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五章 鹰愁涧遇龙
    焰焰斜辉返照,天涯海角归云。

    千山鸟雀噪声频,觅宿投林成阵。

    野兽双双对对,回窝族族群群。

    一钩新月破黄昏,万点明星光晕。

    西行的队伍里,自从有了孙悟空的加入,李治就变成了一个好奇宝宝。

    层出不穷的问题,只要是他能想到的,都会拿来询问孙悟空,搞得猴哥只想着到处化缘去。

    小师弟,俺老孙当年学艺的时候,如果有你现在一半的用心,也许就不会只学了这点儿本领了。

    经过了当年的大闹天宫,更有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孙悟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头脑一热不顾一切的猴子了。

    大师兄,你还不知足啊?三界之内天上地下,何人不知道你的威名啊?

    就拿这十几天来说,你教给小弟这些法门,倒是让小弟更像一个‘神仙’了,可惜,我还是没有飞举的功法。

    离开五行山已经过去十几天了,却始终在无名的大山里行走。

    好在有孙悟空和李治在,他们既不会迷失方向,更不用担心遇到什么危难。

    平静的旅途,正好借着这个空档,李治向孙悟空学了不少的法门。

    像什么隐身术避水诀洁身咒等,甚至孙悟空还传授了李治五行遁法,也算是多了一条保命的手段。

    孙悟空也知道了李治的真实身份,这一点儿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是一个曾经连玉皇大帝都不放在眼里的男人,区区凡间一个国家的亲王,孙悟空更不会另眼相待。

    倒是在传授李治的同时,好好地让孙悟空过了一把当师傅的瘾。

    可惜,李治的境界太低,孙悟空每次跟他切磋都不敢放开,打得也忒不畅快。

    好在李治如今也算是同阶中力大无穷的存在,就算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他都能勉强耍两下子。

    可惜,远远无法做到孙悟空那样举重若轻驾轻就熟。

    跟孙悟空混熟了,李治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大师兄,小弟看你的境界,怎么只有‘玄仙’巅峰?你是重伤未愈吗?

    李治也算是精通医道之人,可是,凭借他的道行,却无法解释孙悟空现在的状况。

    咳咳,不瞒小师弟说,俺老孙最厉害的时候虽然只是太乙金仙,普通的大罗金仙都未必是我的对手。

    当年赌斗输给了如来,被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有那副金贴在,俺老孙动不得半点儿法力。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老孙的境界竟然在不断地下落,以致于目前跌落到了玄仙巅峰的境界。

    孙悟空所描述的现象,李治暂时无法理解,却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深地落寞。

    大师兄莫要灰心,西行路途遥远,你我兄弟正好借机好好修炼一场。小弟也争取混个神仙当当,哪怕只是个‘天仙’呢,大师兄自然也能够恢复往日的风采。

    李治也终于明白了,为何西行一路,孙悟空很多妖怪都降服不了,原来他的实力早已大打了折扣啊。

    玄仙跟太乙金仙,那可差着好几级呢。

    玄仙之上是金仙,金仙过后才到太乙境,而太乙境又细分为太乙真仙太乙玄仙和太乙金仙。

    也就是说,如今的孙悟空比起当年全盛时,足足跌落了四个大境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啊。

    孙悟空真正拿手的功法,其实只有三个,地煞七十二变筋斗云和大品天仙诀。

    而火眼金睛法天象地和身外化身,算是他最熟练的三大神通。

    当年学艺二十载,他也只是粗通了地煞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所谓的棍法都是在无数次打斗中自行体悟的。

    而大品天仙诀,本是直通大罗的功法,可惜,猴子性急没耐性认真的打磨,始终都没能突破到大罗。

    小师弟,飞举之术老孙也只会‘筋斗云’,这个是没办法传授给你的,我观你所学功法,也未必在‘大品天仙诀’之下。

    倒是‘地煞七十二变’,如果小师弟有兴趣,老孙可以传授一些的,也好让你到时候躲避那‘三灾’之难。

    李治自然高兴万分,不过他也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自己本身就有了神秘的沧溟诀在修炼,又莫名其妙地多出了两套枪诀嗜血和灭神,更有刚刚从孙悟空这里学来的诸多小法术。

    李治就特意挑选了与五禽戏相配合的五种猛禽来学,也就是说,掌握这几种变化之后,今后再次施展五禽戏,那就是真虎真鹿真熊真猿和真鸟了。

    法门容易掌握,关键在于自身更多的练习和领悟,李治却没来由地变成了一个修炼的痴儿,深入其中无法自拔。

    族叔大师兄,前边就要走出大山,到达人烟聚集之处了。我所修的诸多法门,尚有一些未通之处,需要多加练习。

    以我之见,不如你们在前边先行,我且留此闭关。反正就是西去的路,大师兄也可以留下一些记号,方便我在后面追赶。

    只是小子这样做有些失礼,不能时时在族叔身旁侍奉了

    如果说一开始叫声族叔,只是为了行事方便,或者碍于唐僧跟李世民的兄弟之交。

    那么,相处了这么久,李治也慢慢地对唐僧有些了解,很是敬重他的毅力和人品,这声族叔叫得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是李治矫情,的确他如今修炼的不能让世人看到,否则一定会惊世骇俗的。

    谁能见得一会儿变成老虎一会儿变成黑熊,一会儿弄火又一会儿避水的?

    李治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是有些过意不去,说好了要陪着一起西行的,这才刚刚走出几千里地啊。

    阿弥陀佛,九郎不必如此,贫僧是西行取经的,你跟着来本就是为了增长见闻,多多习练本领。

    如今有这么好的机遇,贫僧为你高兴还来不及呢。山中空旷少人,正好用来修炼玄功,你且安心在此就好,不是还有你大师兄在嘛。

    孙悟空也过来安慰李治,他很是欣赏李治这种刻苦好学的态度,想当年自己遇到喜欢的功法,不也是昼夜不停地练习吗?

    更是给了李治一根猴毛,告诉他只要拿着这根猴毛,就不会跟丢他们的行踪。

    唐僧和孙悟空继续西行,而李治却暂时留在了大山中。

    觅得一处人迹罕至的山顶,李治略施手段,平整出一片开阔地来,扎下了营帐。

    破妄金瞳扫视方圆十里,确定四周无人,李治第一次将识海中的黑白少年给召唤了出来。

    见过本尊——

    看着面前一同行礼的两人,李治感觉怪怪的。

    这就像是自己在照镜子一般,而且一下子还是两个,一黑一白。

    无需多礼,你我本是一体,切莫生分了。我观二位道友一文一武装扮,不若就以此各取一个名号吧,就叫‘墨文’和‘纯武’如何?

    多谢本尊赐名——

    黑白二少再次躬身致谢。

    名字,也就是一个符号而已,况且又是本尊所赐,这二人自然不会拒绝。

    此处大山人迹罕至,我欲在此修炼一段时间,你二人也可在一旁修行,同时为我护法即可。

    对于自己的分身,李治自然不会藏私,就把孙悟空过去十多天所传授的诸多法门,悉数传给了墨文和纯武。

    李治平整出来的开阔地,足够三人使用,他如今是化神境界,骤然学的诸多法门,还没来得及好好地打磨沉淀。

    而墨文和纯武两个分身,却只有元婴后期境界,这让李治很是不解,难道是因为有两个元婴吗?

    修炼的日子是枯燥的,修炼的日子也是过得最快的。

    与唐僧他们分别时,不过五月初,如今却已经到了深秋时节,半年多时间过去了。

    你二人虽然分为两体,于修行一途却奇妙地‘一为二二为一’,如此一来也有利有弊。

    也就是说,这二人的修为必须是齐头并进的,一个人修炼所得势必与另一人均享。

    看着面前的墨文和纯武,李治很是感慨。

    半年时间过去了,这二位也正式突破了元婴后期,同他一样达到了化神境。

    最关键的是,他们二人的配合默契程度,远比跟李治要高明太多了。

    尤其在两人联手对敌的时候,那也许都不该叫做配合,就像是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一般。

    二人联手与李治徒手相搏,李治尚能游刃有余,如果二人动用了嗜血和灭神二枪诀,李治就有些手忙脚乱了。

    枪法他也都会,苦于一时没有合适的兵刃,与墨文和纯武手中的黑白二枪战在一起,却是要吃很大亏的。

    好在如今的李治力大无穷,徒手硬接两人的枪法,只要避开锋利的枪头,五百招之内也不会落入下风。

    你们二人还是到我识海中去吧,如今我们的修为依然不够看,如果遇到危险,你们两个也能作为杀手锏,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如果你们二人致力于学枪,不妨多多观摩一下识海中那柄高悬的枪,我总觉得它极不简单。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切记不要惹恼了它。

    虽然,李治也不清楚那柄诡异的枪,究竟是什么来历,却也不妨碍他对那位的推崇。

    有时候,有那柄枪停留在自己的体内,李治居然还会有些莫名的心安。

    半年的时间,足以让李治将他从孙悟空那里学到的诸多法门融会贯通,沧溟诀第二层也更加的凝实,再闭关下去也长进不大。

    李治就出了无名大山,原来他乘坐的那匹黑马,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李治也不以为意,迈开脚步向西而行。

    如今的李治,虽然没有专门的飞举之术,平地而行,一步踏出也能出去十余丈,款款而行,速度焉会在奔马之下?

    五日之后,便来到了陈家。

    可惜,如今的陈家只有陈老丈夫妇二人,李治问起唐僧师徒一事,陈老丈自是唏嘘不已。

    李治给他们留下了两锭银子,问明路径,再次西行。

    说来也神奇,每间隔数十里地,李治身上带着的那根猴毛就会闪烁个不停,按照孙悟空当初的说法,这是他在附近设下了禁制。

    但凡李治手中的猴毛到达禁制方圆十里的范围,猴毛就能自行闪烁,预示着李治并没有走错方向。

    又向西走出了十天,李治以每日不低于三百里的速度,初冬之时到达了一处险山。

    正赶上山中落雪,朔风凛凛,滑冻凌凌,随处可见悬崖峭壁崎岖路,迭岭层峦险峻山。

    蛇盘山鹰愁涧——

    看到最高处的山石上,镌刻着六个大字,李治也终于知道他来到了什么地方。

    侧耳倾听,果然有水响声。

    翻过两道山梁,终于见到有飞瀑挂前,瀑下有潭,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

    可惜,此处已经没有了那条玉龙,李治却也能感觉到周围浓浓的水灵力,不次于河伯府中。

    哎,早知道就来此地闭关了,不知要好过之前的无名大山多少倍啊!

    看到这泓清澈无比的涧水,李治也终于知道此处为何叫鹰愁涧了。

    这真是一条特别的河,河水太过于清澈,鸦鹊从上面飞过,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便认为是同群之鸟,投入河水中去寻找同伴。

    因此,只要从河面上飞过的鸟类,都会被淹死涧中,就像莫名其妙的自杀一样,真的是涧如其名,是一条让老鹰都发愁的涧。

    而李治看到了鹰愁涧,第一感觉却是清冷安静和孤寂。

    幽谷深涧,什么都没有,只有流水的声音显得格外的洪亮,在山谷中回响,也是一派宏伟的空寂之感。

    李治不自觉地盘膝坐下,任凭雪花飘落在头上身上,却又马上化去,贪婪地吸纳着周遭的水灵气,体内高速运转沧溟诀的第二层。

    风停雪住,

    日落月出。

    你是什么人?

    李治不自觉在鹰愁涧旁打坐了三日。

    突然,涧当中浪翻波涌,竟然从中飞出一个人来,厉声质问道。

    这一下,可把李治吓得不轻,此处明明已经是无主之地,怎地还飞出一个人来?

    李治定睛一看,确实是飞来一人,而且还是一名女子。

    只见她上身穿着粉色上衣,下身罩着长裙,藕臂雪白,腰间点缀着翠绿色的腰带。

    头上戴着一根玉簪,李治不知道的是,这根玉簪在关键时刻可以变成寒冰剑。

    往脸上一看,大约有十五六岁的样子?

    虽然问话的声音冷冰冰的,模样却长得很是俊俏,两只大大的眼睛呼扇呼扇的,即便是在质问,更多的却是好奇。

    这位姑娘,在下只是一个过路之人,见此处山水别致,不免贪恋了几眼。不知姑娘为何也在此处,而且还是从涧中而出?

    这女子有疑惑,李治更有疑惑呢。

    此处明明就是小白龙受罚之处,算时间早就被唐僧收去当坐骑了,怎么还会有人在呢?

    过路之人?此处‘蛇盘山鹰愁涧’,乃是我龙族属地,你一介人族修士,怎么会来到这里?

    那女子看来对李治的回答不是很满意,又咄咄逼人地问道。

    听完这女子的话,李治更愣住了。

    什么叫我龙族,难道自己面前的也是一条龙吗?

    姑娘,在下唐九郎,本是大唐之人。前些时日,我家族叔在此处收得一位徒弟,乃是西海龙王三太子敖烈,同证西天。

    如此算来,在下与那敖烈三太子也算是师兄弟,我这么说,不知姑娘可还满意?

    既然对方自称是龙族之人,李治索性打蛇随棍上,直接表明自己跟小白龙的亲密关系,虽然二人还尚未谋面。

    什么?你说你是那唐僧的族侄?好,好的很啊——

    姑奶奶是奈何不了唐僧,可你一介人族的小修士,还是一个‘天漏之体’的修士,恐怕先天境界都不到吧?

    我三哥被你族叔抓去做了坐骑,你这个小修士,就留下来给姑奶奶当一个宠物吧——

    说着,那女子冷哼一声,左右手一分,单掌直击李治的面门。

    哦,天仙境界嘛

    破妄金瞳之下,对面那女子的修为境界一览无余。

    比李治足足高出了两个境界,也是到目前为止,一路所遇到的高人里,跟李治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

    啊,姑娘姑娘且莫动手——

    李治一边狼狈地左躲右闪,一边嘴角漾起浅浅的微笑,没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