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6章 永乐
    永乐十八年二月,唐赛儿率众在山东益都卸石棚寨起义,并全歼了前来围剿的军队,杀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周围数县民众纷纷响应。

    这一件事上报后引得京师震动,朱棣急令安远侯柳升(老配角了!)都指挥使刘忠率精兵讨伐。

    明军人多势众,直接将唐赛儿所处山寨包围,按说这一步确实没错,可柳升终究大意了,没料到唐赛儿这一介女流竟然诈降,趁夜突袭明军。

    夜袭,这两字就有魔力,毕竟你说大晚上的,军人也是人,不得睡觉吗?这时候就是别人嚎一嗓子都能乱上一阵,更别说被突进军营动刀了。

    明军理所当然的诈营了,柳升倒是好运,顺利逃出,刘忠就倒霉了,直接战死当场。

    随后,唐赛儿率部突围,领着起义军连克莒州、即墨,猛攻安丘,倒是闹出了好大声势。

    可惜,最后碰上了山东备倭军指挥俭事卫青,别误会,这只是巧合的同名同姓,但俩人分属不同朝代。

    卫青此时正屯兵山东沿海防备倭寇,获悉这一情况后连忙率领一千铁骑昼夜兼程赶到安丘,和城内守军内外夹击,大败起义军。

    此役,斩首两千级,生擒四千余,当然,被生擒这些人也没活多久就让卫青全砍了。

    搞笑的是,前脚卫青刚刚平定叛乱,后脚柳升便到了安丘,卫青前来迎接,却被柳升责骂不等他来就进攻。

    安丘一战后,起义军烟消云散,唐赛儿也不知所踪,据说朱棣后来还抓了不少尼姑、道姑进京,想从中找出唐赛儿,可惜没成。

    而卫青呢,凭着战功升任山东都指挥使,毕生都在山东领军抗倭,倒是为沿海稳定做出了不小贡献。

    明朝这位卫青,虽然够不上名将的级别,可因为和大汉长平侯重名的缘故,倒也收获了不少关注,卫姓祠堂更是有着这样一副对联:两青御外侮,七出立大功。

    卫青:这都能重名?

    卫大将军表示有些无语,这不知道还好,知道有这样一个和自己同名的人后……总觉得怪怪的。

    时间片刻不停,很快来到了永乐二十年,这一年,朱棣已经六十二岁,可能是想到自己没多少时间了,而塞外草原上蒙古势力还很强大,对明朝还有威胁。

    于是乎,这一年,暴躁朱棣再次上线,再次率军远征漠北,对手也还是老朋友,部落名鞑靼,对手叫阿鲁台。

    阿鲁台表示非常冤枉,我这几年一直老老实实的,连劫掠的事儿都很少干了,为啥你朱老四还来打我?

    想不通归想不通,该来的已经来了,没奈何只能应战咯!

    永乐二十年六月七日,朱棣率军抵达清平镇,阿鲁台为牵制明军兵力,分兵攻打万全(地名)

    岂料朱棣完全不为所动,就认准了阿鲁台穷追猛打,七月四日,大军抵达杀胡原(这名儿霸气)

    阿鲁台闻报后半点战意也无,竟然抛下部落牛羊马匹等一应物资,带着家属就往北逃跑。

    只留下朱棣站在杀胡原上吹冷风,满是困惑,这阿鲁台胆子咋变小的?居然连跟他一战的勇气都没了,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

    怀着这个疑惑,朱棣带着阿鲁台留下的物资就准备回京了,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让他遇上了兀良哈部落!

    看到这倒霉蛋,朱棣眼睛猛地亮了,打不着鞑靼部的阿鲁台,拿你凑数也不错啊,毕竟俺来一次草原挺不容易的,来都来了嘛,好歹打一场。

    兀良哈也是万万没想到啊,自己就一吃瓜看戏的,前一刻还见朱棣和阿鲁台满脸苦大仇深,时刻准备大干一场。

    结果自己这边儿刚刚准备好瓜,那边儿阿鲁台就逃了,逃就逃吧,本来也不是啥大事,但坑爹的是朱老四那杀才朝自家营地杀来了。

    这可真是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自己一吃瓜的吃着吃着就变成瓜了,嗯,瓜得一匹!

    有鉴于阿鲁台曾在自己眼前溜掉的经历,这次朱棣学乖了,先选了两万精骑兵分五路,直捣兀良哈的根据地。

    自己则亲自领着王通、薛禄、郑亨这些个杀才等在兀良哈部西逃的路上,时刻准备给兀良哈一个惊喜。

    局势一如朱棣所料,老巢被突袭的兀良哈仓惶西逃,在屈裂儿河迎头撞上严阵以待的大部明军,激战一场后,损失精锐数万。

    这是朱棣三次北伐中成果最大的一战,当然,代价是兀良哈彻底被他搞残了,没个十数年怕是缓不过来。

    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歇业一年的朱棣听说阿鲁台这货率军犯边,非常兴奋,再次带上手下那帮杀才出塞迎敌。

    可世事无常,等他率军赶到万全的时候,阿鲁台已经被瓦剌部击败,部众溃散,这可真扫兴。

    颇感无趣的朱棣索性就地驻扎,只单派宁阳侯陈懋统率陕西、宁夏、甘肃三镇精兵为先锋,出击鞑靼西部根据地。

    陈懋受命,率军直抵贺兰山,捣毁鞑靼部在这儿的巢穴,大败鞑靼兵马,生擒鞑靼西部首领也先土干等人并缴获牛马驼羊数万头。

    同年十月,朱棣在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其为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第四次北伐就这么草草结束,以致于朱棣非常不甘心,次年再次率军北伐,同时也是其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朱棣再次听到了阿鲁台的消息,这次这货是真的率兵犯境了,在山西大同、开平等地肆虐。

    朱棣又又又怒了,从来只有我揍人,哪有人敢揍我?你阿鲁台胆儿挺肥啊!

    暴躁朱棣再次上线,调集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大都司兵马集于北京、宣府待命。

    四月,再次领军北伐,四月二十五日,大军抵达隰宁,探知阿鲁台逃往答兰纳木儿河,朱棣急令全军急速追击。

    六月十七日,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在这周围300里范围内,遍寻不见阿鲁台踪影,无奈下令班师。

    七月十八日,时年六十四岁的朱棣在回京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也算是得偿所愿,死于征途。

    这一生,他曾为王守边塞,曾造反当皇帝,有诛人十族的暴虐,有劝农归田的苦心。

    曾遣师伐安南,率军征漠北,令人下西洋,下诏建紫禁,修过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打下明朝最为巅峰的疆域。

    永乐盛世,这四字足以证明其一生,也是他用一生所换,只为身死见父亲于地下时,可道一声:

    朱棣,此生无愧!这大明盛世,由我一手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