皇后。

    虽然求神拜佛根本没啥用,所谓的佛祖仙神也不过是些瞎子,但是,有这份心,这份坚持,这个态度,真的……朱祁镇你丫是真的命好!

    言归正传!

    虚假的战神噶了,真正的战神开始登上舞台,什么叫犬父虎子啊?朱见深完美解释了这个词!

    事情还得从正统十二年十二月说起,这一年,朱祁镇的嫔妃周氏为朱祁镇生下一个儿子,但其不是嫡出,不是皇后的儿子,只是庶长子。

    依例,按字排辈,分属见字辈,按金生水的五行相生规律,取名朱见深!

    时间来到正统十四年,朱见深的老爹朱祁镇兴冲冲带着20多万大军去外边打野,然后自己爆了,还让瓦剌绑票,留学一年。

    皇帝被俘,人心惶惶之际,群臣拥立监国亲王朱祁钰为帝,主持北京保卫战,成功守住江山。

    啊,叔叔胜利了,老爹在留学,朱见深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因为叔叔也是有儿子的,他这个侄子这时候占着太子名份,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

    景泰元年,朱见深的倒霉老爹回家了,回家就惨遭(该)囚禁,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朱见深:好消息,蠢爹回来了,坏消息,蠢爹进去了!

    同样的,好消息是朱祁镇回来了,还升级当了太上皇,坏消息是朱见深降级了,香香的太子册宝,biu~没咧!

    朱祁钰降朱见深为沂王,以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准备把皇位固定在自己那一脉。

    奈何,天意/人意难测,刚刚当了一年左右的皇太子朱见济夭折,追谥为怀献太子。

    嗯……堂哥没了,但太子是不可能让朱见深当的,谁让他是朱祁镇的儿子呢?

    大臣们却很希望他当,因为朱见深是宣宗一脉的长孙,非嫡却长,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这个位置只能他来坐。

    朱祁钰自然不同意,于是朝堂上争议不断,时常吵架!

    景泰八年正月,朱见深的蠢爹来了个夺门之变,从囚犯再次成为皇帝,废了叔叔朱祁钰,还有殉葬、杀忠臣良将啥的。

    其他事朱见深拦不住,能拦的仅仅只有让汪皇后殉葬这事,于是他给拦了,他的蠢爹也给了他这个面子。

    毕竟,汪皇后早让朱祁钰废了,殉不殉葬没啥影响,只要不是杭氏、唐氏这些朱祁钰宠爱的人就行。

    朱见深的蠢爹复辟后,改元天顺,又当了八年皇帝,天顺八年二月,朱见深的蠢爹终于噶了,万民齐悲/普天同庆!

    同月,朱见深登基,年十七,虚岁十八!改次年为成化元年!

    朱见深登基之初,先拿蠢爹的宠臣门达练了个手,这货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权力很大,人很嚣张,私自联络东宫内侍王纶,准备搞掉内阁首辅李贤。

    这货大概不知道有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都换了还不知道收敛,还敢私自结交朱见深的人……取死有道!

    最终结果是,王纶处斩,门达贬戍边境……又犯事,于是充军!

    练手结束,朱见深开始着手收拾他的蠢爹留下的烂摊子——荆襄流民、广西瑶族造反、蒙古入寇、女真犯边、马政败坏、军制混乱、都掌蛮叛乱等等问题。

    问题很多,朱见深表示不能缓,再缓下去崇祯的绳子得提前套我脖子上。

    首先是荆襄流民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因为元朝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没能解决,解决不了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元朝从没有过太平世道。

    流民流民,之所以到处流窜,就是因为连年战乱,一个地方活不下去,那自然只能换个地方求活路。

    元朝近百年国祚,几乎年年战争,皇室内部争夺皇位打得尤其热闹,自然没有那个闲工夫去处理流民问题。

    元末明初,战争结束,加上朱元璋的洪武大移民,百姓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自然流民暂息。

    之后的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四朝,虽然战争依旧时常有,但除了靖难这个皇室内乱外,其余战争都在边境、草原、他国打,对国内百姓的影响并不直接。

    可到正统朝,一切就都变了,十四年间打了八场大仗,七胜一败,打出了邓茂七、叶宗留造反,打出了土木堡国殇,这个影响可就大了。

    20多万精锐将士的损失,导致边疆防御不稳,境内人心浮动,有人是因为战争影响活不下去造反,有人却是想浑水摸鱼,干票大的。

    于是,战神初始给朱祁钰留的,同样是个烂摊子,各地叛乱不断,少民不停闹事,朱祁钰、于谦君臣得四处救火。

    历时数年,好不容易灭了火,明朝也正在逐步回归正轨,就在这万众期待的时刻……战神梅开二度!

    夺门之变,虽然是场政变,规模不大,伤亡不高,但奈何它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坏。

    没人想到太上皇会复辟,好好的皇帝会被人中途撸下去……但凡来场靖难,正大光明赢了大家也不能说啥,关键这玩意他玩阴的,趁人病重搞事。

    撸了皇帝还不算,还杀大功臣,没于谦守城,你朱祁镇能回来?在草原能过好?高低是个徽钦的待遇啊魂淡!

    呐,结果,就这种大功臣,战神一刀给砍了!寒心,六部尚书集体辞职,拜拜了您嘞,咱们不伺候了!

    杀完大功臣又整边将和功臣,范广何罪?至于处斩、抄家、儿子流放、妻女受辱?

    杨洪何罪?四十载守御边疆的功劳你看也不看,就把人家爵位除了,只知道土木堡时杨洪没有救援?

    救你大爷啊,宣府才多少兵马?瓦剌有多少兵马?20万明军都让人包圆了,宣府那点人投进去加战损人数吗?

    郭登何罪?就因为你叫门的时候他没开门?所以你给人除爵,贬官,做个动物行吗?

    王文有啥罪?他只是觉得你丫应该为土木堡负责,只是觉得朱祁钰干得不错,很支持,所以你给人杀了,把人家抄了?

    还有朱祁钰,再多不是,他也给你收拾了烂摊子,你丫在南宫一个一个造孩子的时候咋不说朱祁钰待你很差呢?

    结果整得人死因不明,帝陵给人毁了,老婆给人刨了,儿子给人追废了,嫔妃给人逼殉葬了,加恶谥,无庙号,无帝号,做个动物好吗?

    种种作为,让许多朝臣看得恶心,外加夺门小分队还自恃有功,嚣张跋扈得不行,三天两头搞事情。

    ……这朝廷,不待也罢!

    于是天顺年间,皇帝在勤政,首辅在尽责,大臣们上班摸鱼挺快乐,边关将领各扫门前雪,也很清闲。

    努力干嘛呢?是于谦、王文不努力,还是杨洪、郭登、范广不努力了!

    努力来努力去,最后混个砍头、抄家、流放、除爵、妻女受辱……我可去你大爷的。

    于是乎,天顺朝只能一笔带过,那些问题通通积留,留给成化朝……一定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朱祁镇:儿啊,看看,这些都是爹留给你的宝藏,解决一件事,名声加十分!

    朱见深:……有你,是我的服气!

    朱见深登基后,面临的就是一个破碎山河……虽然看着其实不碎,但基本相当于碎镜子,被朱祁镇拿口水粘了粘,传给朱见深的!

    要想群臣出力,武将效死,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平反。

    给于谦平反、给朱祁钰平反,给范广、郭登、王文平反,不管是因为道理还是政治考量,朱见深都得为他们平反。

    因为这些人并非罪大恶极,而仅仅是因为立场不属于朱祁镇这一边,于是就没了,太扯了!大风小说

    于谦,复官赐祭,其子于冕被召回恢复官职。

    范广,恢复官爵,其子范升继承世袭武官职位。

    郭登,这位幸运,成化年间还没死,朱见深即位后给他恢复爵位,授职甘肃总兵官。

    入朝掌中军都督府事、提督神机营、十二团营,成化八年,郭登去世,追赠定襄侯,谥号忠武!苦尽甘来,可喜可贺!

    王文,复官赐祭,其子王宗彝召回故乡,录其一孙入国子监。

    至于朱祁钰,朱祁镇噶了,朱见深即位后,一些大臣便开始为朱祁钰鸣不平。

    他们认为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时,削平惑乱,使百姓安居乐业,功勋卓著,却被加了个恶谥,这很不公平。

    甚至有人公开责问,当时如果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剌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朱见深虽然曾经被朱祁钰废了太子位,但他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了解的,干不出跟他那蠢爹一样睁眼说瞎话的事。

    于是,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朱见深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同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

    当然了,因为身份问题,他虽然承认朱祁钰的功绩,却没有给朱祁钰完全平反,谥号也仅仅给了五个字,其他皇帝可都是十七个字谥号。

    谥号给了,但没有加庙号,显然,朱祁钰还是没资格入太庙受香火,完全一个局外人。

    同时,他的陵寝虽然被按照帝王规格修建,但也还是非常寒酸,突出一个小,还是嘉靖朝,那个爱修仙的老道士觉得朱祁钰跟他一样都是藩王继统,出于同情,于是给他扩大了规格。

    至于庙号,那已经是南明的事情了,弘光帝朱由崧给他追加庙号为代宗!同时追加谥号达到十七个字!

    朱祁镇说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孙太后说朱祁钰败坏纲常,变乱旧制,酗酒淫乱,信任奸人,毁坏奉先殿,建宫殿让妖妓居住。

    滥加赏赐、花费无度,横征暴敛、国库空虚,海内困穷……好家伙,确定不是描述你儿子的话?

    对于蠢爹和祖母的用辞,朱见深都看不下去了,明旨下诏说: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

    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

    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

    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

    拔擢贤才,延揽群策;收既溃之士卒,却深入之军锋。

    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严战守之师,再遣奉迎之使。

    卒致也先悔过,先帝回銮;尊养之礼有加,谗间之言罔入。

    始终八载,全护两宫;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

    当然了,叔叔是要平反的,用辞是要赞扬的,至于夺门之变的过错,那是奸臣贪功,跟我爹可没啥关系。

    他也是冤枉的,他受骗了,他后悔了,他也知道叔叔是冤枉的……为战神找补这件事,朱见深是真的尽力了,奈何,战神自己不争气,身上的闪光点实在少得可怜。

    呐,一场兵变,朱祁镇没遭啥大罪,摊子由弟弟收拾!

    一场政变,朱祁镇挺乐呵,摊子全由儿子收拾。

    要论谁是明朝最幸运的皇帝,首选就是朱祁镇,出身好,家底厚,出了事有弟弟、儿子兜底。

    父母慈爱,老婆爱他,儿子有出息,在乎的人除了王振以外全部善终。

    唯一有污点的名声,后世还有人帮忙洗……什么叫幸运啊?哪个是无道有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