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二章 突厥败走
    贞观二年

    正月不雨,至秋七月。

    对大唐而言,又是一个天公不作美的年头。

    贞观帝大手一挥,允许将今年的四成田赋留到下一年再上缴,同时广令刺史做好开仓济民的准备。

    十六位派遣大使奉令出京,巡游大唐国境,确保政令的施行与传达。

    与此同时。

    东突厥与西突厥联袂而来,再度侵犯边境。

    贞观帝勃然大怒,命徐绩与李药师分任两军主将,讨伐东、西突厥,势必举倾国之力覆灭。

    ……

    太极宫

    太上皇一副老农打扮,手里正提着一只细长的棕黄犬类。

    这是波斯国进贡的猎犬,贞观帝从里头选了卖相最好的一只犬王献给太上皇。

    太上皇掂量了片刻,顿时觉得无趣,随手将犬王丢到一旁,放它自由。

    犬王好不容易落了地,顿时如蒙大赦,逃命似的跳到裨将的怀里。

    裨将面露无奈,看向太上皇,称赞道:“上皇龙威不减当年,这生性凶悍的波斯犬王,到了上皇手中,便生生只留下一个‘犬’字!”

    太上皇闻言顿生几分嫌弃:“这畜生也配称王,太掉身份了。玄吉!”

    裨将神情一肃:“末将在。”

    “告诉元和一声,往后这畜生不可称王。”

    裨将心中腹议,知道太上皇意有所指,可面上相当干脆:“末将遵命。”

    太上皇点点头,又命左右将他的弓箭取来,五两支箭矢同时射出,最终却一前一后洞穿了靶心。

    这一手箭法当真是冠绝。

    左右宫人无不称道,皆言太上皇威风不减当年。

    太上皇这时望着手里的弓箭,眼中闪过几分留恋,下一秒再度开口:“玄吉!”

    “末将在。”

    “将这套弓箭交给陛下,要他派人送到西突厥的小混蛋手里。顺带转告一句:朕李定边,还活着。”太上皇负手而立,虽是农夫打扮,但说这话时却别有一种霸道。

    那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衣着和处境而改易。

    玄吉这次没有立即答应,因为他知道那弓箭是太上皇的随身之物,用了三十余载。

    他犹豫片刻,终究开口:“上皇。只要您的名字传到,那西突厥定然闻风溃逃,何必要搭上天狼弓。”

    “臭小子,这可是灭国的战事!”太上皇呵斥道:“朕若只是空口无凭,安能喝退狼子。”

    “末将明白。”

    ……

    仅仅只隔了一个月

    西突厥沙门可汗不战而退,率领突厥部族穿过天山,逃往草原的另一面。

    督战西突厥的徐绩当即调转兵锋,打算与东面的李药师合围,直接堵住东突厥的退路。

    高坎策马于徐绩身旁。

    他如今卸掉了骠骑府的差事,转而在徐绩身旁担任掌书记。

    掌书记一介文职,无论待遇还是机会,比起原本的骠骑府别将都要差上不少。

    但高坎清楚,“差”是对旁人而言的。

    这可是英国公徐绩的掌书记,光喝西北风,也能硬生生高人一等!

    毕竟徐绩的征战经验,还有卓远战略,哪怕放眼如今猛将云集的大唐,那也是单独的一个档次。

    这不,高坎现在就想不明白。

    他小心翼翼地转头:“大帅,高某尚有一事不明。”

    徐绩闻声看过来,笑着问道:“高小子,左右无人就无需客气,你且问吧。”

    “公爷,虽说西突厥退走,您就不担心是佯装。”高坎疑惑道:“兵法有云,兵不厌诈!”

    此话一出,徐绩脸上的兴味更浓。

    “没看出来,你这小子还苦心钻研过兵法,难怪!”

    徐绩笑了笑,将马背上的一把长弓拿出,指着长弓说道:“兵法固然恒常,不过太上皇却是变数。”

    “莫说你,本公听闻当年太上皇威震西突厥的事迹,也觉得惊骇。世上真有一人慑一国者?”

    “结果真的有。”

    徐绩说完,猛地策马向前冲去。

    左右亲卫早就习惯他的路数,瞬间追上了徐绩,只有高坎被落在后头。

    他眼神木讷,而后像是想到什么,一面策马一面发问:“公爷,既然如此,天狼弓不应该还于太上皇,您怎么说是被沙门可汗带走了?”

    “臭小子,咱们带兵的,最是要懂得变通。天狼弓与其便宜突厥人,倒不如归了本公,也不算埋没!”

    那一日,高坎终于明白了“变通”的意思。

    西突厥草原上。

    唐军的旌旗挥舞,宛如一团团坚黑质密的焰火,点亮了贞观大治的篇章。

    ……

    同年十二月

    两路唐军在阴山大败东突厥主力,斩首四万余,俘虏突厥族人十余万,收获了大量的战马。

    又过了半月。

    可汗牙帐被迫,东突厥席利可汗被擒,与一众王族子弟被压往长安。

    至此,突厥的势力宣告终结。

    ……

    贞观三年,元月

    贞观帝将席利可汗带到太庙,祭告俘获,继而命令将士押解席利巡游长安,历数其罪行。

    对长安百姓而言,这可是一个值得振奋的消息。

    在前吴时期,由于朝廷的疏忽,突厥南下给关内百姓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甚至还有家国的仇怨。

    可如今,一切的仇怨,都在这游街中得以释怀。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者自发朝着大明宫跪拜。

    “天子万岁!”

    “天子万岁!!”

    长安百姓的歌颂,一浪高过一浪,其场面堪比十年前大唐立国时的光景。

    贞观帝亲临城头,接受长安子民的跪拜。

    就连太上皇也少见地出来凑热闹。

    皇城上

    贞观帝朝着老父一礼:“儿臣拜谢父皇,若非父皇舍弃了爱弓逼退西突厥,此行征战未必顺利。”

    太上皇显然对他这番话不太满意,没好气瞪了他一眼:“少给朕来这套。英国公拿了朕的弓箭,你这当皇上的必须要赔回来。”

    “儿臣听命就是,”贞观帝面露无奈,显然是习惯了父皇的作派。

    但不得不说,他分明也乐在其中。

    世人常言天家父子无情,可贞观帝却真正从父皇身上感受到了难得的亲情。

    这也是他为何乐得尊奉太上皇的原因。

    太上皇可不管这些,得到贞观帝的许诺,他直接狮子大开口:“藩国进贡的奇珍异兽全归太极宫,另外汗血宝马,朕要一半!”

    “什么!”贞观帝听完之后脸当场绿了,苦哈哈道:“父皇,可否宽限些,这未免……”

    太上皇没有回答,而是默默伸出手,做出一个拉弓的动作。

    贞观帝知道,讨价还价是没有余地了。

    既然如此,他……只能妥协。

    不然,真的为了一些奇珍异兽与太上皇争执不成!

    虽说不会伤了父子的和气,但是魏文成那张嘴可真是把贞观帝给说怕了。

    ……

    贞观帝很快如约将答应的东西送来。

    太极宫

    太上皇与太子这对祖孙,正在逐一分拣贞观帝送来的东西。

    象牙、宝石、猎鹰,花豹……

    无论品类还是规格,光看着就让人眼花缭乱。

    太子足足忙活了大半天,才算是指挥着宫人将东西给收好了。

    他走到太上皇面前,眼底满是期待:“皇爷爷,孙儿答应的事可都做完了。”

    “怎么,还怕朕会赖你?”太上皇一脸嫌弃,不过却从袖口中又弹出一封信笺:“喏,拿去。”

    太子眼前一亮,熟练地接过,不过当他看到信笺的褶皱,眉头皱起:“皇爷爷,您又偷看孙儿与照娘的书信。”

    太上皇眉头翘得老高,看起来自信极了。

    “朕这是明看,小子。”

    “怎么,朕堂堂太上皇,不辞辛劳传递书信,连看一眼都不成了!”166小说

    ……

    太上皇这一句接一句,越说越有底气,反倒让太子陷入怀疑。

    那——是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