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9章 中央集权
    嬴政无语,败家子的话题他是真的插不进去,奇怪的是,这无语中还微微有些羡慕是肿么肥事?

    话题继续,无关话题请立即终止!

    众人:……就属你最爱看热闹啊魂淡!

    且说公元前221年,这一年,秦灭六国,疆域一统,国家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对此,嬴政非常自豪,作为第一个实现天下一统的能人,怎么能没有一个显赫的称号呢?嬴政不能忍受,于是下令大臣商议一个新的称号。

    在此之前,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称为王,夸张的有被称为帝,比如秦王与齐王,曾经一个称东帝,一个称西帝,可惜不怎么流行,一统天下的嬴政自然瞧不上这些称号。

    大臣们经过一番商讨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嬴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所未有,五帝所不及。

    于是援引传统的尊称,言: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以泰皇最贵,建议嬴政采用泰皇的称号。

    然而,嬴政对此并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而取三皇之皇字,五帝之帝字,组成皇帝这一称号。

    至此,皇帝一词正式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称谓,嬴政由于是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人,所以自称始皇帝。

    为了使皇帝这一称号,或者说皇帝的地位得以神圣化,嬴政采取了一系列神话君权的措施。

    首先,取消谥法,这谥法源于西周初年,是君王去世后,臣子依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一种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嬴政认为,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事情太不像话,还没什么意义,于是宣布废除,不准子孙、臣子评价自己。

    其次,规定天子自称朕,朕这个字的意思跟我字是一样的,属于是一般人都可以用的一种自称,比如屈原就这么自称过。

    但是,从嬴政开始后,这个自称便限定于只有皇帝才能使用,而皇帝所下达的命令称作制,或者诏。

    比如那句非常著名的话: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即命曰制,令曰诏,二者效令不同。

    再有,文书之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凡是文书中遇上皇帝、始皇帝这样的字句时,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最后,嬴政还规定了,只有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被称之为—玺,其他的不行。

    这套措施一直沿用至清末,跨越帝制两千年,基本没怎么变更,当然,除了个别不守规矩的,比如刘询、李世民下令没必要太过在意避讳的事儿,比如朱棣在圣旨中自称—俺!

    李世民@朱棣:哈哈哈~自称俺?不行了,让朕笑会儿,朱老四你是怎么想的?为何如此秀?

    刘秀:请不要携带二次伤害,谢谢!

    朱棣@李世民:朕那是为了接地气,亲近百姓,你懂个嘚儿!

    李世民:对对对,朕不懂,你朱老四最亲民了!啊~俺的名字叫朱棣,江湖人称朱老四,哈哈哈~

    朱棣:“……”

    我淦!好想刀了他!

    话题继续,除了神化君权外,嬴政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用于中央集权,处理军国大事。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丞相分左右二相,为百官之首,掌管国家政事。

    太尉掌管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为丞相副手,有监察百官之权。

    三公以下,是分管各项政务的九卿,郎中令掌管宫殿卫兵,卫尉掌管宫门卫兵,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典客掌管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交事务。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为九卿之首,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议论政务,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如博士,通晓古今历史以备皇帝随时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

    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国家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掌管投降的少数民族事务。

    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当然,秦朝好像一直没用到这个官职,实在是……政哥他一没皇后,二没太子,詹事全无用武之地。

    嬴政:咳……这个跳过!

    嬴政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当然,修修补补、改动改动还是免不了的。

    此外,在地方上,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郡、县两级,郡县的主要官吏皆由中央任免。

    郡级,设郡守、郡尉、郡监之职,其中,郡守负责治理,郡尉辅佐郡守,同时负责兵事,郡监司掌监察事宜。

    嬴政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此后陆续增加到四十一郡。

    县级,县中有民万户以上的才能称为县令,民万户以下的只能称为县长,县令、县长之下设立县丞、县尉及其他属官。

    县令、县长主要负责政务,也就是治理,县尉司掌兵事,县丞掌管司法。

    县以下设乡,主要负责摊派徭役、征收赋税、查证案情、管理粮仓。

    乡内,设三老掌管教化,啬夫掌管诉讼和赋税,游徼掌管治安。

    乡以下设里,里有里典,后世王朝称里正、里魁,以豪帅,也就是身强力壮的人充任。

    里内,设有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于支派差役,收纳赋税,同时,便于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

    此外,掌管治安、追捕盗贼的机构叫做亭,亭设亭长,亭长除了管理治安,还同时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为政府输送、采购物资、传递文书等事。

    郡县制的实行,初步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宗法制,帝制和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嬴政:唔~刘邦,泗水亭长,合着就是个芝麻官儿,这要不说,朕都没反应过来。

    刘邦:政哥,过分了,你知道这话对我造成了多大伤害吗?

    嬴政:死了吗?没死!没死你跟朕瞎嚷嚷什么?滚犊子!

    刘邦:“……”

    听~是心碎的音~

    朱元璋@刘邦:该!一天天政哥政哥的叫,你不尴尬,朕都替你尴尬了,你说你个糟老头子,搞这些干嘛?

    刘邦:请不要二次伤害一位老人家!

    众人: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