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您的好友已下线
    【上榜奖励:恢复巅峰状态,延寿十载,功法《灵极录》灵脉一条!】

    刘裕:只能说,不愧是司马家的,整个一笑话。

    司马炎:……你刘家的能有多好?

    刘彻@司马炎:你在跟朕说话?

    刘询:还是跟朕?

    刘邦:亦或是朕?

    刘秀:骂谁?瞧不起姓刘的?

    司马炎:……

    【叮咚!您的好友司马炎已下线!】

    众人:……

    朱棣:老刘家厉害!

    【盘点史上十大太子,第二位】

    【降生时间:公元前128年,背景:西汉!降生地:长安!】

    王莽:想当年那个戾太子哦,死得是真冤呐,椒房殿中,那皇后把命丧呐,惨也!母子不幸,偏遇凉薄君呐,命也?运也?终是劫呐……

    刘彻:!!!有事,勿扰!

    【叮咚!您的好友刘彻已下线!】大风小说

    李世民:究竟是从何时起,各位嘴皮子都变这么利索了?

    朱棣@李世民:二凤,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世民:滚你大爷!

    【公元前128年,即西汉元朔元年,长安城中,你降生了!你父亲见此非常非常激动,一边让大臣作《皇太子生赋》一边修建神祠祭拜神灵。

    必须激动啊,想你父亲年少即位,白菜也啃了不少,可十三年过去了,硬是没生出个小猪来,再没儿子,他这一脉就算绝了。

    幸好,你父亲29岁这年,你降生了,王朝后继有人,你父亲自是欣喜,又是作赋,又是拜神,就为表达那激动心情。

    你父亲为你取名刘据,同年,立你生母卫子夫为皇后,如此,你由庶长子华丽变身成为嫡长子。

    彼时尚是奶娃娃的你确实什么也做不了,可你的到来恰好可以促成很多事情,比如稳定朝局,比如皇后正位。

    要知道,由于你父亲多年没有子嗣诞下,朝中已是议论纷纷,不少大臣都看好淮南王刘安,认为皇帝死后,继位的必然是他。

    你父亲对此非常焦虑,可却毫无办法,直到你的降生,一切议论终止,朝局稳定,某种意义上,你和朱标的降生时间都掐得很好,虽然,你下场比他惨。

    时间快进到公元122年,这一年,你七岁,你父亲正式下诏将你立为皇太子,作为王朝继承人。

    在此之前,你舅舅卫青率铁骑出塞,大破匈奴主力,以功封爵长平侯,进拜大将军。

    你表哥霍去病以八百精骑深入敌后,斩首两千余,两次功冠全军,获封冠军侯,深受你父亲信重。

    这是什么局面?天胡开局啊大哥,皇帝是你爹,皇后是你娘,目前最能打那两个,一个是你舅舅,一个是你表哥,若不出意外的话,你这太子位,稳了!

    时光流转,你舅舅和你表哥吃饭睡觉打匈奴,始终奋战第一线,打得匈奴嗷嗷叫,打得漠南无王庭,由此,一个官拜大司马大将军,一个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军方两大佬,你舅和你大表哥,借着两位大佬的光,你的地位越发稳固了,那段时间啊,你父亲特喜欢找你和你娘唠嗑,没别的,就俩字,高兴啊!

    眼见你渐渐长大,朝廷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你父亲乐坏了,决定给你找几个老师,嗯,掐断你的快乐童年。

    本来你父亲非常属意一个叫石奋的老臣,那家伙厉害,一家子四个二千石大官,你祖父刘启都尊称他为万石君。

    可惜啊,这老臣在你被立为太子的前两年,病逝了!不要紧,老的没了,小的还在吧?就那个石奋长子,叫石建的,你来,你来教导太子。

    可惜,石建也没了,说是因为其父病逝,悲伤过度,跟着去了!

    你父亲无语了,咋还组团走呢?没辙,老的走了,大的也走了,就剩个小的,叫石庆,是石奋的小儿子!

    好了,就是你了,你父亲迅速敲定此事,可能是怕再晚些,小的这个也跟着走了。

    自此,你开启了学习之路,儒家经典,那是必读科,记文字,解文意,写文章,童年快乐什么的,就啪一声……没了!

    由于你父亲超喜欢公羊学的原因,你也被迫学上了公羊派经典,例如《公羊春秋》《公羊传》什么的,哦,当时对公羊学研究最深的那位大佬,叫董仲舒。

    你天赋不错,学得飞快,很快便通晓公羊学,完事后,你盯上了儒家另一著作《谷梁传》

    彼时,对《谷梁传》研习颇深的学者叫瑕丘江公,名声跟董仲舒大差不差,于是你私下里向瑕丘江公求学。

    在这段时间中,你父亲持续为你挑选老师,比如赵周、卜式、严青翟,还有石庆的儿子石德,周勃的孙子周建德……厉害!逮着石家、周家的羊毛使劲薅,三代了喂,也不怕给人薅秃了!

    因为多位老师的加盟,你的学习生活过得那是相当充实,空闲时间?不存在的,配备这么多老师,你以为是让你玩的吗?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而就在你苦……不是,在你学习非常充实的时间里,你那超能打的大表哥,冠军侯霍去病同学,被封号了,速度下线。

    听到这个消息,你麻了,我方痛失一大将,一王者号啊……还好,老舅还很坚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能活好多好多年。

    时间在走,岁月在流,转眼,你成年了,按制要行冠礼,入主东宫,正式建立班底,参与朝政。

    不得不说,那段时间你父亲对你是真爱,一听你要行冠礼,立马给你搞礼物去了,嗯,也不多,就修了一座苑囿,取广博观望之意,命名博望苑!

    你当时那个感动啊,恨不得抱着自家老父亲,大喊两声:老爹,请把这个状态保持到死!

    虽说,最后的结果已经充分证明,你爹一定没听进去,但不要紧,起码当时他听了。

    据说,你父亲非常非常不喜欢臣子结交宾客,但如果是你的话,咳,他给你修了博望苑,对此非常鼓励。

    由此,你广结宾客,就如那战国孟尝君一般,门下充斥着各类人等,平民百姓可,游侠猛士亦可,就是与主流政见不同的异端也可。

    你颇有你父亲的风范,用人不拘一格,不问出身,只看能力,所以,有能力的人挺喜欢投奔你。

    如此,又过了几年,你开始涉及朝政,见识了王朝核心决策层的大佬,了解了他们的执政方针。

    然后你很惊奇的发现,我去,匈奴都逃了,汉军还在四处打仗,玩呢?百姓不累的吗?朝廷很富裕吗?

    仔细研究后,你更惊奇的发现,百姓现在过得很累,朝廷也不富裕,不对,应该是很穷,但就算如此,你父亲还是坚持四处征战。

    你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你对这些现状视若无睹,所以,你很勇敢的上书劝谏了,然后……就没然后咯,你父亲不听啊,你有啥办法。

    且因为你的劝谏,他开始嫌弃你不像他,嗯,不像?好吧,想歪了!

    这里的不像指的是两人的性格,一个是宽仁、温和,一个是霸道无匹,有一说一,确实不像哈!

    不像就不像吧,你想着,反正朝廷是不需要再来一个好武的皇帝的,温和好啊,温和些能让百姓歇一歇,喘口气儿!

    话说你根本就没意识到父子之间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间隙,之后,随着你那些弟弟们降生、娘亲渐渐老去后,问题逐渐明显。

    当初的你,是你父亲唯一的子嗣,你娘亲长发飘飘,美丽非常,母子二人深受宠爱,可现在不同了,替代你们的人出现了。

    现在,你的弟弟多了,你已经不再是唯一,这意味着,你有可能被人替代,而在同时,你娘亲已人老珠黄,不在受到你父亲那个大猪蹄子的喜欢。

    你们母子开始慌了,深深的不安开始伴随着你们,老刘家的传统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薄情寡义可是常态,你们哪敢拿命去赌皇帝是个好父亲、好夫君?

    好在,这个时候你老舅还坚挺着,并且,他在你父亲心中份量很足,于是,你和你娘亲求到了你老舅头上,求他进宫,去劝劝皇帝,留个记忆。

    这可能保不了你们的地位,但保命……应该问题不大,你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是,你那老迈且病魔缠身的老舅进宫了,成功见到了皇帝,并进行劝谏。

    你父亲见了你老舅,心情显然不错,听了那些劝谏的话后,挥挥手表示,这有什么好不安的。

    变更制度,是为了后世安稳,征战四方,是为了天下安定,因此没法让百姓不受劳苦。

    同时表示,太子人很好,如果即位,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他忧虑,要找一个以文治国的君主,还有比太子强的吗?

    好家伙,这一通话说得你老舅是哑口无言,劝谏的话再不能出口,只能将这些话原封不动的转告你们母子。

    你们听完后,心中总算安稳了些,你娘亲甚至到你父亲跟着前去请罪,表示让卫青入宫这事儿自己干得挺不地道,因为这事儿就突出一个不信任。

    你父亲淡淡一笑,表示这都不是事儿,还主动找你们母子聊了聊,恍惚中,似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候,很有一家人的样子,日子平淡而又温馨。

    这之后,每当你劝谏你父亲不要再发动战争时,他都会笑笑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吗?

    挺好吗?你愣住没出声,底层百姓现今过得如何你早已见过,流民乞丐大体如此,可奈何你父亲根本听不进劝谏,你也没敢继续劝他。

    你老舅、大表哥已经走了,如今的朝堂上,你的支持者虽不少,却不够份量,加上弟弟们年岁渐长,你的不安已经越发强烈。

    可你父亲对此不以为意,你也没见你父亲对你有什么不满,摇摇头,你觉得自己一定是想得太多。

    你父亲晚年时,迷信长生之术,时常外出游幸天下,后宫的事交付皇后,朝政大事,多数让你裁决。

    对此,你很高兴,不仅是大权在握,最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了父亲对你的信任,你做的决定他基本不干涉,甚至有时候根本都不过问,由着你的想法来。

    受此鼓励,你越发奋进,按着自己的想法改掉了很多严厉的刑罚,平反了许多冤狱,由此,你深受百姓爱戴。

    可这个状态的你,却让你娘亲感到害怕,她觉得你太过不智,平反冤狱、改换刑罚?你似乎忘了,朝堂之上,酷吏遍布,执法以严的大臣比比皆是。

    平冤狱?你是在嘲讽群臣不懂法令、胡乱判案吗?

    对此,你觉得娘亲太过小心,不过是小小改了些东西,至于大惊小怪吗?

    但你似乎忘了,你最大的靠山,卫青已经亡了,大司马大将军已经震慑不了宵小,而执法以严的朝臣并不会喜欢一个宽仁的太子。

    纷争开始了!

    先是小黄门苏文,向你父亲打小报告,并造谣说:太子调戏宫女!

    你父亲听后不以为然,并将东宫的宫女增加到两百人,似乎这谣言对你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此后,苏文、常融、王弼等人经常暗中寻找你的过失,然后添油加醋的向你父亲报告。

    一次,你父亲觉得身体不适,派常融去召见你,但这货压根不去东宫,外面跑一圈,回来就说:太子面带喜色!

    淦!你父亲只觉怒从心头起,父亲有疾,儿子面带喜色,这什么混账儿子。

    结果等你一到,脸上泪痕未干,明显刚刚有哭过。

    咦,这情况不对啊,你父亲满脸疑惑,下令严查,然后……常融丢命唱凉凉,离间皇室,哪来的狗胆哦!

    狗胆?确实,这几人的狗胆能包天,死一个常融根本吓不住他们,依旧三天两头去打小报告。

    一次两次的,你父亲淡然笑笑,表示这都不算事儿,可三次四次后,你父亲笑不出来了。

    你娘亲对这些人恨得牙痒痒,却是毫无办法,因为这些人都很受你父亲信任,一般人都是去告发,根本拿他们没辙。

    你娘亲有意让你去,将这些小人置于死地,可你不以为然,非常相信你父亲,觉得几个小人,根本影响不到你的地位。

    你娘人麻了,弟弟亡故,儿子又不听劝告,能咋办?尽量保住自己的命吧,小心防着阴谋诡计,远远避开那些军国大事,整个人就很佛系。

    因此,虽然年老色衰,这皇后的地位却是稳稳抓着,没让你父亲觉得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