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5章 玄武门的血啊
    携二十万大军摧城拔寨,何处不能下?何况是一座已经没有太多兵力,且大势已去的国都。

    于是乎,你们很快进入长安,你父亲让你和弟弟率军驻扎在长安城四面,把守要道,控制城防。

    之后,你父亲带着一众文武拥立代王杨侑为新天子,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改元义宁。

    因拥立之功,你父亲受封唐王,你则很快被封为唐王世子,获准开府自置僚属,权力大增。

    不久后,你被朝廷封为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带着弟弟和十万大军向东攻城掠地,伺机夺取洛阳,但是没成。

    于是,你很快回了长安,倒是你弟弟,返回途中设伏,坑了王世充麾下大将段达一把。

    返回长安后,新帝杨侑下诏封你为尚书令,这是个高位,实权很大,你非常感谢你父亲,至于天子……不好意思,没记住!

    同年,隋朝大臣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隋帝杨广,隋运宣告终结!

    闻此噩耗,新帝痛断肝肠,且深知自身能力不足以雪耻复仇,因而,不久之后,隋帝杨侑即昭告天下,禅位于你父亲。

    你父亲很惶恐,抱着诏书不敢撒手,非要搞什么三辞三让,折腾了许久,终于接受禅让,建国号唐,建元武德。

    你父亲称帝后,很快将你立为太子,正位东宫,向群臣宣告,国本已定,再无更改!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会在你父亲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大唐二代目,延续父亲的施政方针,干好了,冠名唐太宗,干不好?惠帝了解一下!

    但很可惜……意外好像很喜欢眷顾你!

    大唐立国第二年,司竹一带有盗贼—祝山海,扯旗造反、趁势作乱,自称护乡公,你奉令率军前往平乱。

    同年四月,凉州—安兴贵,擒获凉王李轨,率众献河西诸郡向大唐投降,你奉令前往原州接应。

    公元620年,这是大唐立国第三年,你31岁,这一年,刘武周被你弟弟击败,逃往突厥。

    同年七月,你父亲下诏让你弟弟征讨洛阳王世充,令你率兵镇守蒲州,以防备突厥骑兵南下。

    公元621年,胡人酋帅—刘仚成,拥兵数万祸乱边疆,搅得边塞不宁,你奉令率军前往征讨。

    很快,你率军到达鄜州,与刘仚成大军相遇,一番交战后,大破刘仚成,斩首百余级,俘虏千余多人。

    借着大胜之威,你下令释放胡人首领几十人,让他们回到部落招降其他首领,刘仚成得知后遂与其他首领前来请降。

    你见这些部落兵马太多,威胁太大,害怕他们以后再次作乱,打算将他们全部杀死。

    不料消息走漏,刘仚成等人逃往梁师都处避难,你很生气,于是下令处死胡人降兵六千余。

    公元622年,夏王窦建德麾下大将刘黑闼起兵反叛,被你弟弟击败后,逃往突厥避难。

    同年六月,刘黑闼从突厥处借得兵马,杀回中原,祸乱山东,彼时你弟弟正率兵征讨徐圆郎,无暇顾及刘黑闼,于是,作为当朝太子的你,再次披甲上阵了!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挣军功!

    你虽是嫡长子,但是军功显然不如你弟弟大,这正常,你父亲的军功也不如你弟弟,概因你俩都是后方坐镇,指挥全局的。

    本来,不说你弟弟麾下那些大将,就是你的东宫臣僚,如薛氏兄弟等人也是骁将,外出征讨已然足够。

    但却架不住王珪、魏征等人疯狂建议啊,你想着你是嫡长子,上有父皇满意,下有文武拥戴,弟弟军功再高又能怎么样呢?国本已定,难道还能有什么意外?

    对,没错,就是意外!魏征、王珪表示非常担心,两人非常明白,人性本质就是欲求不满。

    秦王李世民这些年里奉命四处征战,军中威望已经高得不可思议,如果再放任下去,等到他升无可升、赏无可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瞄上太子……甚至是皇帝宝座。

    这无关于感情,只在于人性,就算秦王念着兄弟感情,他手下那帮杀才也会把他推上去的。

    你沉默了,无言以对,无言反驳,确实,感情会淡去,人性却是难改,隋朝杨勇、杨广兄弟的事情并没有相隔太久,怕的就是,有人照抄作业啊!!!

    你听了文臣的建议,立刻上书请求征讨刘黑闼,你父亲对此并无反对,显然他也担心夺嫡事件的发生,你能出去积累军功,他还是很乐意的。

    很快,你带着四弟李元吉出征了,同年十二月,你于魏州大获全胜,擒斩刘黑闼,山东宣告平定。

    回朝后,为加强军事实力,你私下招募骁勇之士两千余,屯守东官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

    同时,你听从臣僚建议,积极拉拢后宫妃嫔,嗯,枕头风的能力不可小觑,史称: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

    虽然,你可能、也许、大概不需要枕头风相助,因为你父亲对你很满意,不然也不会刚称帝就立了你为太子,而不是年少英才李二郎。【1】

    【6】

    【6】

    【小】

    【说】

    严格来说,结交后宫嫔妃并没有为你带来多少好处,因为在这同一时间内,秦王妃长孙氏也在结交后宫嫔妃,所以,利益没得多少,污名倒是获得不少。

    比如有人认为你和你四弟李元吉,跟你父亲的宠妃张婕妤、尹德妃私通,秽乱后宫什么的。

    针对这事儿,几百年后,宋朝司马光帮你辟谣了!(宫禁深秘,莫能明也!)简而言之,没证据的事儿,别瞎猜瞎说!

    公元623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军侵犯朔州,你和弟弟秦王李世民奉令驻兵并州防备。

    坚守边境两月后,无机可乘的颉利可汗退兵返回草原,你也在此后不久班师回朝。

    公元625年,突厥再次南下,这次入侵的是定州,你父亲令你驻兵幽州,弟弟秦王李世民驻兵并州,防备突厥。

    话说如果突厥坚持年年入侵的话,可能你们两兄弟根本不会有兵戎相见的机会,可惜,这一年后,他们没来了。

    时为,武德八年,距玄武门之变,还有不到一年时间。

    就如魏征、王珪说的那样,你弟弟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功勋卓著,军中威望太高,对于你这个长时间留守国都的太子哥哥并不服气。

    因为你并没有能够压他一头的功劳,什么?你说处理政务,那是一般人能看明白的吗?

    至少对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你这个太子殿下,不过是个躲在国都安于享乐的庸人罢了,打仗,还得靠秦王,那才是战神。

    至于督运粮草,调拨军需,那不是你应该做的吗?那只是本分,并不能说明什么!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你父亲,所以,许多人坚定认为,你父亲能得天下,主要靠儿子。

    言归正传,且说东宫与秦王府的争斗,那是公元624年,即武德七年六月,爆发了著名的杨文干事件。

    那是盛夏时节,酷热难耐,你的老父亲受不得这份热,于是带人跑到长安以北的宜君县、仁智宫避暑。

    此行,你父亲只带了老二秦王李世民、老四齐王李元吉,留你镇守长安。

    本来吧,这不过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避暑活动,等到天气转凉,你父亲就回长安,大家还是日子照过。

    但就在这避暑期间,就很突然的的收到了密报,嗯,非常突然,你父亲差点儿没反应过来,因为这密报说的是你造反的事儿。

    你父亲麻了,太子造反?莫非他不在的日子里,你处理政务,被累傻了?不然哪来的脑洞?

    细细看了看,哦!太子暗通庆州督督杨文干,私筹军械,准备谋反!

    杨文干是谁?那是东宫宿卫,说是你的死党也不为过,这事儿你躲不掉了,于是,你父亲召你到仁智宫见驾,随即将你拘押。

    与此同时,你父亲诏令司农卿宇文颖去庆州传召杨文干入京,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宇文颖把太子被拘押的事告诉了杨文干,然后……杨文干果断造反了。

    心累!

    你父亲叹了口气,立刻令秦王李世民率军平叛,并告诉他,平叛后,让他当太子,把你废了封蜀王。

    你弟弟兴奋了,率军火速平叛,打得杨文干嗷嗷哭,后面……事情很顺利,杨文干让部下砍了,你弟砍了告密的宇文颖!

    那什么,别多想,宇文颖肯定、必须、一定是乱军中被砍的,不然李二郎没道理不把这家伙押回长安啊!

    事情的最后,你父亲反悔了,太子由你继续当,秦王嘛……还是秦王!

    你父亲只以离间兄弟感情为由,流放了东宫臣僚王珪、韦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其他人,该干嘛干嘛。

    此后,秦王府、东宫之间摩擦不断,一句话,如果说杨文干事件之前,双方只是暗中较劲,那这之后,矛盾已经放在明面上了。

    也是因此,如李靖、李绩这样战功赫赫的大将,才会主动请缨前往边关,没招,你俩太闹腾了。

    公元626年,即武德九年,你因为担心秦王府势力持续壮大,于是主动上书你父亲,建议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

    你父亲点头表示同意,且做得更狠,直将秦王府大多文武免官、外派,还是那句话,秦王府势力太大了,就连你父亲都不由感到害怕。

    皇帝、太子混合双打之下,人才济济的秦王府,刹那间只剩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和张公谨等寥寥几人。

    秦王府众人只觉惶惶不可终日,再这么搞下去,大家迟早要玩完啊!于是力劝你弟弟,尽快采取行动杀掉你,进而逼迫你父亲退位。

    没办法,秦王府虽说在军中影响非常大,但是在朝堂上,势力并不能和你相比,如果用常规的方法玩政斗的话,秦王府迟早凉凉。

    于是乎,这些人决定不讲规矩,改讲武力,用暴力手段直接抹除你的势力,而你,对此却一无所觉。

    决战时刻到了,鹿死谁手,敬请收看《决战玄武门》

    总策划:房玄龄、杜如晦!

    导演:李世民!

    正派演员:秦琼、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

    反派演员:李建成、李元吉……

    时间快进到六月四日清晨!

    嗯,我们可以看到,你亲爱的弟弟,正带着秦琼、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等杀才于玄武门集合,看,他们在设埋伏。

    另一边,你和你四弟李元吉正奉召入宫,一直走啊走,走到了临湖殿,突然察觉四周不对劲,呼~你深吸一口气……有杀气!撤!

    你拉着四弟迅速狂奔起来,目标—东宫!看,你二弟动了,他在大声呼叫,他在追你……

    完了完了,他离你越来越近了,近了,更近了!看,他在张弓搭箭了,他在瞄准你!

    咻~

    箭若流星,这一箭好帅!

    漂亮!他射中你了,正中人体,你没了……

    当意识混沌,弥留之际,你可曾后悔?明明你是东宫太子,手握无数资源,可最后,赢的是他啊!

    这一年,你38岁,9年太子后,是子嗣尽绝,恶名传于万世。

    你死后,东宫将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悲愤莫明,立刻带兵猛攻玄武门,将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吕世衡斩杀。

    随后,薛万彻鼓动士卒去攻打秦王府,秦王府中,众人大惊失色,于是割下你和你弟弟的人头示众,顷刻之间,东宫兵马丧失斗志。

    随后,你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杀,子嗣断绝,你这一脉,也被全部逐出皇室宗籍。

    两年后,你弟弟追封你为息王,谥号隐,同年三月,以王礼下葬。

    十六年后,你弟弟又追赠你为皇太子,这波啊,就叫活人做给死人看!玄武门的血啊,是洗不尽滴……

    哦,忘说齐王李元吉那个倒霉蛋了,他跟你一块儿死的,终年二十四岁。

    李元吉五子: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一起株连被杀。

    同样也是死后两年,你二弟才将他以礼改葬,追封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

    十六年后,改为追封巢王,谥号如前,当然,这操作不是最骚的。

    复以皇十四子曹王李明,为元吉之后!

    这才是最骚的,李明不是他儿子,但却是他妻子的儿子,而他妻子的儿子的老子并不是他,而是他二哥!

    换成人话就是:李元吉,你个倒霉蛋被你二哥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