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0章乱乱乱
    泰定帝、天顺帝、元明宗,元文宗,区区八九年时间内,元朝走马观花般接连换了四个皇帝。

    其中,天顺帝、元明宗在位也就几十天,属于冒个头显示一下存在感,然后……无了,彻底无了!

    1332年,元文宗图帖睦尔病逝,遗诏立元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为帝。

    奇怪,元文宗为什么不立自己儿子呢?因为他的长子,皇太子阿刺忒纳答刺早逝,次子燕帖古思年幼,于是选择元明宗长子。

    当然,其中或许也藏着一部分愧疚的心思,毕竟元明宗咋死的,没人比元文宗更清楚。

    1332年9月4日,元文宗病逝,遗诏被权臣燕帖木儿扣留,最终并没有遵从文宗遗诏立明宗长子,而是立其次子,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为啥立次子不立长子?

    因为明宗次子年幼啊,时年只有七岁,幼主执政,方便燕帖木儿专权乱政。

    另外,元明宗的死,燕帖木儿可是也出力了的,要是立长子,被报复了咋办?

    可惜,懿璘质班只在位40多天,然后早夭,庙号宁宗,皇位最终还是回到了,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手中。

    说妥懽帖睦尔,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别急,他还有另外两个称呼,元顺帝、元惠宗,元朝最后一位正统皇帝。

    嬴政:朱元璋出生了?

    刘彻:那什么西元1328年生的……4岁了!

    朱元璋:……你们讨论这个……合适吗?

    李世民@朱棣:嗨嗨嗨,朱老四快看,你爹4岁了。

    朱棣:呵呵呵,俺永远记得一个地方,叫玄武门,曾经兄友弟恭。

    雍正:对对对,绝对的兄友弟恭!

    李世民:兄友弟恭?兄既不友,弟便只能恭敬不如从命,有问题吗?完全没有问题!

    朱棣:你要这么说的话,那俺没话说了。

    雍正:没错,没话说了。

    朱厚照:怎么会没话说!说说玄武门继承法啊,说说太宗、高宗、武曌啊,说说玄宗和杨贵妃啊,说说唐德宗找没找到他娘啊,嘿,朕可太感兴趣了。

    李世民:→_→

    李治:←_←

    武曌:(;一_一)

    李隆基:(ー_ー)!!

    杨贵妃:(︶︿︶)=凸

    李适:……谢邀,还没找到母后!

    朱棣@朱厚照:你小子边儿去,祖宗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儿。

    朱厚照:……

    你是祖宗,听你的咯!

    言归正传!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生于1320年……比朱元璋大8岁,父为元明宗,母为迈来迪,弟弟为元宁宗。

    妥懽帖睦尔(以下简称元惠宗)

    作为元朝最后一个皇帝,且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元惠宗多少是有点倒霉在身上的。

    作为王朝末代皇帝,通常会给人一种昏庸无道,荒淫无度的感觉,认为王朝的覆灭基本是他们的无道导致。

    但是,放在元惠宗这里,事情显然不是这样,他有能力,他也不荒淫(前期)奈何元朝近百年,中间30多年一直在内乱,祖宗给埋的坑实在太多。

    看看前面这些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穷兵黩武!

    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守成不成,无嗣而终!

    忽必烈曾孙海山,搞个兄终弟及,又埋坑。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欺负侄子。

    元英宗硕德八剌,南坡之变。

    于是皇位传回忽必烈的曾孙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帝早死,儿子天顺帝年幼,又是大乱,两都之战爆发。

    随即元文宗上位,毒杀元明宗。

    元文宗死后元宁宗继位,早逝。

    前面10个皇帝,除了忽必烈在位时好点,其他的……乱得一言难尽,乱得一如既往,一团乱麻。

    皇位继承很乱,国家财政也很乱,军队还他喵的乱,宗室同样各种乱。

    各种乱像之外,元惠宗还得面对权臣燕帖木儿、伯颜两人专权擅政,好不容易搬倒权臣,成功亲政,想好好做点事,然后没几年,元末大起义到了。

    彭莹玉、方国珍、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明玉珍、陈友定、张良弼、李思齐、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左君弼等等……

    【叮!元末副本开启,一大波反王即将抵达战场,请做好准备!】

    元惠宗:……杀了我吧,臣妾做不到啊!

    最后怎么滴,北方在乱,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在打架,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

    南方也在打架,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方国珍、陈友定,打得比北方还热闹。

    皇室内部也在打,太子想踹了老爹自己当皇帝,皇后想帮儿子做掉丈夫,皇帝想保持权位,于是……

    整个天下彻底乱成了麻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的就是哪方先解决问题。

    结果无疑问,南方选手朱元璋夺冠,于是元惠宗收拾行李,带着老婆儿子回草原了。

    嬴政:……真热闹!

    刘邦:比秦末还热闹!

    司马炎:比汉末……好吧,不如汉末热闹。

    杨坚:不如五胡乱华热闹!

    李渊:同意!

    赵匡胤:没五代热闹!

    妥懽帖睦尔: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吧?【1】

    【6】

    【6】

    【小】

    【说】

    言归正传!

    理一理元末乱局。

    首先出场的是权臣燕帖木儿,这位是真的秀,传言中娶皇后,娶公主的就是这位主,还一娶就是30多个公主。

    至于皇后,是他老主子泰定帝的皇后,当然,他老主子皇后有点多,也不清楚是哪个。

    燕帖木儿是元武宗的近臣,武宗死后仁宗继位,作为武宗近臣他自然没好果子吃,没死算是运气爆棚。

    仁宗死后,英宗继位,他继续装孙子,英宗死,泰定帝执政,他终于雄起,任佥书枢密院事,执掌泰定帝宿卫。

    泰定帝死后,他发动兵变,支持文宗继位,并于随后参与毒杀明宗,由此,权势达到巅峰,娶了泰定帝的皇后,并数十个宗室公主,穷奢极欲,最后纵欲过度,嗝屁了……为啥感觉比善终还善终?

    第二位,伯颜,注意,这个伯颜并非忽必烈时期的伯颜,首先,伯颜不可能活这么久,其次,这个伯颜可没忽必烈时期伯颜的能力。

    伯颜,蒙古族,元武宗时,任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平章政事。

    武宗死后,伯颜的日子也不好过,被贬地方为官,无缘中枢权位。

    1328年,泰定帝死后,伯颜与燕帖木儿共同发动政变,拥立元文宗图帖睦尔。

    伯颜因为拥立之功,任御史大夫、中书左丞相、知枢密院事等职,进爵浚宁王。

    元惠宗即位后,伯颜再次因为拥立之功,任中书右丞相,总领蒙古、钦察、斡罗思诸卫亲军都指挥使等职,加太师衔、进爵秦王。

    1335年,时任中书左丞相唐其势跟他弟弟塔剌海,密谋准备干掉伯颜,自己做权臣,然后没玩过伯颜,让人反杀了。

    经此一事,伯颜权势大增,自任大丞相,独霸朝堂,无法无天,染指兵权,尽收诸卫精兵,任意使用府库钱帛。

    同时,罗织罪名,杀郯王彻彻都、高昌王帖木儿不花等人。

    养精兵、打击政敌,这都是权臣常规操作,算不得什么,最绝的是,这家伙居然敢随意出入太皇太后宫中,据说还躺龙床上了……这个是真的绝。

    燕帖木儿都没他大胆……好吧,两人半斤八两,都对元朝皇室女人有很大兴趣。

    另外,他还准备杀尽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人口。

    他废除科举,规定汉人、南人不准持有兵器,连铁叉都不能有,防止汉人、南人造反。

    同时还规定汉人、南人不能学习蒙古、色目文字……功臣啊,汉文化的保留得记你一大功。

    另外,规定汉人、南人不能做中央官员,至于已有的,踢出去,此为民族压迫。

    这人对汉人非常不友好,当然,对元惠宗更不友好。

    于是,1340年2月,元惠宗与伯颜养子、御史大夫脱脱等人合谋,夺了伯颜兵权,将他贬为河南行省左丞相。

    同年3月,又将伯颜迁到南恩州阳春县安置,伯颜死于迁移途中。

    燕帖木儿、伯颜,两大权臣先后退场,元惠宗终于得以亲政。

    1340年,元惠宗亲政了,亲政第一步,先报杀父之仇,“顺带”报一下当年文宗宣旨说他不是明宗亲儿子的仇。

    前文说过,元明宗死于弟弟元文宗毒杀,于是,元惠宗亲政后,立刻毁去太庙里的文宗宫殿。

    同时,废黜太皇太后卜答失里(跟权臣伯颜躺龙床那个),废黜太皇太后不久,元惠宗觉得有点不妥,于是……下令赐死。

    另,流放元文宗次子燕帖古思。

    复仇结束后,1341年正月,元惠宗改元至正,任脱脱为右丞相,宣布与天下更始,准备大展宏图、中兴元朝……似乎、大概、可能,元朝根本没有兴盛期啊。

    1341年,元惠宗任脱脱为丞相后,君臣俩立刻恢复科举,编修《辽史》、《金史》、《宋史》三部史书。

    同时,颁行农业书籍《农桑辑要》,整顿吏治,减免赋税,开放马禁,大力重用儒士,开经筵、祭天、行亲耕礼等等。

    经过元惠宗和脱脱的一番折腾,元朝大有起死回生的征兆……好吧,看错了,这是回光返照。

    1344年,脱脱以体弱多病为由,上疏请辞,元惠宗多次挽留,见脱脱去意甚艰,于是无奈允准。

    脱脱虽然走了,但元惠宗此时并未丧失宏图大志,依旧勤奋理政,准备带着元朝走向“中兴”!

    奈何,他也就比崇祯能力强点,其他的,什么体制崩坏、天灾横行,农民起义他是一个不落。

    他对元朝爱得深沉,颁布《至正条格》完善元朝法令,同时派遣数十名官员巡视全国各地,体察民情。

    ……他眼光似乎不是很好……不,是压根不咋行,选的数十名官员中,除了两三个比较正直,真的去体察民情外,其余的货色,吃拿卡要,穷奢极欲,极尽搜刮之能事。

    各地官员是很欢迎这些巡查官员的,因为大哥吃肉,他们能跟着喝汤,至于百姓……那真的是想跟这些巡查官的十八代祖宗深入交流一番。

    见过不当人的,完全不是人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就完全把百姓往死里整啊,什么叫竭泽而渔?这就是啊。

    于是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元惠宗越往各地派人,各地越穷,造反者越多,国家越崩坏。

    但不查吧,各地官员依旧竭力搜刮百姓。

    笑死!死水一潭,根本没可能救活……还是埋了吧。

    除了官员尽职尽责的搜刮百姓外,自然灾害也来凑元朝的热闹,什么冰雹啊,沙尘暴啊、大水、大旱轮流登场。

    于是黄河决口,水淹城池。

    饥荒频发,百姓食不果腹。

    瘟疫爆发,百姓一死一大片。

    就连元大都也受了影响,饥民云集,都城内外,呼号丐乞,僵仆不起者相枕藉。

    元惠宗:我太难了!

    兄弟别哭,哭的时间还在后头呢。

    元惠宗:你人还怪好嘞!可真会安慰人。

    元惠宗无奈了,连忙让官府开仓赈济百姓,同时颁布罪己诏,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哪了。

    1349年,眼见自己实在顶不住压力,于是,元惠宗又把脱脱请回来了。

    元惠宗:丞相,朕不能一日无你啊!

    脱脱:……我这天生的劳碌命哟。

    没辙,皇帝都如此说了,脱脱还能说什么呢?当然是把命卖给他了。

    脱脱:我脱脱愿世世代代为孛儿只斤家族尽忠报国,赴汤蹈火。

    脱脱重新上台后,猛然发现,大元……要完球了!

    财政问题就不说了,官场腐败、天灾不断也不说了,关键农民起义是真他喵的多啊!

    广西、山东、四川、江西、福建、河北、河南,从南到北,从东至西,少有不造反的地方。

    造反者成分也挺杂,汉人、南人、少数民族,就不说了,连蒙古人都有,这上哪儿说理去。

    更重要的是,有个人叫彭莹玉,传播白莲教,帮助元朝四处埋雷,于全国各地遍撒起义火种!

    结论出来了,大元,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