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5章 王老将军
    淮右布衣:对赵佶、赵桓父子俩,咱只有一句话,该!

    【1126年,靖康元年二月,此时宋徽宗赵佶已经退位逃离开封,留下他那同样昏庸的儿子赵桓主政,对,就是哭晕在厕所那家伙。

    金军南侵两路兵马,西路被王禀拦在了太原,东路则是一直势如破竹杀到开封城下,给赵桓吓得不轻,好在这时候还有一个李纲站了出来,打赢了第一次开封保卫战。

    赢是赢了,关键架不住赵桓这家伙骚操作多,愣生生自废武功,先是贬了大功臣李纲,又是割了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国。

    当然,这不是最骚的,最骚的操作是金兵渡黄河的时候,有大臣建议赵桓趁金兵渡河过半的时候给他来一下狠的。

    兵马都安排到黄河边上了,结果赵桓不同意,非但不同意他还下令不许有人对渡河金人动刀。

    这就离了个大谱,那是金人吗?那是他赵桓的祖宗,时时刻刻都要维护好了。当然,最后金人也没让他失望,五国城豪华茅房一住就是29年,都没收他房租】

    祖龙:果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刘彻:这确实挺活该的。

    魏武帝:哎呦喂,这沙雕,差点儿没把我给笑死!

    刘备:跟金人谈仁义……对牛弹琴了解一下!

    淮右布衣:宋朝最坑的就是赵佶、赵桓这俩,硬生生把宋廷给折腾没了!

    永乐:一脉相承,赵构也不咋的。

    赵光义:你大明好,大明俩战神是个宝!

    啪!

    “太祖爷,我又做错啥了?”朱祁镇捂着脑袋委屈巴巴,天可怜见,他这老老实实抄书呢,招谁惹谁了?

    “咱看你小子不爽,不行?”朱元璋眼睛一瞪,看着这货就来气,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这货倒好,六世余烈一朝败光。

    “没,太祖说的都对!”朱祁镇求生欲一下就激活了,这要回答不好……小皮鞭了解一下,枪杆辣么粗的小皮鞭儿。

    【回到正题,赵桓亲口答应割让太原在内的三镇后,派出大臣路允迪到太原宣旨,让王禀投降。

    此时城下攻城的完颜宗翰正头疼呢,一听赵桓居然派人来帮他劝降,当即乐坏了,我去,赵桓这孙子给力啊!

    立马让开一条道来,让路允迪进城,城上王禀也挺高兴,他满心欢喜的以为皇帝并没有忘记太原百姓,这是解围来了,放下吊篮将路允迪一干人拉上城头。

    当日,太原城南开远门上,张孝纯、王禀,以及一众太原军民跪了一地,历经战火洗礼的脸上透着希冀,或许他们当时在想着,皇帝,果然没有忘记他们。

    可结果注定让他们失望了,路允迪宣读了赵桓的圣旨,宣布割让太原给金国,他们心心念念的皇帝,最后却是让他们投降!】

    司马迁:就凭这事,老夫说他赵桓昏君一个,谁反对?

    魏武帝:这货要都算不上昏,历朝也就没昏君了!

    关羽:可悲,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帝王却转手卖了他们。

    【难以想象,当时他们该是有多绝望!

    王禀气急,当即仗剑而起,高声道:

    国君应保国爱民,臣民应忠君守义,现并州军民以大宋国为重,宁死而不做金鬼,朝廷竟如此弃子民于不顾,何颜见天下臣民?

    并州军民坚不受命,以死固守!

    城上军民尽皆手握兵器,振臂高呼:愿随王总管坚守并州,与城共存,决不退却!

    他们做到了,两万百姓、三千胜捷军坚守太原九个月,未负家国,只是朝廷有负他们。

    路允迪羞愧难当,当即乘吊篮出城!】

    关羽:昏君,奸宦,活该你宋廷亡国!

    宋道君:……

    赵桓:……

    章先生:宣和、靖康两昏君,耻辱柱上有尔名!

    【谈崩了!完颜宗翰在城下傻了眼,赵桓这孙子也不管用啊!没办法,那就继续围,继续打吧。

    这一围便是九个月,二百五十多天,大半年时间,很难想象,一个年过半百,发须皆白的老将军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从初春守到盛夏,又从盛夏守到金秋,金军大规模进攻九次,小战更是不断,外无援军,内无粮食。

    城中没粮食了,牛、马、驴、骡能吃的都吃光了,守军已经饿到扶不住兵器,怎么办呢?

    王禀没有张巡那股狠劲儿,做不出拿人当粮食的事儿,只能将弓上的牛筋,盔甲上的牛皮扯下炖煮充饥。

    牛皮吃光了,便吃战马,吃树叶,吃粮库里的糠皮,甚至是地上的野草,总之,能吃的都被吃光了。

    靖康元年九月十三日,此时城中军民已经死伤十之八九,金军也在这一天攻进了太原,太原知府张孝纯被俘。大风小说

    关于这位,虽说最后降了金,成了伪齐的宰相,但本人对他却恨不起来,一是因为他没负国,是国负了他。

    二是因为他虽然身在敌国,但……人家是在当卧底啊,当卧底知不知道?经常传情报给南宋那种,所以个人觉得没必要骂他。

    千秋历史长河中,他已经比太多人都要高尚了!】

    张孝纯:有此一句,老朽此生也不枉了!

    关羽:不差了!

    祖龙:未负家国,谁能骂他?赵构?还是赵桓?他们也配?

    赵构:……

    能不能不要再带上朕?血不够喷了啊!

    【城破了,张孝纯也被俘了,王禀还是没放弃,带着仅存的百余人直奔知府衙门,途中正遇上金军,由此展开巷战。

    对面是无数生龙活虎的金兵,己方却只有百余个或是断手,或是瘸腿的将士,全凭一股不屈斗志撑着。

    有人劝王禀逃,因为此刻已经退敌无望,王禀拒绝了,他说并州军民全无贪生怕死之辈,我为并州总管,岂能弃父老乡亲而去?

    不走吗?那就战吧!城破又如何?末路又如何?决死一击,便是杀敌不成也要咬下敌人一块肉来!

    抱着这样的死志,这支疲惫的决死之军,硬是从城中杀到了城南的开远门,王禀老将军身受刀枪伤创数十,仍旧率众死战到底。

    可惜,到这里,老将军一行被完颜宗翰调集的精兵围住,完颜宗翰在阵中派人劝王禀投降,毕竟这么个人才杀了实在可惜。

    可王禀还是拒绝,他最后看了看身边这数十个满身血迹的军民,狂笑一声道:我王禀此生为国已尽忠,为民已尽义,大丈夫一生复有何求?

    他转身看向敌阵,举起那已然卷刃的战剑直指完颜宗翰怒喝一声:粘罕蛮狗,你若敢屠我太原百姓,我死后变厉鬼也要索你性命!语落,横剑自刎而死。

    和王禀同行那数十名军民见此,或是自刎,或是互刺,全部自尽在阵前,无一人苟且偷生,鲜血将那地面染得血红!

    完颜宗翰惊呆了,他想不通,连宋朝皇帝都放弃了太原,这些人还抗争个什么?他不明白,他也不会明白。

    他只知道王禀拒绝了他的招降,恼羞成怒的完颜宗弼直接拍马践踏老将军尸身,并命令士卒将老将军剁成肉泥!】

    祖龙:蛮夷之辈,安敢如此!

    关羽:此辈该杀!

    【当然,关于老将军的死,还有一种说法,说他率军巷战后背负太原祠庙中赵光义的画像,和儿子王荀投汾河而死,总之,老英雄死得很壮烈。

    这一年,王禀老将军59岁,他儿子王荀35岁,孙子王沆当时还年幼,幸运的被王禀府中老仆救出,一路乞讨到达南方。

    赵构迁都临安后,追封王禀为安化郡王,王沆袭爵,为海宁安化王氏始祖,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就是王沆第二十九世孙。

    太原易主,完颜宗翰终于可以南下汇合东路军一齐攻宋了,于是赵佶、赵桓俩货悲剧了,这一次再没有像老将军这么傻的人拦住一路金军。

    靖康之耻,本人同情那开封城中无辜百姓,同情那些尽忠死节的人物,却唯独不同情赵氏父子俩,他们……不过是咎由自取!】

    刘彻:活该受那屈辱!

    魏武帝:万死不足赎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