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2章 甘拜下风
    刘邦进咸阳后,整日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非常留恋,并打算就此住下。

    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但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刘邦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刘邦率军退到了灞上,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将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获得了极大的民心支持。

    与此同时,项羽在击败章邯后,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项羽点头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

    当时,刘邦的兵力根本无法和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

    最后是项羽的叔父项伯“救”了刘邦,原来,项伯和张良要好,眼见项羽要进攻刘邦,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

    张良推脱说不能丢下刘邦,并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刘邦惊慌之余,赶忙向张良问计,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关中王的位置。

    刘邦依计见了项伯,非常“诚心”的跟项伯表示自己并无野心,并和项伯约成儿女亲家,

    项伯当天夜里返回军营,对项羽说:沛公先行入关,为我们扫除了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

    你要换了李世民、朱元璋这些人在这儿,肯定不会听信这种胡说八道的话,但项羽不同,他耳根子软。

    没想到吧,战场上那个威风凛凛,霸气无比的霸王项羽,在决策时就像曹操所说的袁绍一样,好谋无断,极易听信亲信的话。

    到了第二天,刘邦如约来了项羽的军营,且身旁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

    实话说,这些开国之君胆魄都大得吓人!

    进入大帐后,刘邦立刻给项羽赔礼道歉,以示自己真的毫无野心,项羽点头,请刘邦入内赴宴。

    酒宴上,范增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快疯了,你倒是拿出点战场上的霸气来啊!

    无可奈何,范增只好密令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但很可惜,二五仔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项庄的刺杀宣告失败。

    再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这场宴会,与其说是波云诡谲,倒不如说是一场笑话。

    宴会上,有的是沉着冷静的刘邦,犹豫不决的项羽,气急攻心的范增,“护主心切”的项伯,以及,唯一受伤的左司马曹无伤。

    有人说,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除了项伯的原因外,就是因为刘邦当时的年龄很有欺骗性,当时刘邦已经四十多快五十了,而项羽,不过二十来岁,年轻,有的是时间。

    要说这个观点也不是没可能,但请注意,项羽他是一方诸侯,是群雄的带头大哥,对于有威胁的人……他如果真在想年龄问题的话,那他……是真憨,真傻,蠢到无可救药。

    毕竟古有姜太公72岁出山扶周灭商,百里奚70岁助秦称霸,一个年不过五十的人,还是威胁非常大的人,就因为年龄,你给放了,这不是蠢又是什么?

    韩信评价项羽妇人之仁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对妇人而言是种侮辱,但项羽真的,就跟妇人一样,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定主意,最后败亡只能说……活该!

    项羽:“……”

    嬴政:确实败得不冤,且一个嗜杀成性,屠戮百姓的东西,凭什么坐这天下?凭那一身肉疙瘩?

    项羽:嬴、政!

    嬴政:莫要叫唤,你便是喊声阿父朕也不会瞧得起你。

    项羽:噗……

    李世民:政哥厉害!这又给搞残一个!

    曹操:得嘞,九妹以后不用喷了,项羽血量大,能受气,是个人才。

    蔡东藩:惟观于项王之坑降卒,杀子婴,弑义帝,种种不道,死有余辜,彼自以为非战之罪,罪固不在战,而在残暴也。【1】

    【6】

    【6】

    【小】

    【说】

    郭嘉: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刘邦:我说你们啊,过分了过分了,项羽已败,横死乌江,宗庙不存,全尸也无,爱妾自刎于身前,八千江东子弟死于荒野,这难道还不够悲惨?你们偏要如此气他!

    项羽:老流氓,寡人此生必要杀你,噗……

    朱元璋:论损还得是你啊,还得是你刘邦啊,这嘴真是,够狠!

    张飞:阔怕,这就是大佬们的境界吗?杀人只在口舌之间。

    牛皋:瑟瑟发抖、瑟瑟发抖~

    朱棣:好家伙,都说我是喷子,可与刘邦一比,甘拜下风啊!

    咳……话题继续,鸿门宴后,项羽领兵西进,兵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大肆屠戮。

    紧接着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巴蜀、汉中合共四十一县,都南郑。

    封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扼制刘邦势力发展。

    此举让刘邦大怒,打算出兵攻打项羽,后经过萧何等人的劝阻,才决定暂时隐忍,先入巴蜀。

    项羽自号西楚霸王,掌握大军最高权力,尊楚怀王为义帝,但不久后即在郴县将其杀害。

    项羽分封,表面上是论功行赏,但实际却是对原有诸侯势力的重新整合,他的亲信,以及服从他的,封赏最好,不服的,随意分封到偏远地带。

    一句话,封赏不公,自己给自己埋雷,埋下祸乱之源,以致于很多诸侯王都不服他,更无语的是,他坚定拒绝了谋士劝他称王关中的建议,坚决衣锦还乡。

    嬴政横扫六国,结束四百年乱战,使华夏彻底大一统,称帝建制,但到项羽这儿,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想法,他要的仅仅只是楚国独霸,守着楚国的地盘儿过日子,简而言之,开历史倒车。

    嬴政:幸好不是项羽这斯赢啊,不然鬼知道天下还要乱多久?

    嬴政无语,这货是真傻,好好的大一统王朝不要,偏要一个楚国,还要分封那一套……死得不冤呐!

    公元前206年4月,诸侯在戏下罢兵,各回封国,刘邦也在这时领兵入汉中,烧毁栈道,以示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羽。

    同年,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项羽闻报,立刻领兵平叛。

    也就是同年11月,刘邦乘机挥兵东出,以韩信为大将,重返关中,迅速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

    之后,用计忽悠项羽,让他相信刘邦取得关中后已经心满意足,再不会东进了,项羽因此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最终深陷齐地泥潭无法抽身。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基本平定三秦后,准备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他出关到陕,慰问那里的父老。

    3月,刘邦率军从临晋渡河,魏王豹领兵跟随,很快攻下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置河内郡。

    南渡平阴津到雒阳,河南王申阳归降,彼时,有新城三老董公等人挡在刘邦马前诉说楚怀王的死亡经过,刘邦当即大哭一场,随即为楚怀王发丧,举哀三日。

    瞧瞧,这起事举兵的大义名分不就来了吗?

    随后,刘邦向各地诸侯王发布项羽大逆无道的罪状,以此为借口号召各地诸侯王率兵与自己一起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

    同年5月,刘邦趁项羽深陷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率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一举攻占西楚都彭城。

    这场胜利让刘邦几乎失去理智,整日和各地诸侯王饮酒作乐,而另一边,项羽听说彭城失陷后,急率轻骑三万回援彭城,联军无备,一时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以汉国为首的反楚联盟瞬间瓦解。

    嬴政:这么能打?

    项羽:寡人自是将兵奇才!

    嬴政:那咋就不能把打仗的脑子分一点用在治国上呢?

    项羽:“……”

    我艹,大意了!

    同年6月,刘邦率部退到荥阳,一路收集残兵败将,并派韩信、灌婴等在京索之战中击败了楚国追兵,得了喘息之机,之后依托关中基本盘和有利地势同项羽进行长期抗争。

    7月,章邯兵败自杀,刘邦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且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袭扰楚国后方,同时令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破代,灭赵!

    该说不说,项羽确实能打,能跟他交手的,只要不死都是名将。

    同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让项羽怀疑范增,不用他的计策,迫使范增怒而归乡。

    (范增也是真倒霉,竟遇上这么个主,不过要他转投别人他大概也不会,毕竟这是个只认贵族的家伙!)

    同时,令纪信假扮成刘邦去楚军营中诈降,刘邦则趁机逃出荥阳,项羽这边n次被骗后,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减轻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城,欲引诱项羽南下,同时,韩信率军到达黄河北岸,策应荥阳。

    彭越率军猛攻攻下邳,袭扰楚军后方,项羽被迫率军回援,刘邦于是趁机收复了成皋。

    公元前204年7月,项羽率军再次攻克荥阳,夺下成皋,刘邦还是用老办法,一边令人坚守,一面令韩信组建新军击齐,同时派人深入楚国腹地协助彭越袭扰楚国后方,再一次迫使项羽回救。

    不知道项羽的脑壳还够不够用,疲于奔命了属于是,关键这局势还是他自己作出来的,只能说活该咯!

    项羽:“……”

    嬴政:哈哈~彩!

    刘邦:政哥都说好,那我肯定也支持啊,漂亮!

    众人:不愧是你啊,不愧是你刘邦啊,咋这么不要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