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0章 刘荣
    【上榜奖励:恢复巅峰状态,延寿十载,功法《螭龙经》灵脉一条!】

    王莽:惨惨惨,妻死子亡,关键还是自个儿造的孽,每每想起,朕就总是忍不住……笑了,哈哈哈~

    刘秀:武帝都下线了,你这叨叨啥?

    王莽@刘秀:无事无事,反正说给你们听也是一样的,都是大汉刘氏嘛!

    刘秀:艹!

    刘询:积点口德吧!

    刘邦:这骂人能力,有待加强啊!

    【盘点史上十大太子,第一位】

    【降生时间:公元前174年(大概),背景:西汉!降生地:长安!】

    王莽:哟哟哟,又是老刘家的,灭子专业户啊!

    朱棣:什么是专业?这就是专业啊!

    刘启:……居然是他?

    【叮咚!您的好友刘启已下线!】

    嬴政:不愧是刘邦的种,这德行,不说毫不相干,也是一模一样。

    刘邦:……类我?十成十的那种。

    【公元前174年,长安城中,你降生了,彼时你祖父刘恒在位,你父刘启还是太子,你母亲则是太子嫔妾,是的,你没看错,你母亲只是一个妾。

    因此,你虽是你父亲长子,却不占嫡子名分,不过是个庶长子而已。

    但很幸运的是,当时的太子妃薄氏,不为你父亲所喜,虽是正妻,却是无子无宠,之所以能成为太子妃,不过是因为和当朝太后薄氏同族罢了,所以,你母亲转正的机会很大。

    世事发展确实如此,尔后数年,你二弟刘德、三弟刘阏于相继出世,无一例外,皆为你母亲所出,至于太子妃薄氏,说起来尊贵,却如守寡一般,活得小心翼翼。

    时光飞逝,转眼,来到公元前157年,这一年,你17岁,祖父刘恒病逝,父亲刘启继位,是为大汉第六位帝王。

    太子妃薄氏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嗯?为啥没废她?因为薄太后……不对,应该叫太皇太后了,这位老人家还没死,你借刘启几个胆儿他也不敢啊!

    你母亲对此有些不满,但后宫有太皇太后薄氏、太后窦氏两尊大神镇着,便是再大的不满也该憋着。

    如此又过了两年,太皇太后终于去世,你母亲想着,这次该废皇后了吧?不,还是没有,因为这一年,除了太皇太后过世这件大事外,皇帝正和大臣商议削藩,哪有空理会后宫那点儿小事。

    哦,对了,跟皇帝商议事情的大臣叫晁错,这人挺倒霉的,另外,这一年内,你父皇把你皇叔梁王刘武忽悠了一通,随时可以为你父皇卖命那种。

    又是一年过去,时间来到公元前154年,这一年,你20岁,这一年,著名的七国之乱爆发,同样也是这一年,名臣晁错被你父皇下诏处死。

    至于原因,很简单,晁错被七国叛军盯上了,著名造反口号清君侧由此出现,你父皇为了平息七国怒火,便处死了他,附赠满门抄斩套餐,嗯,简简单单,一刀下去,再厉害的人也没了。

    可惜,杀了晁错啥作用也没起……也不对,至少反作用是有的,比如吴王刘濞见此,便认为汉廷软弱可欺,越发嚣张,甚至公然称帝,公开与汉廷决裂。大风小说

    你父皇见此,知道这一仗是必须得打了,于是起用前太尉周勃之子周亚夫为将,总率三军,出师平叛。

    同时,你父皇对你皇叔的忽悠也起了效果,梁王刘武率军拼死抵抗叛军,将七国叛军拖在梁国无法进军。

    名将周亚夫借机遣人截断叛军粮道,前有梁国拦路,又逢粮道被断,叛军兵无战心,兵败如山倒,不过三月时间便被平定。

    随即,你父皇反悔了……也不对,按你父皇的性格,应该从没想过要把皇位传给刘武,所以,公元前153年,七国之乱平定后不久,你被紧急立为皇太子。

    那年21,已为王朝太子!想想还挺带感……个屁啊!

    见识过你父皇的各种算计后,你是彻底怕了,这爹杀人不眨眼不说,关键淡薄情义,无情的一匹。

    嗯,一如你父皇对的人设一样,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51年,皇后薄氏被废了。

    对于薄皇后,你父皇并无半分情义,虽说,哪怕是养个宠物,20多年过去也该有点不舍,但显然,你父皇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大概在他心中,这世上的人只分两种,有价值和没价值!

    眼见于此,你只觉心中寒意大起,太吓人了喂,杀晁错、废皇后,听说以前当太子时,你父皇还拿棋盘砸死了吴王世子,嘛,惹不起惹不起,老老实实混日子吧!

    可惜,你母亲完全没意识到这些,她只觉得皇后既然已经被废了,那下一步就该让她来当皇后才是。

    当然,她确实有这个自信,因为皇帝的长子、次子、第三子全是她亲生的,当初皇帝还是太子时,她可是最受宠的。

    啊对,当初最受宠,关键词是当初而不是最受宠啊,时过境迁,你母亲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人老珠黄,年老色衰,皇帝已经不再喜欢她了。

    你父皇显然跟绝大多数男性一样,非常非常非常专一,嗯,专一喜欢年轻漂亮的。

    馆陶长公主刘嫖显然很懂你父皇,经常寻找美人送入皇宫,也因此,长公主在你父皇心中很有价值,说的话他也比较容易听。

    彼时你为皇太子,薄皇后又已经被废,加上皇帝如今身体不好,说不定啥时候就噶了,你母亲是非常有可能正位皇后,甚至是做皇太后的。

    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馆陶长公主刘嫖立即找到你母亲,表示希望自家女儿能嫁给皇太子为妃。

    按说长公主如此受皇帝信重,你就算平素有仇,但想继续混下去,也不该指着鼻子骂人不是?

    你母亲偏不,她对刘嫖进献美女的事情非常非常不爽,认为皇帝现在不去她的寝宫,完全是刘嫖的原因,哪里愿意跟刘嫖结亲?

    碰了一鼻子灰的刘嫖灰溜溜出了你母亲的寝宫后,立刻遇上了王夫人,嗯,刘彻他娘。

    害,你说巧不巧,这都能遇上,两人那是一见如故,聊得非常投缘,没多久就把儿女亲事都给定下了。

    估计刘嫖出宫后也迷糊,不是找栗姬,想搭上皇太子吗,咋稀里糊涂就给王夫人结亲了?

    对此,只能说厉害,刘彻他娘真厉害,虽说容貌应该比栗姬差点儿,但这份心计,栗姬再修百年都不一定赶得上。

    定了亲事,接下来就简单了,长公主与王夫人强强联合,一起声讨栗姬,不对,主力咋变长公主了,王夫人呢?哦,她在看戏,像是完全不想干一样,彻彻底底置身事外。

    就跟苏文诋毁刘据一样,一次两次的,你父皇只是一笑了之,但这次数一多,你父皇心里也嘀咕,这栗姬真这么坏?

    试探开始了,某一天,你父皇躺在床榻上,一副命不久矣的样子,让人唤你母亲前去,对她说:我百年以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妃子与她们的儿子!

    鬼知道你母亲受了什么刺激,一听这话就炸毛了,不愿意照顾他人不说,还胆大包天的骂了皇帝,嗯,据说骂了句老狗!

    你父皇那个气啊!反了,全特么反了!如果说在此之前他只是因为你母亲人老珠黄,有些不喜。

    那经此一事后,俩人间那仅有的一点点夫妻情感已然宣告结束,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你父皇从这一刻起,再不把你母亲当成自己的女人,而仅仅是一个年老色衰的老女人,且还是一个没啥价值的老女人。

    当然,由于当时你是太子,纵然你父皇对你母亲不满,但还是顾虑着这一点,没有出手。

    几乎是同一时间,馆陶长公主刘嫖开始鼓吹王夫人的儿子刘彻多么聪明、睿智、英武……反正就可劲儿吹呗!

    嗯?王夫人呢?好吧,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一副全程不争不抢,佛系无比的样子,就好像这一切跟她全无干系一样。

    你父皇听了这些话,一次两次无动于衷,这次数一多自然不免关注,于是,年少聪明的刘彻被注意到了,佛系的王夫人被注意到了。

    再跟栗姬母子一对比,好家伙,刘彻聪明,你呢?活像个混日子的,王夫人佛系,你母亲呢?善妒!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跟王夫人母子一对比,你们母子刚好就是个反面教材,嗯,刚好,王夫人母子就像是按着你们的样子,打造的另一面一样,各方面刚好完克你们。

    你父皇有些心动了,要不要废太子?可你没犯错啊,无故废立太子,朝堂可是会乱的。

    关键时刻,王夫人终于不再佛系,她出手了,当然,说是出手,其实还是把自己隐藏得很好。

    公元前150年,某一日,一名大臣突然上奏,请立皇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理由是子以母贵,为了太子的面子,也该给栗姬一个名分。

    突然听到这话,你吓得浑身颤抖,这事儿是该这时候说的吗?脑子呢?是不是想害我?

    你欲哭无泪,想要争辩却无话可说,只因上奏的大臣是亲近于你的,无论他是犯蠢还是想要卖好于你,皇帝,只会把这笔账记在你的头上。

    你微微抬头,向那帝座看去,只见皇帝脸色一沉,双眼似有火焰燃起,这一刻,你心知完了,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能保住一命罢了。

    那一日,上奏请立皇后的大臣被你父皇下令处死,你母亲随即遭受冷遇,不久便忧郁而死。

    至于你,你被废了,贬为临江王,嗯,上一任临江王是你三弟刘阏于,因他没有子嗣,所以你被废后便被封为临江王。

    若是母亲没死,被废为临江王应该能让你开心才是,能远离朝堂,离开那个你死我活的漩涡可是很多人求都求不到的好事。

    可惜,世事不如人意,你被废掉太子名位,你母亲忧郁而死,新立的太子叫刘彻,他母亲是王夫人,正位皇后,而在此之前,朝堂中人少有注意到这母子俩的。

    当然,如今一切都不重要了,你收拾行装,在一群羽林军的“护送”下前往封地,这一去,可能就是一辈子难回长安了。

    到了封地后,你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积极建设起了封地,终究,你还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就算是曾经当太子那三年多时间,你虽然没有什么显著成就,却也从无过错。

    当然,曾经已成过往,现在的你只想做一个贤王,建设好自己的封国,让封国的百姓过得好一些。

    事实证明,你做的挺不错,两年时间,封地已然比曾经好了不少,封地百姓对你也非常满意。

    这一年,你26岁,也是在这一年,你被指控侵占宗庙土地修建宫室,被远在京城的皇帝一旨诏书召回长安。

    侵占宗庙土地?你愣了愣,这罪名实在令人费解,同样费解的还有,既然知道他侵占宗庙土地,那为什么过了两年才告他,现在的官员,办事都这么拉了吗?

    但既是皇帝降旨相召,你也不敢不去,只能奉诏回京,那一天,封地父老为你送行。

    那一日,车轴折断、车辆废弃,那一日,封地父老痛哭流涕,洒泪而别,父老窃言:吾王不反矣!

    吾王不会回来了!

    说得真对!

    回到京城后,你被径直带到中尉府,由中尉—郅都,负责审讯,嗯,姑且称之为审吧!

    全程,你父皇没有露面一见,朝中百官对你避如蛇蝎,你是当朝皇帝长子,但在这一刻,你只是个囚徒。

    你很不解,若有罪,那倒是给定个罪名啊,就这么关着算什么?

    直到你听人谈及,当今皇帝身体每况愈下,太子年幼,朝堂受不得半点动荡。

    啊~这么一说谁还能不懂呢?早说嘛!

    再后来,你自杀了,大臣记载你是因为恐惧,啊对对对,老恐惧了,因这份恐惧,你在封地接到诏令时就战战兢兢,来时一路也没找到个自杀的机会,直到入狱,终于有机会了。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有了自杀的余地,至少……还有一个体面不是吗?

    刘荣死后,被安葬于蓝田,据说有燕数万衔土置于他的坟冢上,百姓听说这事后都怜惜他。

    刘荣死的同一年,前废后薄氏同时去世,五年后,太尉周亚夫因罪下狱,死于狱中。

    七年后,皇帝刘启去世,太子刘彻即位,朝中已然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