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6章 憋屈
    文天祥: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这说的是祖逖将军,可不是谢艾将军。

    刘裕:都一样,都一样,反正都是打羯胡嘛!

    文天祥:这么说,好像也没毛病!

    石勒:羯人怎么着你们了,怨恨如此盛大?

    文天祥:你侄子石虎涂炭生灵,残害百姓,你侄孙石邃喜食人肉,残忍该杀,你说怎么了!

    刘裕:这胡狗也不是什么好货,屠城的事儿没少干。

    石勒:朕之侄……等等……朕的子嗣呢?

    朱厚照@石勒:你侄子一刀下去,没了!

    嘉靖@石勒:斩得干干净净,种……都没留一个!

    石勒:淦!

    石勒脑壳一晕,终日看笑话,现如今笑话却出在自己身上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很想问问他那好侄子:季龙啊!你是怕朕死后没人陪还是怎的?将朕一家老小全送下来了。

    刘邦@樊哙:那什么?这算不算狗咬狗?

    樊哙:我艹!陛下您咋发现末将的?

    刘邦@樊哙:屁话!一辈子的兄弟兼妹夫,朕还不知道你?麻溜的回话。

    樊哙@刘邦:狗不狗的末将也不知道,但肯定不算人了!末将虽常年宰狗烹食,但狗什么德行末将真个不知。

    刘邦@樊哙:……朕白问了!

    祖龙:这什么羯胡这么讨嫌?

    刘裕@祖龙:就这么说吧,这是古来最可恨的种族,没有之一!

    祖龙:这样啊!如果有可能,朕想带着大军去看看。

    朱元璋@祖龙:加咱一个,到时多拉些人,比如组个八国联军啥的。

    康熙@朱元璋:朱重八你故意的吧?【1】

    【6】

    【6】

    【小】

    【说】

    永乐@康熙:朱重八也是你能叫的?不服?忍着!

    朱元璋@永乐:干得漂亮!

    康熙:……

    俩姓朱的,朕记住你们了。

    “好热闹!”赵彦笑了笑,虽有些不爽刘邦的为人,不过他那句狗咬狗还真没说错。后赵石勒、石虎两支畜族可不就是狗咬狗!

    石勒就不说了,早年屠城的事儿没少干,结果也不咋的,人刚死没多久,他那些个后代就被石虎送去陪他了,一家人整整齐齐,一个没落下。

    石虎更牛,暴君中的暴君,在他的统治下,百姓简直像是活在地狱。当然这货最终还是得了报应,人还没死,他儿子就想搞兵变,没成,被他亲手宰了。

    嗯,记得这货儿子没多少,但他却亲手宰了俩,孙子都宰了几个,最后的最后,儿子孙子全没了,整个处于断子绝孙状态,简直……大快人心!

    【话归正题(那什么,虽然这正题隔得有点远,但这不重要)前文说到,前凉名将谢艾领着两万步骑对阵麻秋,一战破敌十四万,打得麻秋再不敢正视谢艾!

    连著名的暴君,虎毒更食子的石虎听说后也只能叹息连连,说:吾以偏师定九州,今以九州之力困于枹罕,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从此后再没了进取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志消沉,安于享乐,然后没两年就嘎嘣了!(北方百姓估计都在谢天谢地,嘛!这畜……终于没了!)

    当然,名将谢艾两万破敌十四万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他在破敌后的班师途中,听说前凉境内以“斯骨真”为首的一万多个异族部落反叛。

    于是乎,谢大将军马不停蹄,装备都没换一下,就领着这些刚打完一场恶仗的前凉大军去……兜了个风!

    这可不是瞎说,就这位主,打后赵那些个虎狼之军都猛得一匹,区区一万多个小部落更算不上什么,如秋风扫落叶般,干净利落的解决了叛乱。

    斩首千余级,俘虏两千八百余人!

    是不是觉得战功很少?没办法,或许在谢大将军眼中这些叛军人头并不值钱,所以……他主要去抓牛羊去了,共得牛羊十万多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夕阳西下,一书生按剑坐于车中,身后是一万多接近两万雄赳赳,气昂昂,满面带笑的凉军,两千多垂头丧气的俘虏,以及……十万多头牛羊!

    估计所有凉军心中都乐疯了,跟着谢大将军就是好啊!随时能获得战功不说,随便出去兜个风,还能牵个六位数的牲口回来,这兵当得,值!】

    韩信:两万破敌十四万,回师途中还顺带平了叛乱,让本将猜猜,这位是不是也因为功高震主死的?

    刘裕:沾点儿边,但不全对。

    樊哙@韩信:你还觉得你会死是因为功高震主?那是情商不够好吧!

    韩信@樊哙:卖狗肉的,你丫是不是想打一仗?

    樊哙@韩信:打仗不行,单挑可以!你这样的,本将能放倒八、九、十……起码二十个!

    韩信:………

    韩信@樊哙:呸!匹夫!

    樊哙@韩信:呸!弱鸡!

    众人:……

    【因着枹罕一战之威,谢艾威名大盛,具体表现就是……在张重华面前非常非常受宠,升官晋爵就不说了,关键张重华还非常重视谢艾提的建议,这就让其他人非常不爽了。

    是,俺们打仗确实不如……呃,俺们不会打仗,但俺们会动嘴皮子啊!你谢艾寒门出身,势单力孤,拿什么跟俺们斗?

    本着这一想法,一众大臣就开始不停的进谗言、说谢艾的坏话了,说一次,张重华微微一笑,表示那都不是事儿!

    说第二次,张重华笑容虽淡了些,但还是没说什么,但到了第三甚至是第四五次,张重华也犯嘀咕了:这谢艾是不是真有什么问题,不然怎么这么多人说他坏话?

    于是乎,就这么一来二去,谢艾在大老板张重华心中的印象不断跌落,最终还是被调离了中枢,外派为酒泉太守,权力一下子没了大半。

    终究啊!这庙堂同疆场他不一样,人心诡诈,纵使将略再强,又怎敌得过悠悠之口?众口铄金,直把贤良打作奸人!

    往后的数年啊!谢艾就一直待在酒泉,兢兢业业之余,他还主持修建了酒泉钟鼓楼,作为巡逻、报时、防寇之用,功效比烽火台强些。

    顺带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一本书,叫《谢艾集》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书名并非他取的,因为他可能并没有那个时间,书也并没有写完。

    公元353年十月,年仅26岁的一代英主张重华病重,其子张耀灵年方十岁,还是个小屁孩儿,这就给了一帮小人夺权的机会。

    就是张重华那位庶兄,宁侯张祚,以及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三人勾结在一起,祸乱朝政,搅得乌烟瘴气。

    见此,谢艾看不下去了,立刻上书给张重华,建议他驱逐张祚等人,并且请求回到前凉都城。

    对此,张重华欣然同意,于十一月十日,手书一道诏谢艾还朝,任卫将军,监察中外诸军事,辅佐朝政。

    可惜,这手令最终没能发出去,因为被张祚这几个货藏起来了,密不示众,而仅仅八天后,张重华就突然病逝,也没能扫除这些垃圾。

    张重华死,其子张耀灵继位,但十岁的小屁孩儿懂个什么?大权不出意外的掌握在张祚这几个货手里。

    几人假传张重华遗命,以张祚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一朝小人得势,还不是由着性子的炮制他人?

    因此,同年十二月时,张祚公然篡位,抢了侄子的大权,废黜张耀灵,并在同时诛杀了名将谢艾。

    可悲可叹,谢大将军一代名将,护住了北方汉人最后一片净土—前凉政权,却没能善终于世,便是马革裹尸都没能达成,竟死于小人之手,实在令人叹息。

    而接连没了最后的英主张重华以及名将谢艾后,前凉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下坡路,加上张祚这货还挺作死,公然称帝,于是没多少年后,前凉……亡国了!】

    张重华:张祚此贼,该杀!

    张重华气炸了,废他儿子、篡夺大位、诛杀功臣、导致亡国,这任意一桩都够杀了张祚,偏偏这货全干了!

    刘裕:只可惜了谢艾,若论用兵,说不得能和慕容恪比比,可惜被张祚自断臂膀,早早退场。

    谢艾:憋屈!

    谢艾忍不住想骂人,张祚算什么东西,也就是占了个宗室的名头,不然一百个张祚也不被他放在眼里,但偏偏他最后就死这么个小人手里,除了憋屈也没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