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2章 定西域、破西羌
    话题继续,且说西域车师国,因为地处天山北道,属于匈奴控制地区,仗着匈奴的势力,素来对大汉不敬。

    公元前68年,刘询派在渠犁屯田的郑吉(这也是个猛人,请注意),征调西域诸国兵马万余及一千五百屯田汉兵,前往征讨车师。

    怎么说呢?车师很脆,一战就跪,立刻降了大汉。

    小弟被别人收了,匈奴大哥表示不能忍,于是派兵出战,郑吉也不怂,带着一万多人就上了。

    可离奇的是两军遭遇后,匈奴竟害怕退去,见此郑吉有些无语,咋这么怂呢?我还没活动够呢!

    郑吉想打,但匈奴不配合,郑吉无令也不敢随意出战,只能继续回去种地,啊不,是屯田,至于车师……郑吉派了三百汉兵屯驻。

    此后不久,地处天山南道的莎车国中,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杀了亲近大汉的国王—万年,以及大汉使者—奚充国,自立为王,还煽动南道诸国叛离汉朝。

    当时郑吉还在北道,只能干看着这事儿发生,手痒也没办法,皇帝没下命令。

    但这不要紧,因为另一个猛人出场了,这位猛人叫—冯奉世,跟傅介子、班超一样,也是一个使者,彼时正巧刘询派他出使大宛。

    但出使的功劳哪能跟战功比,冯奉世见了莎车叛乱的情况,心说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他非常果断的行动起来,就近征调西域诸国兵马一万五千人,兴冲冲的杀奔莎车国,打下了莎车都城,平定南道叛乱,将惊惧自杀的呼屠征首级,传首长安。

    时为公元前65年,平定叛乱后,冯奉世终于想起……我是个文官,是个使者,要去大宛国出使。

    于是冯奉世马不停蹄赶往大宛国,国王对他尤其礼敬!这非常能理解,你说这么一个打仗贼猛的文官在自家待着,谁敢不敬啊!

    此行冯奉世不仅手痒,不是,不仅平定叛乱,且还超额完成了任务,给刘询带回了一匹大宛国的顶级名马—象龙!

    而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后,刘询特派郑吉,就那个在渠犁种地的猛人,带着五万龟兹诸国兵马,前往迎降。

    这么个猛人当然不可能是单纯去迎接匈奴人的,事实上,他是去看匈奴人乖不乖的,乖的平安无事,至于不乖的……即斩!www..cc

    事后,郑吉因破车师,降日逐王之功,被刘询拜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

    郑吉随后在西域中心,设幕府,修乌垒城,此城距阳关有两千七百多里,郑吉统领天山南北,汉朝号令由此能顺利颁行于辽阔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立,不仅是汉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自张骞之后,七十余载汉匈之争,直至匈奴日逐王归降,西域都护设立,西域广袤地域正式归于汉朝管辖。

    刘庄:这个必须赞一个,宣帝威武!

    李世民:刘询确实厉害!

    忽必烈:我大元打得更远,疆域比汉唐都大。

    朱元璋:能有效治理吗?

    康熙:总比你老朱家连西域都没拿到强!

    朱棣:你老爱家倒是拿到了,就是在其他地方丢得更多。

    嬴政:都别吵了,烦死了!

    话题继续,继匈奴、西域之后,第三个挨揍的,是西羌。

    所谓西羌,意指大汉西部边陲的羌人部落,即盘踞在青海、陇西的羌人,这些羌人民风剽悍,勇猛好战,时常策应匈奴,骚扰大汉边境。

    刘彻在位后期,聚居在青海、陇西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掠地,搅得大汉边疆不宁。

    匈奴曾联合羌人共同侵扰大汉,面对两面受敌的不利形势,刘彻曾提出要斩断匈奴臂膀,即西羌,可惜派去的兵马都被羌人击败,汉军损失惨重。

    刘询刚即位时,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西羌,羌人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放牧。

    到公元前63年,先零部落与各个羌族部落酋长二百多人共同约定,放下彼此部落间的仇恨,交还各自部落的人质,订立盟约,打算共同侵扰大汉内地。

    刘询闻报后,询问赵充国(猛人)有什么对策?赵充国随即指出,羌人为患,一是羌族原来各部落互相攻击,易于控制,但近几年来他们放下仇恨,订立盟约,共同反汉。

    二是羌族与匈奴早就打算联合,互相策应援助,三是羌族还可能结联其他势力,一起侵扰边疆。

    他提出要防患于未然,果然,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小月氏部落的羌侯—狼何果,便派人到匈奴借兵,打算攻击鄯善、敦煌,以切断汉朝与西域的通道。

    赵充国估计事情不会这么简单,需要深谋远虑,他向朝廷提出建议:一是加强边防,二是设计离间羌族各个部落。

    公元前61年春,大汉丞相、御史又推荐义渠安国出使西羌,了解其动向,义渠安国不懂策略,一到那儿,就召集先零部落的头领三十多人,以他们有逆而不顺之罪,将其全部斩首。

    随后又调兵镇压先零部落羌民,杀了一千多人,得,这下西羌所有部落都让他一个人逼反了,西羌各部因此人人自危,一部分人迅速离开这里,转头劫掠其他小族部落,侵扰大汉边塞,攻打城邑。

    一部分则是聚集攻击义渠安国带领的三千骑兵,义渠安国所部损失惨重,只得领兵退至令居,向刘询上书报告此事。

    闻报后,刘询准备起用赵充国平叛,但这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刘询担心他年纪太大,怕不愿意,于是派御史大夫丙吉去问谁可以为将,赵充国很自信地回答道:没有超过老臣的人了。

    刘询又问:羌虏会怎么应对,应当出兵多少?

    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局势难以预测,臣希望赶到金城,探明局势后再上书禀报。

    于是,赵充国以古稀之龄督兵西陲,率领不及万人的铁骑迅速出师,巧渡黄河,立稳阵脚,作好战斗准备。

    到达湟水岸边后,羌人多次挑战,赵充国只是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罕、开羌,瓦解羌人各部落联合抗汉的计划,欲等羌人困顿之时再攻击。

    彼时,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请击罕、开羌,赵充国表示反对,但大臣们商讨后都认同辛武贤的意见,刘询也因此下诏责备赵充国。

    赵充国再次上书详陈利害,建议先诛先零,被刘询采纳,一战后,先零羌部逃走,死亡被俘者众,罕羌前来归顺。

    公元前61年秋,刘询下令让赵充国于十二月出兵攻打先零羌部,但赵充国坚持屯田,建议屯田湟中以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

    经过数次讨论后,刘询最终同时采纳了赵充国屯田的建议,以及辛武贤、许延寿出击的建议。

    同年冬,刘询令强弩将军许延寿、破羌将军辛武贤、中郎将赵印出击西羌,斩首、收降羌人共八千余,赵充国俘虏五千余。

    随后,宣刘询下令撤军,原地只留下赵充国屯田,公元前60年5月,赵充国奏疏被许可,整顿军队而返回。

    同年秋,羌人若零、离留、且种、皃库一起杀了先零羌的首领犹非、杨玉,和其他部落首领弟泽、阳雕、良皃、靡忘一起,率领煎巩、黄羝部落的四千多人投降了汉朝。

    历时两年后,西羌完全平定,刘询下诏设金城属国以安置归降的羌人部落,也是这一年,西域都护设立。

    嬴政:七十多还折腾呢?

    嬴政想起了王剪,那老家伙,让他出征楚国,结果他居然老写信问他要赏赐,整个一咸鱼状态,虽然这样自己很放心,但这种行为,绝对不可取。

    廉颇:吾等虽老,亦余勇力!

    黄忠:我也一样!

    宗泽:老臣犹有报国志!

    苏定方:都是老家伙啊,那老夫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