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5章群魔乱舞
    天资聪粹,实有为之主!

    这是后世对宋哲宗赵煦的称赞,这位只活了24载的少年为啥让人觉得可惜?

    朱元璋@赵佶:同行衬托呗,你说呢?

    赵佶:(???_??)

    朱棣@赵顼:两个儿子,一龙一虫,老兄,不会抱错了吧?

    赵顼:(′-w?`)

    康熙:哈哈哈,笑死,严重怀疑赵佶不是赵顼的种。

    雍正:你们过分了!其他不说,就赵佶、赵桓、赵构父子三人那能力、那人品,说他们是亲父子,我是半点不怀疑,连着三昏君,哪朝质量这么高?

    李世民@雍正:还得是你!

    朱棣@雍正:绝了!

    雍正@朱棣:又骂赵构,人家都说了只是生不出来。

    朱棣:……

    这毒舌俺服了!

    赵桓:(* ̄m ̄)

    赵恒@赵桓:给朕改名啊魂淡,因为你这名,朕受了多少无妄之灾,朕是赵恒,泰山封禅的赵恒,不是开城喜迎王师的赵桓啊魂淡!

    言归正传!

    赵煦,原名赵佣,生于1077年,为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为钦成皇后朱氏。

    1084年,神宗宴请群臣,赵煦侍立一旁,其仪容举止深受群臣肯定,简而言之,这是个小帅哥。

    1085年,神宗病重,赵煦被册封为皇太子。

    同年4月,神宗病逝,赵煦继位,军国大事由高滔滔代为处理。

    小皇帝赵煦眼见着自家祖母大力提拔旧派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眼见着这些人迫不及待的废除新法。

    司马光还为高滔滔提供了废除新法的理论依据,只一条,以母改子!当娘的插手儿子的事务,没人能说啥。

    虽然他们没顾忌这个“儿子”已经死了,且神宗的儿子还在一旁看着。

    1085年7月,神宗刚走3个月,尸骨未寒,新法便相继被废除。

    首先是保甲团教被罢除,之后半年内,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等相继被废。

    1086年初,司马光病重,于是将废除新法的任务交给吕公著,并随即提出废除免役法。

    不顾同为旧派人士范纯仁、苏轼、苏辙等人的反对,仓促废除新法。

    章惇等新派大臣先后被罢为地方官。

    同时,年已81岁的四朝元老文彦博复出,担任平章军国重事。

    同年8月,废青苗法,9月,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继续主持废除新法。

    小皇帝赵煦眼见着这帮大臣废除新法还嫌不够,内部居然又搞分歧,分裂为洛党、蜀党、朔党等数个党派,彼此争斗不休。

    (熟悉不?唐朝的牛李党争,明末的浙党、楚党、东林党、阉党)

    高滔滔垂帘听政8年,经济、文化、教育是……半点发展没有,只有疆域方面……这个是明显倒退,神宗打出来的疆域,高滔滔直接白送。

    8年时间,洛党、蜀党、朔党领袖轮流执政,他们也不干别的,光顾着搞清算去了,章惇、蔡确、苏轼这些人一贬再贬不说,跟他们有点关系的也得贬,朝政一团乱麻。

    神宗要是诈尸估计都能让他们再气死,人事是半点不干啊,光顾着打击政敌了!

    高滔滔死后什么评价啊?女中尧舜!

    (刘娥:……这都能当尧舜,那我算啥?)

    司马光、范纯仁、韩雍这些旧派大佬是什么评价?三贤!【1】

    【6】

    【6】

    【小】

    【说】

    章惇这个实干家是什么评价?三奸之一,史书盖棺定论列入奸臣传!

    朝堂上,群魔乱舞,后宫也不安生!

    大臣们奏事只找高滔滔,一律无视小皇帝赵煦,大概觉得十岁小儿,如何治天下。

    如果只是这样也算了,关键赵煦年已17岁时,大臣们还是无视他,高滔滔也似乎从来没有还政的想法。

    另外,赵煦登基后,他生母朱氏本来该被尊为太后,结果……太妃!太妃就算了,还得天天受高滔滔和向太后的气。

    这也算了,关键民间出现一个小道消息说宫中要找乳母,然后大臣们想都不想,枪口瞬间对准赵煦集火。

    陛下~你还小,不能近女色!陛下~君子应该……陛下~为君者应该……

    赵煦:???都什么跟什么?不是,你们有病吧?

    大臣们集体对他开火,他祖母也没放过他,先是喊过去明里暗里一通说教,完了又把他身边人全换了,名为皇帝,搞得却像个囚犯,天天被监视。

    赵煦快疯了,皇宫像个囚笼,高滔滔像个监狱长,大臣们像是狱卒、苍蝇,天天在耳边嗡嗡乱叫,他们是不打人,却很会打击人的精神。

    少年人的逆反心理上来了!上朝时,沉默寡言!一问看法:娘娘不是已经处理了吗?

    换他一个桌子……换的时候他不管,等你一走就搬回来,一问为啥?我爹用过。

    争吵是没有的,就像大臣和高滔滔一样,不批评,只进谏!没有打击伤害,处处只有冷暴力。

    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几乎是明着说两宫不和。

    时间来到1093年9月,高滔滔病危,临终前依旧对赵煦一派说教,要亲贤臣(旧派)远小人(新派),不要听人教唆。

    赵煦:嗯……哦……啊?……好!

    同月,高滔滔去世,赵煦正式亲政,严格按照高滔滔的要求,亲贤臣(新派)远小人(旧派)

    刚一亲政,赵煦便召回新派大佬章惇,同时追谥王安石为“文”(单字谥号)让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廷。

    同时,大力打击旧派,什么?你说司马光死了咋办?死了也办你,追贬你的谥号,明着恶心你旧派。

    甚至于,赵煦还想追废高滔滔的太后称号以及一系列待遇,当然,这个搞不成,毕竟是以孝治天下的时代,这个有点超纲了。

    就在这紧张、压抑的氛围中,有一人却像是一股泥石流一般,异常醒目,他叫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坛大佬!就是这政治生涯处处不顺,新派当朝时,他被贬,旧派当朝他还被贬。

    他的敌人当政,他被贬,他的好友当政他还被贬,主打一个无差别被贬,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连带着他弟弟苏辙都被连累了,以前是努力升官捞哥哥,赵煦上台后不用捞了,哥俩一起被贬,有难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