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8章 孔子
    【盘点史上十大反转人物,第一位,孔丘】

    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司马迁: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嬴政:问题来了,孔子这么厉害,为啥成了反转人物?

    众人:……

    孔丘:……同问,何以如此?

    墨翟:看下去!

    孙武:加一!

    李耳:老夫跟一个!

    孔丘,子姓,商朝成汤之后,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

    华夏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父亲叔梁纥,身长十尺,武力绝伦,为鲁国大臣,任陬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孔父猛是够猛了,就是儿子少得可怜,正妻施氏给他生了九个女儿,无子,无奈之下又娶妾,生子孟皮,可惜腿脚有问题,于是又求娶颜氏女,即,孔母颜徵在。

    因孔母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上孔子,故为其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那年,孔父病逝,孔母颜氏被正妻施氏赶出家门,只能带着孔子和孟皮到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坚强勇敢的孔母,抱着苦谁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硬是在艰难处境下将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

    有一说一,确实比不上孔父十尺长的恐怖身高,但武力这块嘛?力可举城门之关,同时六艺具全,礼、乐、射、御、书、数无所不通。

    嬴政:就这?就管这叫反转?

    刘邦:这事儿我们很清楚。

    子路:有我清楚吗?(看我砂锅大的拳!)

    司马迁:那不能,道听途说和亲眼见证还是有差距的。

    牛皋:话说我一直以为夫子他老人家是慈眉善目的……

    孔丘@牛皋:老夫这形象不敢慈眉善目?(上图啊,愣着干啥|?w?`))

    牛皋:没,您比俺想的更核善,真的,良心话!

    言归正传,15岁时,孔子立志要做学问,传道授业。

    17岁,母亲病逝,奉礼守孝!

    19岁,为了能经常回祖籍宋国祭拜祖先,夫人迎娶宋国人亓官氏为妻。【1】

    【6】

    【6】

    【小】

    【说】

    20岁后,夫子意在仕途,最初担任委吏,负责管理仓库,次年改作乘田,负责管理畜牧。

    因为年幼时生活艰难的缘故,孔夫子也会干些粗活,干起农活来也是轻轻松松上手。

    30岁时,孔夫子小有名气,此所谓三十而立,同年,齐景公与晏婴出访鲁国,召见夫子,跟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夫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34岁时,孟懿子、南宫敬叔向夫子学习礼仪,嗯,据说夫子向老子,也就是老聃请教过礼仪,向苌弘请教过乐理。

    35岁那年,鲁国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夫子跟着到了齐国,很受齐景公赏识,一度准备赏赐封地。

    37岁时,齐国大夫欲害夫子,他向齐景公求救,结果齐景公表示:我老了!好的,秒懂!夫子立刻逃回鲁国。

    40岁时,夫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此所谓四十不疑。

    50岁那年,鲁国生乱,季氏家臣阳虎擅权,夫子不愿上任,转而退隐,专心修著《诗》《书》《礼》《乐》

    同时,遍收弟子,因材施教,于是有了七十二贤,弟子三千,众多弟子跟着他走遍各国。

    记得,有人曾说孔子崇尚周礼,这没毛病,但在教育这一块,孔子是坚持打破周礼束缚的。

    因为西周时,君子六艺那是贵族专享,平民就算了,哪怕你不穷,但身份不行,就注定不能学。

    言归正传,专心著书的夫子被阳虎盯上了,想劝孔子出仕,夫子没明确表态,嗯,心里应该还是挺乐意的。

    得嘞,没有明确表态那就是愿意咯,阳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没多久就让夫子升任小司空。

    52岁那年,孔子升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54岁时,孔子为削弱三桓,也就是真正掌握鲁国实权的三家世卿,主动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三桓表示不能忍,出手逼迫孔子离开鲁国,也是因此,孔子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55岁那年,孔子带着弟子离开鲁国来到卫国,受到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带灵的国君,嗯,一般等同于渣渣!

    当然,这次的主角不是卫灵公,而是南子,这女人怎么说呢?生性银乱就是说的她。

    孔子接受了召见,去见了南子,代价就是……子路毛了!当然,也可能是暗喜于终于找到机会“建议”老师了!

    子路: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我告你毁谤啊!

    通天博士:好的,我的错,我认错!

    子路:……

    孔子在卫国约莫住了十个月,刚开始时,卫灵公待他还不错,虽然不给官做,但却给发俸禄。

    之后待得越久,卫灵公耐心越差,加上还有人不断说着孔子的坏话,好吗,公开监视安排上了。

    孔夫子也是有脾气的人,哪能受这气?一寻思,这卫国不待也罢,带上弟子就往陈国赶。

    倒霉时刻来了,孔子一行人路过匡城时,因为误会让人围了5天,好不容易逃离,来到蒲地,又恰好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造反,得嘞,成功领取被围二件套。

    再次逃脱后,孔子带着弟子又回了卫国,走是暂时不走了,毕竟来时候好好的,出不去了,你说咋整?

    卫灵公,这家伙听说孔子师徒又回来了后,心情非常美丽,亲自带人出城迎接孔子一行。

    估计孔夫子都挺懵的,合着前面厌恶我的不是你啊?变脸咋这快呢?都跟谁学的啊!

    当然,这话最多也就能想想,不可能真说出去,师徒一行还要在卫国待下去不说,受人恩惠转头骂人什么的……人至少不能干啊!

    这之后,孔子带弟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返回卫国,嗯,就来回折腾,图啥呢?

    不图啥!主要是,一方面卫灵公的态度时好时坏,一会儿欢迎,一会儿厌恶,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去处,只能返回。

    59岁时,孔子率弟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最后抵达陈国,霉运再次眷顾,又给围住了!

    这事儿,陈国干的,派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师徒堵在半路上,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孔子师徒差点儿被饿死。

    最后还是子贡,这位春秋第一外交鬼才找到楚人,说服楚国派兵迎接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被饿死。

    次年,孔子在郑国都城和弟子走散了,老人家一个人守在东门等弟子来找他,那个样子被人嘲笑了,孔子自嘲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61岁、62岁这两年,孔子师徒一行离开郑国,跑到陈国,不顺心,又跑到蔡国,还是不顺心,又跑到叶国。

    63岁时,老人家又又又被围了,被围在陈国、蔡国的交界处,又差点儿饿死,他的许多弟子也因此被饿出病来,还是楚国人救的。

    65岁那年,吴国讨伐鲁国,两国大战一场后,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七十二贤之一)参战有功。

    67岁,齐国讨伐鲁国,孔子的弟子冉求(七十二贤之一)带着鲁国兵马和齐国交战,获胜。

    鲁国正卿季康子觉得很奇怪,你一个天天读书,从来没带过兵的家伙,为啥对打仗这事儿这么熟练?

    冉求很傲娇,淡淡回答到:夫子教的!

    季康子震惊了,厉害啊,不愧是叔梁纥的儿子,名将的本事是一点没落下,更厉害的是,他教的学生居然也这么厉害。

    不行,这么个人才必须请回鲁国,于是,68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归鲁国,周游列国十四年,至此结束。

    回顾周游列国的时光,让人不禁想要高歌一曲: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孔丘:……请正经一点!

    通天博士:好嘞?(???)?

    虽是游历多年,已是68岁高龄,但孔子却仍有从政之心,可惜,鲁国那些掌权者不愿意任用他,只将他高高供起,此所谓敬而不用!

    69岁时,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至于妻子亓官氏,两年前便去世了,当时孔子还在卫国,连葬礼都没赶上。

    次年,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先他而去,孔子十分悲伤,感慨昔日跟随自己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此时都不在身边受教了。

    71岁那年,西狩获麟,孔子认为不是好征兆,自言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

    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君,杀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后,主动去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得到支持,他又向季孙请求出兵,还是遭到拒绝。

    72岁时,孔子的另一位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尸体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73岁那年,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靠在门前静静望着这个同样不在年轻的弟子,良久,笑骂一句,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

    随即,孔子流泪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惜,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

    又说,夏代,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代,人死时在西阶殡殓,商代,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

    他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接受祭奠,而他的祖先正是殷商人!

    子贡来见他的第七天,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孔子去世后,不少弟子为他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他守墓六年。

    同时,弟子及鲁国人在孔子墓旁安家的有上百户,由此,这个地方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被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慈眉善目的老人家,变成身高力大的猛将兄,那算不上反转,真个让人觉得反差极大的,反而是他的生前身后名声、地位的转变。

    孔子生前,所愿尽数不成,儒学也不受各国统治者重视,只能周游列国,寻找机会。

    他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学说会在几百年后成为官方唯一正统学说,但那时候的学说,已经丧失了太多他的本意。

    尤其五代之后,文人掌权,儒家学说被进一步阉割、曲解,之后的文人啊,多数不知六畜,不识五谷。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屈膝献媚外敌,一身脂粉气,不像男儿,就连柔弱女子都比不了。

    孔丘:……

    子路:哈?不像男儿?阉人?

    言归正传,孔子,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嗯,除少数几个体质弱外,剩下的人,多数都是通达君子六艺,能驾着战车,挥舞长戈,上阵卫国。

    晚年时,孔子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他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把他和弟子的言行语录、思想记录下来,整编为《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

    他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对华夏乃至于世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更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祭祀他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华夏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上榜奖励:恢复巅峰状态,延寿五十载,特殊物品【儒】浩然正气一缕】

    金光降下,缓缓汇聚成一个儒字,融入眉间!

    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