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9章 长生世家
    书接前文!

    历经藩镇之乱、朝堂党争、宦官为祸后,文宗李昂的精气神彻底垮了,一如临淄王、李纯,现在的文宗不过是行尸走肉。【1】

    【6】

    【6】

    【小】

    【说】

    而相比于临淄王和李纯,李昂似乎显得更为可悲,前两者至少都完成了毕生所愿,于是走向堕落。

    而他,所愿未成,有志难伸,卷缩爪牙以对强藩,麻木无神坐视党争,屈膝于宦官身前,如提线木偶,泥塑神像。

    生不如死,才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文宗执政十五年,崩于太和殿,终年32岁。

    文宗死后,按理本该由太子继位,可无奈,手握兵权的太监不同意,于是太子被杀,文宗异母弟颖王李瀍被立为皇太弟。

    按照李唐的好传统,李瀍自然不是皇帝的最终名,于是他很快改名李炎,登基为帝,改元会昌,是为唐武宗。

    李炎,他是一个挺好的皇帝,同时也是佛家最为痛恨的皇帝之一,毕竟“三武一宗法难”有他一位。

    李炎继位时,已是28岁,虽然与哥哥李昂一样都是被宦官拥立,但到底这么多年没白活,阅历和眼光明显不是当初的文宗可以比拟的。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但同时他也明白,所谓只手挽天倾不过神话,至少他是做不到的,他非常需要一位才能突出的宰辅。

    多年的阅历毕竟不白搭,他很快选中了一个人——李德裕,作为李党魁首,李德裕无论是为臣还是为将都是一把好手,出将入相,国家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公元840年9月,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奉诏入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门下侍郎。

    一君一臣,这舞台班子算是搭好了,于是,大戏开场。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换成皇帝则当是新皇即位三刀斩,很不幸,这第一刀斩在了当权太监仇士良头上。

    会昌元年,新皇李炎罢免了前朝宰相李钰、杨嗣复,并准备做事做绝,送他们下去给文宗做伴。

    李德裕好赖把他劝住了,这两人虽然不是李党成员,可好歹做了许久宰相,杀了多浪费,借力打力不好吗?

    借力打力?李炎茫然,旋即秒懂,对哦,拿他们对付太监多好!

    于是,大太监仇士良倒霉了,本来吧,拥立新君,借机把持朝政,这条路经过先辈摸索已经是条坦途。

    仇士良也一直是跟着先辈的脚印走的,怪只怪新皇李炎实在不好对付,于是仇士良扑了,毕竟对付有能力的君王应该怎么做,也没个先例不是。

    李炎很聪明,虽然他只拉拢了李德裕一人,但李德裕背后却是一个大势力——李党,得其一人,就是赢了半个朝堂人心。

    加上前朝宰相李钰、杨嗣复手下人物,嗯,这个朝堂算是被他快速掌控了。

    李炎:大权在握,公公,你拿什么和朕斗?

    仇士良:……确认过眼神,是我惹不起的人,溜了溜了!

    会昌三年,大太监仇士良告老回家,天子李炎立即表示同意,顺势解除仇士良的兵权,至此,宦官之祸告一段落。

    同年,挺闹腾的河北三镇再起兵戈,卢龙镇牙将陈行泰杀了节度使史元忠,自立为留后。

    陈行泰没逍遥多久又被手下将士宰了,并拥立牙将张绛为留后。

    对此,皇帝李炎、宰相李德裕沉着吃瓜看戏,或许还会不时点评陈、张二人的造反水平以及史元忠的无能。

    等到后面发现卢龙镇的幺蛾子已经平息后,李炎终于出手了,立刻任命雄武军使张仲武为卢龙节度使,平定卢龙叛乱。

    新皇李炎的第二刀,卢龙镇叛军含泪领了,至于第三刀……回鹘乌介可汗是个好人啊,眼看新皇的第三刀迟迟落不下去,乌介可汗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脑壳一昏,急忙领受了。

    会昌二年,回鹘大军南下侵略,李炎令卢龙节度使张仲武率军迎击,擒斩九万余人。

    同年八月,李炎起三路大军北伐回鹘,至会昌三年二月,麟州刺史石雄于杀胡山大破回鹘大军,斩首万余,擒获两万,乌介可汗远遁西域。

    由此,大唐北疆安定了三十多年……虽然,三十多年后大唐也快完犊子了!

    李炎:……朕谢谢你带来的好消息啊!(;一_一)

    通天博士:不客气,应该的。

    李炎:……

    会昌三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子刘稹准备自立为留后,像河北三镇看齐。

    河北三镇:……你什么段位,配和我们比?

    李炎:没错,他不配!

    李炎很恼火,仇士良、卢龙、回鹘先后扑街后,居然还有人敢挑衅他的权威,这真是叔叔可忍,婶婶也不能忍,发兵,剿灭匈奴……不得,是平叛!

    会昌三年五月,皇帝李炎诏令河东、河阳、河中、成德、魏博五镇兵马共讨昭义,一句话——打他!

    战争一开打,刘稹就慌了,这不对啊,导演,我要换剧本。

    刘稹很不服,凭什么河北三镇年年造反你不管,我一造反……我还没反呢,你就打我,凭什么?

    河北三镇:西装身上披,墨镜随身带!你好,请叫我们——造反专业户!

    李炎:凭什么?问得好,换皇帝了,不可以吗?

    刘稹:可以,你是皇帝,你说了算,那个,咱不打了,我投降!

    李炎:哦!不允!

    刘稹:……

    刘稹扑了,扑得结结实实,扑得明明白白,敢在武宗面前动武……妈耶,敬你是条汉子!

    镇宦官,平藩镇、御外虏,不过短短四五年间,武宗李炎便完成了数代皇帝想做但做不到的大业,威名直追宪宗。

    文武群臣喜不自胜,百姓万民翘首以待,都盼着大唐中兴、再现辉煌,毕竟,皇帝不过才30多,正当壮年啊,有的是时间和精力。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这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武宗李炎再次走了宪宗的老路,没错,他磕药了!

    李纯:……好的不学你学坏的!

    李世民@李纯:你说,是谁开的好头!!!(怒`Д′怒)

    李纯:……后世不过是欲效太宗皇帝。

    李世民:???ヽ(?_?;)ノ这他喵的关朕什么事儿?

    赵祯:《旧唐书》上顾谓宰臣曰:神仙之事信乎?李籓对曰:神仙之说,出于道家;所宗《老子》五千文为本。《老子》指归,与经无异。后代好怪之流,假托老子神仙之说。故秦皇遣方士载男女入海求仙,汉武嫁女与方士求不死药,二主受惑,卒无所得。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古诗云: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赵祯:拿走不谢,请叫我好人!(?▽?)

    李世民:……

    言归正传!

    李唐这长生世家的称号可不白来,太宗李世民且不说,自宪宗开始,穆宗、武宗、宣宗,一代代皇帝本着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奉献自我,普照众生的大爱理念,那是孜孜不倦求长生,勤勤恳恳炼丹药。

    最后的结果也是喜人,宪宗半疯,穆宗驾崩,武宗短命,宣宗成宗,他们用生命为众生求得一个真理,磕药长生,这凡人修仙路并不适合大家。

    李纯:……

    李恒:……

    李炎:……

    李忱:……

    我真的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