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2章徐寿辉
    元末大乱,彭莹玉、方国珍、韩山童、刘福通等人接连率众起事,一路摧城破府,天下处处起烽烟。

    由此,元朝不得不让各处地主士绅自行募兵剿贼,于是,李思齐、张良弼、察罕帖木儿等人接连兴起。

    猛男刘福通跟察罕帖木儿几次对阵,大败亏输,先丢开封,后丢亳州,无奈退守安丰。

    1363年2月,彼时已经降元的张士诚派遣手下大将吕珍攻打安丰,此时,张士诚军容鼎盛,如日方升,刘福通却已日暮西山,手下只残兵败将一群。

    敌众我寡,安丰被张士诚大军团团包围,围困日久,安丰城中粮食渐少,甚至于人尽相食,连埋到地下的尸体都被拖出食用。166小说

    此时此刻,老刘的心态的崩溃的,想当年,坐拥兵马数十万,三路北伐,攻克开封,威震天下。

    到而今,残兵败将,退守孤城,任人欺凌……

    此时,刘福通名义上的手下就剩一个朱元璋,于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老刘给朱元璋去了信,请其率兵救援。

    没想到啊没想到,朱元璋居然真的来了!

    【刘伯温:臭棋一招,韩林儿是你名义上的君主,你等他死张士诚手上再去救不好吗?这时候去救以后怎么安置?】

    朱元璋此时心中可能还存着义气这种东西,于是没听,领着军队去救,击退吕珍,救下一个韩林儿,至于刘福通,让吕珍杀了。

    《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实录》、《罪惟录》、《明史》等书都记载为刘福通死于吕珍之手。

    但,《庚申外史》则记载刘福通与韩林儿一起被廖永忠溺死瓜州渡……现今广为流传的也是这个版本。

    另外,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奉命编撰《通鉴博论》记载韩林儿的死也是廖永忠所为,虽然这书没写刘福通,但部分学者默认刘福通和韩林儿一直都在一块。

    所以,刘福通到底死在哪里?死在哪个手上?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分辨“明粉”、“清粉”的问题。

    就现在网上的明清之争,闹得非常大,凡是夸奖明朝的,统一被按明粉处理,凡是贬低明朝的,统一被按清粉处理……虽然不知道为啥这样!╮(﹀_﹀)╭

    话说明粉的划分究竟是怎么划分?是从广义上划分,也就是得喜欢明朝的所有才算明粉?还是无论喜欢明朝的随便一个人都算明粉?

    清粉又是如何划分?是喜欢这个朝代的所有才算清粉?还是只要喜欢这个朝代某一个人都算清粉?

    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如果要喜欢某个朝代的一切才算粉……那个人绝对跟朝代粉没关系,因为个人讨厌秦胡亥,汉刘宏、晋贾南风加八王,隋杨广、唐李儇、宋徽钦高仨货,元文宗、明朱祁镇、清咸丰。

    但如果是后者,随便喜欢哪个都算……那完球,个人是所有朝代粉。

    秦之嬴政、蒙恬、王翦……

    汉之刘询、刘秀、班超……

    晋之祖逖、刘琨、刘裕……刘裕算吗?

    隋之杨坚、独孤伽罗、韩擒虎……

    唐之李纯、苏定方、李白……

    宋之赵匡胤、岳飞、孟拱……

    元之刘秉忠、郭侃、张养浩……

    明之朱元璋、唐伯虎、秦良玉……

    清之胤禛、林则徐、左宗棠……

    历史书太小,我喜欢的人却太多太多,如果这个人是哪个朝代,我就算啥粉……那我头上帽子得盖不少哈!

    扯远了,言归正传!

    元末乱世,刘福通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叫徐寿辉,原是个卖布的商贩。

    小伙长得很壮实,最重要的是人很帅(划重点)搁现在就是靠脸就能吃饱饭的存在。

    身体倍棒,长得很帅外,小伙还很正直,爱见义勇为,深受当地百姓敬重……嘛,什么《五好青年在古代》!

    徐寿辉与所有起义领袖一样,都对元朝非常不满,1351年8月,韩山童、刘福通起义不久,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于是跟彭莹玉、邹普胜一起聚众起义。

    徐寿辉当仁不让,成为起义军领袖,以“天下大乱,弥勒佛降生”为口号,率军攻打县城。

    据说,这南边红巾军忽悠士卒,说只要在身上写一个卍字,然后诚心诵佛,就会得到弥勒佛庇佑,刀枪不入,至于死了的……抱歉啊,你心不诚!

    1351年10月,徐寿辉等先破罗田县城,后破蕲州、黄州,并于蕲水建都,国号天完。

    这国号很独特,就是大元的国号上面加一横、一个宝盖,大概是想盖住大元朝吧。

    也有说徐寿辉的国号叫大宋的,跟北面韩林儿的大宋相称,谓之徐宋。

    天完国虽然国号很独特,但建制那是真的全,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六部,元朝有的他有,元朝没有的他也有。

    同时,徐寿辉以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铸造官印,发行货币……别说,是真全乎。

    同时,他遣使招湖广随州人明玉珍,让他跟自己混,于是,1352年,明玉珍率众加入天完国。

    天完国建立后,徐寿辉提出“摧富益贫”的口号……简单点叫劫富济贫,因此受到广大农民支持,队伍迅速膨胀,众达数十万人。

    人有了,徐寿辉的心思也大了,开始派人向江西、湖南进军。

    1352年,天完国开始大规模攻城掠地,丁普郎、徐明达连克汉阳、兴国府。

    邹普胜攻克武昌。

    曾法兴攻克安陆、沔阳。

    徐寿辉亲自率军攻克江州。

    欧祥克袁州,陶九克瑞州,许甲克衡州,项普略连克饶州、徽州、信州。

    彼时的天完国,军纪严明,不淫不杀,每克一地,只将百姓登记在册,其他事不干。

    因此,天完国很得民心,队伍急速膨胀,多达百万人,纵横长江南北,辖地包括湖北、湖南、江南、浙江、福建等地。

    时有民谣曰: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1353年,元朝大军出动,四处镇压叛逆,尤其是称王称霸的,那是重点打击,于是,张士诚、徐寿辉倒霉了。

    张士诚让脱脱围在高邮困住,虽然最后侥幸活命,但却被围出了心理阴影,于是疯狂升级城墙。

    多年后朱元璋来到他的国都城下,看着雄关坚城,不禁无语……有这功夫干点啥不好,你偏要升级城墙?

    至于徐寿辉,他本人倒是没事,但他的起义军元老重臣彭莹玉却被围攻战死,同时国都也没了,大小将领死了400多人,元气大伤,只能退往山里凭借地势跟元军抗衡。

    当然,脱脱没多久就没了,于是张士诚、徐寿辉又行了,1356年,天完国重整旗鼓,再次攻城掠地。

    江西、湖南,四川,以及陕西的一部分都成了徐寿辉的地盘。

    同年,天完国于汉阳重新建都,又建田元殿,筑紫云台,还在一座山上立一石碑,称作——无敌碑,夸耀功绩。

    啊这……多少有点中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