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2章 旦旦没了!
    书接前文!

    唐隆政变后,李旦第二次登基称帝,是为唐睿宗,与此同时,历史上唯一一位以玄为庙号的皇帝也正式登场。

    李旦即位之初,火速提拔姚崇、宋璟为相,革除弊政,整肃朝纲,拨乱反正,朝野呈现一片振兴气象,史称“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李世民:这么一看,这孙子比他哥强上不少啊!

    嗯,时长一年,睿宗李旦不过三分钟热度!

    李世民:……当我没说!

    李旦并没达成中兴,毕竟两次在位时间都太短,第一次还他喵的是傀儡一个。

    这第二次稍好一些,但权力依旧没有集中在他手里,而是由他和李隆基、太平公主三者分权。

    尤其李隆基,这位掌握着大唐最为精锐的军队,万骑禁军!

    李旦不想当皇帝,但他更不想当了皇帝后莫名其妙就没了,所以,争权是必要的。

    李隆基是他儿子这没错,但唐朝父慈子孝的戏码难道少了?前有太宗李世民,后有肃宗李亨,哪个“不孝”?

    李旦即位后,首先为李显一朝的冤案平反,比如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等五王,造反的太子李重俊,禁军将领李多祚。

    其次裁减冗官,李显当政时,韦后、安乐公主专擅朝政,公然卖官鬻爵,靠花钱步入朝堂的人多达数千。

    这数字想想就可怕,毕竟这是官,不是吏,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李旦全给罢免了,想当官?要么科举要么凭家世,买官的都滚。

    嗯,钱不退!不仅不退钱,或许还要罚款。

    想想买官的都是些什么人?不说全部吧,至少大多数都是想靠官位捞一笔,花钱买了官,难道不要回本吗?

    李旦显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把这些被称为斜封官的家伙全罢免了……第二年又全召回来了,就很迷!

    再次是整顿禁军,比如握在李隆基手里的万骑,李旦将万骑将士全部外放为官,同时增设飞骑,以取代万骑的核心地位。

    这是削减李隆基的权势,当然,父子并未成仇,因为李旦同时还削了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义、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的兵权,保证李隆基的超然地位。

    这意思很明确,就差拿个大喇叭对李隆基高喊:儿子,儿子,我是你爸爸!你要乖乖的,爹当够了就让你了!

    (李隆基:……爹啊,您可知皇帝之上还有个位置?)

    (李渊:这题我会!)

    (李世民:这个我熟!)

    削了儿子的权力后,李旦又开始清算韦氏余党以及消除武氏影响。

    韦氏且不说,皇太后的位置都没坐热乎就想当女皇,败得不冤。

    至于武氏,前面说过,神龙政变后武曌虽然丢了权力,但武氏一族并没有遭到清算。

    著名的武三思在李显当政时可是活跃得一匹,跟韦后打得火热,要不是李重俊造反时把他砍了,这位指不定还要闹腾到什么时候呢?

    李旦复位后,追废韦后为庶人,贬了韦氏党羽,对于武曌,好吧,这是他老娘,废是不敢废的,不仅不能废,每年还得祭祀一下。

    至于武三思,嘿嘿,开棺戮尸,跟清朝多尔衮一个待遇!

    除了以上这些外,李旦跟李显就没啥两样了,政治上,干啥事都得先问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见,他俩不点头的事情,李旦坚决不碰。

    军事上,一场冷陉之战,唐军两万八千将士被奚族酋长李大酺率骑八千打得全军覆没,实在没什么能称道的。

    外交上,听信鄯州都督杨矩的建议,将河西九曲之地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赠予吐蕃,养虎为患了属于是。

    对了,唐朝赫赫有名的节度使也是他确立的,虽然在他当政时节度使的权力并没有后面那样夸张。

    在然后就是大肆拆毁民居,征发数万民夫,给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道观……话说唐朝公主咋都喜欢往道观跑?

    赵匡胤:嗤,懂得都懂!

    朱厚照:有块自己的小天地,那还不是想干啥干啥!(o′罒`o)嘿嘿?

    雍正:论玩这块,大唐首屈一指!

    言归正传!

    由于朝堂上太平公主、李旦、李隆基三分权势,李旦是皇帝不必多说,但另外两位,为了权力可是互相看不顺眼。

    彼时太平公主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很想更换太子,奈何李旦,嗯,别的都答应,但换太子……李旦表示我想多活几年。

    太平公主无奈,于是广布流言,宣称李隆基非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

    流言是早上散布的,辟谣的时间是中午,李旦亲自出马,表示太子非李隆基莫属。

    (太平公主:我至亲至爱的哥哥,您不是说不管这些事吗?

    李旦:其他可以不管,易储不行!话说你俩消停点不行吗?熬个几年,等我驾崩了,你俩随便争!

    太平公主+李隆基:不行!)

    公元711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争斗逐渐公开化,李旦为了避免被误伤,主动提出要将皇位传给李隆基。

    文武百官那个无语啊!陛下,那皇位是烫屁股还是咋滴?退位?不行,您给坐好咯!

    李旦:……我真的不想当了!

    无奈的李旦选择将所有政务抛给李隆基,自己则牢牢握着军权、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到公元712年8月时,恰逢慧星出现,李旦借机禅位李隆基,退位称太上皇,当然,手中仍旧掌握着很大权力。

    李隆基那个皇帝只能自称予,朕这个称呼依旧是李旦专用。

    公元713年7月,李隆基再不能忍受只有皇帝名分而没有皇帝所有权力的现实,嗯,还有太平公主时不时的招惹!

    于是,政变再次爆发,李隆基率羽林军抢先一步袭杀窦怀贞、萧至忠这些太平公主的心腹人物,紧接着赐死太平公主。

    等李旦听说政变时,太平公主的魂都跑远了!

    见此,李.保命小能手.旦火速下诏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同时正式还政李隆基,自己退居后宫颐养天年。

    公元716年7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终年55岁,庙号睿宗,葬于桥陵!

    回顾其一生,前有李治、武曌这对帝王父母,后有太平公主、李隆基这对超强姑侄。

    每日在鬼门关前打转还能活到55岁寿终正寝,不得不说,这辈子是真他喵的……刺激~!

    李旦:……听我说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