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九章 眉山苏氏
    咸平十三年,七月。

    柳三变踏上朝廷水师的大船,以随军官员的身份驶向远海。

    他作为大宋朝中,少有的水陆双修的年轻子弟,自然得到了朝廷的重点提拔。

    按照预料,朝廷水师前往开路,若不能成,至少也要将人活着带回,显然是打算以国库的开支来积累航海的熟练度。

    柳三变的身旁,是吴国公府上的一位钱家公子,其名钱寅。

    二人分别代表着朝廷和钱家,意义颇大。

    ……

    不只是朝廷,就连民间也对此事关注颇多。

    千百年以来,大海在人们眼中,素来是天地之极的象征,浩浩汪洋,无边无际。

    当真的踏出这一步开拓未知的旅途时,不只是朝廷,就连生在当世的百姓,此刻同样多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使命感。

    这是一个时代,一个海洋兴起的时代。

    西北军中。

    种平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已经升任一军校尉。

    不过他这军与西北军尚有差距,因为这军中的士卒,无一不是他亲自招来的,这是大宋武院动用了不少关系,才给种平争取到的建军机会。

    种平除了自己招揽人才,甚至还将武院中的数位同门也招揽过来。

    这其中最典型的,当属一位名叫范伯纯的。

    此人中进士时正好赶上武院建立,于是又加入武院,成为这武院中第一位进士出身的学生。

    范伯纯历经蹉跎,辗转各路,最终来到西北军,打算与种平一同重塑西北。

    这日。

    二人在城中,正好得到水师出海的消息。

    他们知道这些人口中提及的柳三变,正是自己熟悉的那位同门,眼见对方竟然能参与到如此伟业中,心中既有几分欣慰,然而更多的却是奋发之意。

    “范哥,三变他若能平安归来,只怕成就会超过我们所有人。不知范哥是否有信心,与三变他一争高下。”

    范伯纯闻言微微一笑:“平哥儿,若无这气魄,我早就当进士去了。”

    “如今党项勾结西域叛国,吾等若是可以将其驱逐,未必不能比肩唐之高芝,封清,哥舒翰!”

    “哈哈,是极。”

    ……

    眉州,眉山。

    修文乡。

    这是前唐“文章四友”之一,苏守真的一支血脉繁衍之地。

    苏家大院。

    他们苏家算是方圆十里,最富裕的几户人家之一,苏老爹积累了不少家产和粮食,养活一大家子绰绰有余。

    苏老爹为人慷慨,乐善好施,在乡里有不小的威望。

    苏夫人史氏也是仁厚之人,而且出身眉州大家。

    夫妇育有三子,长子苏明澹性子耿直,与其父一样是宽厚之人,可惜读不进书。

    次子苏明涣,倒是有意读书,奈何天资一般,只能做到以勤补拙。

    苏老爹没少为此担忧,他一辈子经营,正是想着可以给老苏家培养一位媲美先祖的大文人。

    奈何,两字尽皆使人落空。

    直到三子苏明允降世,此子打小就表现出不一般的灵光,脑子无比好使,奈何全用在与爹娘斗智斗勇上。

    生性温和的苏老爹,硬是被幼子给逼成了一个揍儿能手。

    这日。

    苏明允又闲暇溜了出来,正好听到乡里的小吏来传报朝廷的消息。

    左右相邻劳作过后,相聚着讨论此事。

    “听说朝廷的水师已经出海,立志要找出扶桑之地。诸位,你们可看过海么?”

    “当然没有,这海可是会死人的,去不得。”

    苏明允熟练地找了位置落座,从怀里摸出一块铜板,向掌柜的要了一碗茶水,还有一小盘茴香豆。

    因为不喝酒的缘故,这价格倒也公道。

    这时一旁有个黄衫少年走来,熟练地在苏明允身旁落座。

    他朝着掌柜吆喝:“再添一碗茶水,记苏公子账上!”

    掌柜的闻言看过来,待看清此人的面容过后,露出一个揶揄的笑容,忙应道:“好嘞!”

    这模样端是无比的熟练。

    苏明允抿着茶水,没好气看向这人:“王方,你这可不厚道,又白喝我茶水。”

    黄杉少年王方闻言摇头,嘿嘿一笑:“苏公子此言差矣,纵观方圆十里,你苏明允最好的朋友是谁?”

    “可不就是我王方了!”

    他这自吹自擂的模样,给苏明允逗笑了。

    苏明允故作嫌弃,但眼角的笑意却出卖了他的想法,显然心情也很不错。

    ……

    当茴香豆上来,两个少年分着咀嚼,很少小心翼翼。

    这吃豆子的机会也不多。

    苏明允是看着今日热闹,才想要显摆一二,实则心里也肉疼不已。

    虽说他家中富裕,但苏老爹不是挥霍的性子,加之苏明允常年闹得家中鸡飞狗跳,自然不会给他多少零用。

    这几块铜板,还是苏明允好不容易从母亲史夫人处央来的。

    王方一口饮尽半碗茶,开口说道:“明允,我听说大宋武院的山长不久前离开缥缈山,最近正好到了眉山脚下。”

    “这海船之事,据说是有他经手的,不如咱们去瞧瞧热闹?”

    苏明允闻言面有意动,却是摇了摇头。

    “近日我大哥成亲在即,爹三令五申不许我离开乡里。王兄,抱歉了。”

    王方听罢表示理解:“谈婚嫁娶乃是终身大事,不仅要挑选亲家,还涉及到诸多的顾虑。一个不慎,都会耽误众生。”大风小说

    苏明允亦是感慨:“据说母亲早已替我安排过婚事,是城中大理寺丞程家的女儿。”

    “官宦人家,苏兄可有福了!”王方拱手道喜。

    苏明允闻言摇头。

    真要说起来,他这勉强算是占了父亲的好名声,以及外祖史家的便宜,方才有机会与这样的女子定亲。

    至于自己,苏明允心里明白,其实不过是一个烂人罢了。

    文不成,武不就,还喜欢到处乱窜。

    虽然苏明允早先一直宽慰自己,即便是诗仙李太白,他前半生不也蹉跎世间,毫无建树,挥霍家财。

    但他心里明白,最起码李太白还有一手剑术可以拿得出手。

    苏明允自己,当真是别无长处可言。

    王方见他神情有异,关切问道:“苏兄在想什么?”

    “我是在想,要是我这当爹的无用,说不得未来的子嗣都娶不到妻子。”苏明允半开玩笑道。

    王方闻言神色一凛,拍拍胸脯:“这个简单。苏兄,你我定下誓言,将来我王家生了女儿,嫁给你家一个。”

    “此话当真?算了,我当真了。”

    “苏公子,咱们可是最好的朋友,这男人说的话,一口唾沫一个钉,到死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