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3章元成宗铁穆耳
    孛儿只斤.铁穆耳,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太子真金嫡三子,母为太子妃阔阔真。

    太子真金死后,皇位继承人按理应由太子真金一脉的人担任,但彼时,忽必烈的嫡四子那木罕还没死,因此忽必烈有些犹豫不决。

    据说,忽必烈曾经答应过要立那木罕为太子,之所以后来反悔,是因为真金比那木罕更出色。

    但问题是,真金死了,培养了大半辈子的继承人突然没了……这个感受大概只有朱元璋能懂。

    忽必烈很难受,但为了王朝的未来,继承人是必须选的,且只有三个选择。

    一,嫡四子那木罕。

    二,真金嫡长子甘麻剌。

    三,真金嫡三子铁穆耳。

    三个选择,忽必烈非常犹豫,决定再考察考察,然后……那木罕没了。

    好了,这次选择再少一个,就剩俩了。

    两个皇孙中,甘麻剌既嫡且长,本来很有机会,奈何这家伙打仗不行,表现非常弱,忽必烈让他外出统兵,基本在吃败仗,外加还有口吃的毛病。

    至于铁穆耳,这家伙打仗倒是可以,但有个毛病,爱喝酒,且屡教不改,让忽必烈很头疼。

    两个继承人,忽必烈都不是很满意,奈何能选择的只有两个,那没辙了,矮子里找高个,就是你了——铁穆耳。

    1293年6月,忽必烈授铁穆耳皇太子宝,同时让铁穆耳率军驻守老家和林,另外还派了心腹玉昔贴木儿做他的助手。

    名份,忽必烈给了,老臣支持,忽必烈给了,结交军将的机会,忽必烈给了,这要是还把握不住……别争了,赶紧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好在,铁穆耳毕竟不蠢,在漠北呆了近一年,成功和边军结下情谊,为以后的登位做足了准备。

    1294年,忽必烈病逝,临终前给铁穆耳留下遗诏,同时安排了三个顾命大臣,分别是——灭宋统帅,知枢密院事伯颜、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平章不忽木。

    之所以有遗诏、有顾命大臣、有边军支持后铁穆耳还不能直接继位,原因一是因为铁穆耳没被正式册封,二是元朝皇位的特殊性,皇帝不仅仅是中原皇帝,还是蒙古大汗,必须得到蒙古贵族支持。m..cc

    于是,同年,忽里台贵族会议召开。

    参与皇位争夺的有两位,甘麻剌和铁穆耳。

    会议一开始,太子妃阔阔真和三位顾命大臣就站到了铁穆耳一边,留下甘麻剌孤零零站着,挺尴尬。

    按说,参与皇位争夺的两人都是阔阔真的儿子,哪个上位她都是太后,为啥会偏帮一人呢?

    因为甘麻剌从小就没被阔阔真亲自抚养,而是养在忽必烈、察必皇后身边,母子两人因此亲情淡薄。

    呐,毕竟是在召开贵族会议,一来就开除甘麻剌多少有点不好,于是,阔阔真提出,让两人背成吉思汗铁木真留下的宝训,谁背得好,谁继位。

    看着是不是很公平?甚至于还舍弃了铁穆耳本就占据的优势。

    但是,关键点在于,甘麻剌口吃啊,你让一个口吃的人和一个正常人背书……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

    麻辣哥想抗议,但抗议无效,参与会议的人基本都支持铁穆耳,之所以叫他来……可能蒙古贵族也需要的仪式感吧!

    好了,铁穆耳胜出了,于是,忽必烈死后,木耳继位,麻辣被迫退出,历史进入元成宗时期。

    元成宗有啥特殊贡献吗?答案是biu得。

    总共在位13年,前面几年一直遵循忽必烈的处政态度,后面几年要不在打仗,要不在大兴土木建房子。

    建设,是没有滴,破坏,是很有滴。

    人口是没有增加滴,倒是减少了不少。

    经济,在持续倒退。

    吏治,在持续腐败。

    军事,有胜有败。

    总的来说,也就占了个皇帝位置,元史中必不可少,不然的话……谁知道木耳?还是铁的。

    说说大兴土木这事,这是铁穆耳为了给他老娘阔阔真祈福,于是准备在五台山建一座佛寺。

    想法非常好,孝心很不错,百姓表示……希望你娘死早点。

    为啥嘞?

    因为他为了建佛寺完全不拿百姓当人看,仅仅是砍树、运木材,就死了近万百姓,算上建造过程中死伤人数,保守估计也是数万人。

    当然,这点人数并不占据人口倒退的大头,真正让铁穆耳时期比忽必烈时期人口还少的大头在于征讨——八百媳妇国,正式称呼应为——兰纳。

    没错,就叫这个名字,八百媳妇,国家大概在今t国北部地区。

    之所以叫八百媳妇国……首先,这是俺们对这个国家的称呼,不是说人家就叫这名。

    其次,据说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国王真的有八百个媳妇,每个媳妇还统领一寨兵马,因此得名。

    铁穆耳为啥要打这个国家嘞?

    这主要是,1301年,云南行省左丞刘深没事找事,主动上疏跟铁穆耳说:世祖以神武混一宇内,功盖万世。而陛下您自继位以来,还没有一场胜仗彰显武功。

    臣听说西南有个八百媳妇国,还没奉我大元正朔,这怎么行呢?他怎么敢呢?臣请为陛下征讨此国。

    铁穆耳一听就很高兴,忠臣啊,大大的忠臣啊,就知道为朕考虑,不错不错。

    试问青史留名的诱惑,几个皇帝顶得住?

    铁穆耳表示他反正顶不住,这是开疆拓土啊,这是要吃头香……头香虽然不可能,但第二柱香还是有机会的嘛,干了。

    于是乎,铁穆耳下诏发兵两万,同时,赐宝钞十万锭为军费。

    同年4月,刘深带着两万元军进入八百媳妇国,还没开打呢,元军就因为当地的烟瘴问题死伤大半。

    同时,因为用兵地点在西南,多崇山峻岭,粮道不通,于是,刘深下令强征百姓运粮,最终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这还不算完,刘深又向云贵土司索要黄金三千两,战马三千匹,完了又盯上了土司的女人……

    这随便一条都是取死之道,结果刘深还全犯了。

    哦豁,芭比q咯!

    八百媳妇国还没开打,元军先没了大半,百姓没了数十万,土司又让他给逼反了。

    土司造反,刘深率领的元军,不对,应该叫残兵,数千残兵让土司承包了,全军覆没。

    自己倒霉就算了,那是他活该,关键他还把征讨缅甸回来的云南平章政事薛绰尔也连累了。

    那是1300年5月,缅人作乱,囚禁了缅王,缅王的儿子跑到大都找铁穆耳告状,于是铁穆耳下诏让薛绰尔带兵一万两千人去缅甸平乱。

    平乱进展很顺利,到1301年8月,薛绰尔就带兵回国了,士兵都没多大死伤,谁知道刚回国就遇上个“惊喜”。

    土司造反,那自然是逮着元军就砍,你薛绰尔去缅甸平乱这事,土司可不知道,就算知道,那不也是敌人?

    于是,薛绰尔倒霉了,刚回国呢,还没来得及修整,就一脸懵逼的让土司军队给打了一顿,士兵死伤惨重。

    薛绰尔:我是谁?我在哪儿?他们为啥打我?

    消息传回大都,大臣们立马坐不住了,上疏对着铁穆耳就是一顿输出。

    大致意思就是八百媳妇国,这个地方地少人少钱也少,打赢了没好处,打输了坏处很大,不管赢不赢,都有损失,所以,打他干嘛?

    铁穆耳脸上就跟火烧一样,脸热啊,觉得丢人啊!明明给了这么大的支持,结果呢?目标没打到,先让自家土司揍了,全军覆没,几十万民夫也没了,连薛绰尔也被连累了。

    丢人啊,怎么能这么丢人。

    恼怒的铁穆耳一边下令撸了刘深的官职,不久杀之。

    一边征调宿将刘国杰征讨西南土司,也就是云贵一带的土司。

    刘国杰很能打,很快就俘杀带头闹事的土司,平定叛乱,西南终于又一次安定下来。

    明说是平叛,但纵观整个事件,谁都知道错在刘深,错在铁穆耳,没事想什么头香?没事找什么幺蛾子?

    找幺蛾子就算了,你自己找的事你自己还没那个本事搞定。

    搞不定事就算了,你还又找事,咋?土司的女人很漂亮?土司很好欺负?你当人家是面团,任你搓揉?

    很可惜啊,人家是暴脾气,脾气一上来,管你谁谁谁,打一顿再说,不死再讲道理。

    军事一块,于西南先败后胜。

    于漠北,跟忽必烈的老冤家海都在铁坚古山打了一仗,这一仗倒是赢得漂亮,大败窝阔台汗国军队,打伤了海都,最终导致海都伤重去世。

    其他能提的,也就是停止继续征讨倭国、安南等地了,虽然,在现在看来,没打倭狗是个遗憾,但放当时……

    你还是别打了,再打下去,倭狗死不死绝不知道,国内百姓肯定先行造反,谁家开国之初就死命压榨百姓啊?

    都是封建王朝,其他人还知道开国初期休养生息,就你大元可劲的造是吧?穷兵黩武,能挺近百年属实也算厉害了。

    嬴政:……

    刘彻:……

    刘邦@刘彻:不是,你小子咋就无言以对了?我大汉一开始不就在休养生息!

    刘彻:……

    打仗打出两百万流民啊,太祖,您以为我想的啥?

    李世民:秦、宋、元、清,这五朝挺牛的,秦朝不蓄民力,宋朝征战不利,元朝炫耀武力,清朝屠城掠地。

    赵光义:不服,隋呢?杨广难道比朕强?

    朱棣:主动跟他比……车神你这脑子咋长的?

    雍正:一句话骂两个人,不愧是你朱老四。

    朱棣@雍正:边儿去,补刀就属你了,一直给俺拉仇恨。

    雍正:嘿嘿嘿!

    再说说经济问题,之所以比忽必烈时代还差,完全是因为铁穆耳实在是太大方,赏赐王公大臣很正常,但是增加赏赐不正常,经常性增加赏赐就更不正常了。

    关键皇帝赏东西动辙千金万金的,次数少,国库还能支持,次数一多,这谁遭得住?

    最后咋样了?国库穷得干净、整洁又空旷。

    没钱,没钱就继续加印宝钞,然后宝钞在增加,物资还是原来这么多,通货膨胀,宝钞贬值。

    那宝钞最后也就跟纸差不多,属于是拿来上厕所都嫌纸硬。

    然后是吏治问题,铁穆耳执政前期是有决心整治官场的,比如1302年,查处罢免贪官污吏达一万八千四百多人,查抄贪污钱钞一万五千八百多锭。

    看着是不是还好?关键政治清明时期短啊,没多久铁穆耳就病重了,还是常年累月的病。

    于是他的皇后出来作妖了,勾结朝臣,贪污腐败的风气又一次盛行。

    话说,整个元朝,政治最清明,官员最清廉的时期居然是忽必烈时,这谁想得到……好吧,还是朱元璋。

    忽必烈、朱元璋,这俩相同点挺多啊,比如太子死的早,自己活得久,立孙子,爱剥皮,会打仗,肃清吏治,大力惩贪。

    区别在于,忽必烈玩着玩着不玩了,朱元璋则是一直玩,好好的官场整治,硬生生玩成官吏大逃杀。

    李世民:哈哈哈,官吏大逃杀,秀啊!

    嬴政:老朱没少看书啊,剥皮、宝钞、藩王戍边。

    朱元璋:出身不好,只能拼命学咯,你有他有不如自己有,没办法,天生的劳碌命。

    雍正:元世祖,明太祖,这两位的孙子也挺像的。

    忽必烈:滚,朕的皇孙岂是朱允炆可比?

    雍正:说的是铁穆耳和朱高炽,想啥呢?

    朱元璋:咱不服,铁穆耳何德何能跟高炽比?

    雍正:……他俩好吃食,长得胖,懂?

    嬴政:详细说说!

    刘邦:有点意思,继续。

    李世民:这不就跟李泰一个样?

    雍正:呐,朱高炽挺胖,还爱吃,这个朱老四是清楚的。

    至于铁穆耳,据说这人小时候也爱吃食,还吃得贼多,关键一看那吃法就不正常,肉眼可见的就胖起来了。

    忽必烈一看就急了,这要是最后混个胖死,那不就闹笑话了,于是专门派人监督铁穆耳吃饭,每天吃多少都有严格控制,但很可惜,就是瘦不下去。

    嬴政:所以最后咋瘦的?

    嬴政看着视频中那个精瘦的中年汉子,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家伙肥胖的样子。

    雍正:喝酒呗,一个回回人骗他说有一种神仙水,那滋味老好了,然后铁穆耳就被骗着喝了,最后混成个酒鬼,人倒是瘦下去了,就是依旧不正常。

    嬴政:……

    刘邦:哈哈哈,喝酒瘦身,秀啊!

    刘秀:太祖,别瞎喊行吗?

    1307年正月,铁穆耳病逝,终年42岁,庙号成宗。

    因为铁穆耳无嗣继位,于是,在他死后,侄子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先后继位称帝,是为元武宗、元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