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六章 江山才人
    元和十三年,四月。

    北面的回纥发生叛乱,可汗被杀,叛军南下骚扰城池,消息传至长安。

    前宰相杜君卿家的孙子,杜牧之向朝廷献策《平叛十策》,并自请随军前往前线。

    靠着杜家的一众人脉关系,这《平叛十策》最终传到元和帝与宰相刘梦得手中,刘梦得更是大为赞赏

    元和帝随即下旨,允杜牧之亲往前线。

    历时半年,回纥叛军平定,杜牧之也因此名声大噪。

    ……

    文中书院。

    温钟馗与李义山二人互相交换文章,点评彼此的诗文内容。

    由于贞元,元和两朝的大力推崇,加之当年“八司马”留下的典故传闻,大唐诗文再度迎来了一个高潮。

    单单从文中书院的情况来看,门下弟子也随着当初八司马的风格,旗帜鲜明地分作三类。

    李常笑也是乐见其成。

    这诗文与治学是同一个道理,只有在不断的对立中才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他不时还会凭借自己的人脉,将一些辞官归隐的人杰请到书院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别开生面的宣讲会。

    这有些类似于后世的讲座。

    李常笑当初是最讨厌这些东西,但他又不可否认,若是真正将这些东西听进去,好处自然也是难以言喻的。

    今日的宣讲结束。

    一个相貌不甚清秀的中年男子走下台座,周围顿时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多谢李师!!”

    这男子似乎有些赧然,步子加快几分,直至到李常笑身旁,呼吸才重新恢复均匀。

    他名李长吉,同样是凉州李氏出身,不过血缘要追溯到高祖的时期,如今早已泯然众人了。

    然而,李长吉的诗文功底,哪怕放眼大唐当代,也是相当出彩的一绝!

    李常笑看向李长吉,淡笑道:“长吉,弟子们都很喜欢你,不妨留下。”

    “可……可是。”李长吉的语气有些结巴:“李山长,我相貌粗鄙,只怕会让书院蒙羞。”

    “没有什么可是。”李常笑摇摇头,直接一锤定音。

    开什么玩笑!

    这位“诗鬼”可是他从阎罗手中抢回来的,这才免于英年早逝的命运。【1】

    【6】

    【6】

    【小】

    【说】

    只不过,“诗鬼”二字仍然落于李长吉的身上。

    这一次却是单纯的因为其年轻时相貌丑陋。

    李常笑花了这么大的心思,主要也是打着充实书院班底的念头。

    李长吉其实本就没有拒绝的念头,见李常笑这么说,也顺水推舟应下了。

    “多谢山长抬举。”

    “你倒是无需介怀于相貌,”李常笑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不动声色指着学生堆中的温钟馗:“此子乃温大临的子孙,当初进学院时也受过阻力。”

    “可时至今日,他与李义山二人,堪称是我文中书院的双子星。”

    李长吉闻言看过去,果然见到温钟馗正被众人簇拥,俨然一副众星捧月的模样。

    俗话说的好,想要安慰丑汉子,只需要找到一个与他一般丑的。

    李长吉顿时一副受到鼓舞的模样。

    他满脸正色:“山长请放心,长吉定然不负山长的期望。”

    ……

    送走了李长吉,李常笑来到林间的一处别院,只有一位布衣青年正蹲在地上,手绘日月星辰的轨迹。

    这青年正是陈嵩伯。

    李常笑一直煞费苦心想将他引上“三教合一”,这小子倒也争气,不过数年就能将王演留下的“河汾之学”参悟了大半。

    “我这也算是勉强达成了目的,只可惜——”

    一想起杜牧之近来声名鹊起的缘由,李常笑的神情变得愈发古怪。

    “若是真让这杜牧之闯出一番名堂来,只怕子美的诗圣二字是难保了,将会变成诗中文圣,用以与诗中武圣区分。”

    大唐发展至今天,其中经历的这一番变化是李常笑无异于聊的。

    若是正史,他门下的一位位子弟均可谓之晚唐生人。

    这意味着大唐即将走向覆灭。

    只是,由于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偏转,大唐传至元和朝年间,历经九代天子,仍然兴盛不衰。

    这也让原本凄凉的世道,忽然之间有了一个偏向于盛世的转变。

    “当真是祸福难料。”

    李常笑喃喃自语,很快又退出了小院。

    ……

    时光荏苒。

    转眼到了元和十八年。

    温钟馗与李义山俱是中举,辞别书院前往长安。

    朝廷一记恩旨,将当年温大临留下一处的房产赐还,用作是温钟馗的下榻之所。

    这般礼遇纵观大唐前后二百余年,亦是少有的荣宠。

    ……

    鄠杜别墅。

    温钟馗正在家中备考,准备参加礼部的考试。

    府中只有他与几位老仆带着,平日荒僻,倒也是一个难得栖居之所。

    温钟馗如今得到过先祖的遗泽,心中自是生出了几分使命感,当要扬名立万,如此才能不负先祖与山长。

    正是春末,牡丹凋零时。

    这日,细雨朦胧。

    温钟馗正与往常一般温习书文,其中一位老仆前来禀告。

    “公子,有一位少女于门前躲雨,可要请她近来。”

    闻言,温钟馗眉头微蹙。

    他其实是一个十分喜静的性子,刚准备拒绝。

    这时院中的雨声忽然加剧,也不知道上天是发哪门子的疯。

    温钟馗摇了摇头,示意道:“将人请进来吧。”

    说罢就头也不抬继续温习书文。

    一刻钟之后。

    原本正埋头书写的温钟馗,他鼻子忽然吸了吸,嗅到一股浓烈的香气,不自觉地抬起头。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一位半身湿透的妙龄少女,手捧着一簇牡丹,脸色酡红,人比花娇。

    只是一眼,温钟馗有些失神了。

    直至少女轻“哼”一声,他这才反应过来,面露窘迫。

    “姑娘恕罪,多有冒犯。”

    “嘻嘻。”少女见他这窘迫的模样,捂嘴轻笑:“公子既会看得失神,这说明我长得好看,哪有什么恕罪的。”

    “对了,我叫鱼幼薇。敢问公子的名字。”

    “温钟馗。温文尔雅的温,震慑鬼祟的钟馗。”温钟馗连忙答道。

    鱼幼薇反复念叨这名字,一双眸子忽然变得明亮起来,惊喜道:“你是二甲进士,温钟馗?”

    “姑娘知道温某?”

    “我在下邽就学,听过你的名字。温公子,你会赋诗吧,咱们作诗想和如何?”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