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4章大义皇帝陈友谅
    元末,天下大乱,遍地赤旗,北有刘福通,南有三枭雄,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朱元璋建立明朝,前文说过,张士诚仁政江东,城建大师,前文也说过,至于陈友谅,该是硬汉,厚黑学大师。

    陈友谅,原名陈九四,1320年生人,原本该姓谢,但因祖父陈千一入赘陈家,因而姓陈。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父陈普才,生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打渔出身。

    陈友谅少时读书,略通文章,膂力过人,修习武艺,青年时当过县衙小吏,吃着元朝的饭,正经的铁饭碗那种。

    但陈友谅志不在此,他不喜欢一眼望得到尽头的路,他喜欢挑战,喜欢刺激,想当人上人,做天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人。

    1355年,脱脱死后,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卷土重来,再次攻打江西、湖广等地,倪文俊便奉命攻打沔阳。

    彼时,陈友谅于黄蓬聚众起义,加入红巾军天完政权,初授簿书掾,慢慢积攒军功升任元帅。

    元末,是枭雄的舞台,也是天才的时代,什么朱重八、陈九四、张九四、徐达、汤和、吕珍、张定边……

    多是农家子、卖鱼郎,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但他们遇上了好时候,起义的好时候,旧有的阶级秩序崩溃,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这个时候最好出头。

    他们一直很聪明,但曾经苦于无书,只能泯然众人,到如今,秩序崩塌,他们抓住了机会,敢打敢拼,白天在战场打滚,晚上苦读书籍。

    总结着战场规律,努力适应,甚至掌握战争全局,学习用人,学习治政……于是可以看到,卖盐的守城独道,打鱼的海战称王,要饭的稳扎稳打。

    万里长城徐天德,曾经不过农家子,先锋大将常遇春,不过拦路一山贼,永镇云南黔宁王,曾是道旁遗孤……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趁势而起……

    元末这个时代很坏,因为狼烟四起,天灾连年,食无粮、居无所,衣无着,生于此世,不知何时便成了他人肚中物?

    但,这个时代却又很好,因为秩序崩塌,王侯无种,将相无根,管你祖上什么人,说你不行就不行,王世子、国公主,能抵一刀否?

    说回陈友谅,这人是没系统学过兵法的,但他知道一个基本道理,手段不重要,能赢最重要?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择手段是豪杰!

    1357年9月,曾经提携陈友谅的倪文俊因为阴谋暗杀徐寿辉,未成,逃亡到黄州,想要借陈友谅的势力东山再起。

    陈友谅很开心,恩人啊,快来快来!逃亡来的啊?那更好那真好,三两杯酒下肚,四五味菜入口,陈友谅磨起了刀。

    恩人,且借项上人头一用!放心,我会带着你的一份梦想活下去的。

    倪文俊卒,陈友谅吞并了他的军队,提着他的脑袋换了徐寿辉……或者说天完政权的信任。

    当然,陈友谅也很信守承诺,他真的带着倪文俊的梦想活了下去,且吸取了倪文俊的教训,他活得更好了。

    他如倪文俊一般,同样架空了徐寿辉,杀尽徐寿辉的心腹,一步步蚕食着徐寿辉的权柄,拎着徐寿辉征讨四方。

    1358年,陈友谅拎着徐寿辉,领着大军克安庆。

    同年4月,克洪都、瑞州。

    5月,分兵取邵武、吉安,抚州。

    8月,克建昌。

    9月,破赣州。

    11月,破汀州。

    1359年3月,破衢州、襄阳。

    10月,克信州。

    陈友谅打仗据说有一个特点……想一出是一出,没有计划,没有目标,走到哪儿打到哪。

    所以,没人能猜到他下一步会打哪里,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

    经过三年的征战,陈友谅所在的天完国成了长江以南最大的起义势力,什么朱元璋、张士诚,只有自己打他们的份,他们可不敢主动惹自己,尤其海战这一块。

    军事日益强大,让陈友谅越来越骄狂,权势与日俱增的同时,多疑也在逐渐增加。

    彼时,陈友谅麾下有一员大将,叫赵普胜,这人打仗很厉害,为天完政权立下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他让朱元璋感到头疼。

    此时的朱元璋还很弱小,夹在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势力中间,默默发展,根本没能力发动大战。

    于是他设了个计,针对陈友谅多疑的性格,特意找了个能说会道的人潜入陈友谅军中,潜移默化的说着赵普胜的坏话,比如背叛啊、造反啊、想取而代之啊啥的。

    本是多疑的人,一天天听的又是麾下大将的坏话,一次两次的陈友谅可以置之一笑,时间一长心里就打鼓了……这人,不会真的想取代我、背叛我吧?

    不行,得派个人试探一下,于是他派出使者来到赵普胜军中试探。

    赵普胜全然不知自家老板已经起了疑心,加上他人也直率,每次就是俺老赵为天完流过血、为天完立过功,为天完打下广阔疆域啥的。m..cc

    消息传回,陈友谅坐不住了,嚯!居功自傲?不满封赏?咋滴,你想当老板?要不我死一个,位置让你坐?美得你,必须办他!

    1359年9月,陈友谅以会师为名,邀赵普胜前往安庆,赵普胜完全不怀疑啥,乐呵呵就去了。

    到了安庆,就见陈友谅亲自出来迎接自己……

    赵普胜:哎呦,老板真客气,老板太好了,老板,俺老赵这条命卖给你了!

    陈友谅邀请他登船,他没怀疑,继续乐呵呵登船,刚登船就被逮了!

    赵普胜:?这剧本不对,不该是君臣相知,上演一出佳话吗?老板,俺老赵为你流过血,为你立过功,你不能杀俺啊!

    陈友谅:死到临头居然还敢夸功,杀!罪名——图谋不轨!

    于是,赵普胜卒,朱元璋去除一个心腹大患,陈友谅同样去除一个心腹大患……双赢,只有赵普胜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1360年,徐寿辉准备迁都龙兴,也没啥准备,带上心腹就乐呵呵往龙兴跑,途中准备在江州驻扎。

    江州的陈友谅再次表示了欢迎,像欢迎倪文俊一样欢迎他。

    于是,徐寿辉入城了,徐寿辉被埋伏了,徐寿辉的心腹死光了。

    到这里,陈友谅再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公然称王,汉王,并建造王府,设置属官,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同年5月,陈友谅拎着徐寿辉,领着大军向朱元璋的地盘开拔,克太平城,杀朱元璋麾下大将花云。

    攻克太平,抵达采石矶后,陈友谅已然迫不及待了,他要称帝,拦路石就剩一个徐寿辉,于是,他在五通庙砸死徐寿辉,并在五通庙登基,国号汉、年号大义。

    他不玩禅让那一套,因为他不信那个,什么道义?狗屁,老子拳头足够大的时候,道义也得让路!

    你瞅瞅朕这年号,大义!如何?朕就是杀了徐寿辉,朕就是以下犯上,但朕拳头大啊,就是改元大义,不服打我!

    好吧,天完国内,不,现在是大汉国内,还真没人敢反对他,曾经有人敢,但基本不是噶了就是跑了,剩下的都不敢。

    陈友谅称帝了,北边的元朝他已经不在乎了,南边的朱元璋、张士诚、陈友定、方国珍他看不上。

    因为啥?因为他拳头大,他的疆域囊括江西、湖北、湖南,他的兵马足有六、七十万,兵强马壮,他怕啥!

    你说北边的元朝,他会说:冢中枯骨,已然腐朽,早晚必死于我手。

    你说南边的朱、张、陈、方,他会说:朱元璋力弱、张士诚乏志,陈友定守户之犬,方国珍海上孤儿,皆不足虑也!

    也就一个朱元璋能让他稍微认真点,张士诚算半个,至于其他的,那都啥啊?不考虑。

    显然,此时的陈友谅非常自信,甚至于到了自负的程度。

    称帝之后,陈友谅火速整军南下,誓要灭了朱元璋,至少也要把朱元璋打服,对了,他开着战船去的。

    千帆激扬,封锁江面,黑压压的一片压过来,谁见了不犯嘀咕?

    朱元璋的手下大臣慌成一团,多数主张放弃应天,跑到其他地方继续抵抗。

    刘伯温、朱元璋则选择应战,一个想显露锋芒、建功立业,一个贫民起家,胆子极大,因此两人不怂,准备试试陈友谅这条蛟龙。

    先是让胡大海攻信州,断绝陈友谅后路,后是让康茂才诱骗陈友谅,让他往江东桥,绝战龙湾。

    陈友谅上当了,为自负给出了代价。

    数百艘战船没了,大军死伤惨重,太平城丢了、安庆城丢了,大将于光、欧光祥丢了,自己只能坐小船逃跑。

    1361年8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反攻了,陈友谅被朱元璋麾下大将俞通海、赵德胜在安庆捶了一顿。

    还他喵是在陈友谅最擅长的海战领域捶的,于是陈友谅心态崩了,损兵折将,连夜逃往江州,带上老婆儿子又往武昌跑。

    江州丢了、蕲州丢了、安庆丢了、饶州丢了、建昌丢了、龙兴也丢了……脸也丢了!

    海战输了,为啥陈友谅不选择在陆地上跟朱元璋打?

    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得陈友谅想跟欢迎倪文俊一样欢迎提问者。

    猜猜徐达、常遇春、邓愈、冯胜、李文忠、沐英、朱亮祖、傅友德这些个猛男最擅长啥?

    在陆地上打也得有机会不是,就这些猛男在……陈友谅选海战如果有七成机会赢的话,陆地上获胜希望就只有三成。

    或许有人说张定边很猛,但再猛他也只是个人勇武,论统兵作战,张定边算能拖住徐达吧,常遇春谁挡?李文忠谁挡?沐英、冯胜、朱亮祖谁挡?

    你说陈友谅……你猜朱元璋凭啥混一个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这,其次则朱元璋尔的评价?

    王对王、将对将,兵马、地盘、海战是陈友谅占优势,但论人才,论势力稳定,论军略,那就是朱元璋的主场。

    杀了徐寿辉毕竟还是有影响的,虽然陈友谅势大的时候没人敢说啥,但只要陈友谅一势弱,那就是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比如傅友德,本来在天完国呆得好好的,但看了陈友谅的操作后,立马就跑路了,因为他怕啊,这家伙太狠了,心里完全没有道义这个东西。

    当然,朱元璋也没有,但是在起势时需要道义的时候,他肯定有、必须有,哪怕是装,也得装个道义出来。

    有人说陈友谅为啥这么极端,为啥黑化这么完全,为啥不跟张士诚中和一下,兼顾能力、狠辣、仁心?

    ……兄嘚,或许你可以转头看看朱元璋,你说的中和,他就做得很好。

    仔细看看,晚年的朱元璋是不是跟陈友谅很像?比如四大案、比如剥皮惩贪,早年的朱元璋有没有张士诚的仁义?比如给百姓分田、严明军纪、民族融合!

    所以,仔细想想,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他们仨都是一类人,都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狠人。

    他们见过太多黑暗,什么吃人、屠杀、剥皮、碎骨、奸淫、劫掠,冷眼、歧视……底层出身的他们见得太多了。

    所以,得势之后肯定要改变,肯定有报复,陈友谅的败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黑化太早太完全,但凡早期正常点,鹿死谁手未可知。

    一句话,从泥泞中挣扎起来的人,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皇帝,但永远永远成不了好人,见过太多黑暗后的他们,心中已经存不下太多信任了。

    扯远了,说回陈友谅。

    龙湾惨败、安庆惨败后,陈友谅回去后痛定思痛……觉得一定是战船的问题,绝对不是自己的问题,于是倾力打造了数百艘超级战船。

    这些战船高有数丈,内分三层,船上能跑马,三层船舱内互相听不到声音,上面败了下面的人是不会知道的,只能跟陈友谅一条路走到黑。

    这是战船吗?不,这是那个时代的航母,超级战舰。

    聊到这突然有个问题,卖盐的被打了一顿成了城建大师、打鱼的被打了一顿成了造船大师,所以,要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