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六章 清君侧与勤王
    随着舒国公府案件的发酵,江东世家人人自危。

    抛开周氏本家子弟不谈,光是数代以来与周氏联姻的世家就不在少数。

    倘若静帝继续株连,恐怕九成以上江东世家都无法避免。

    ……

    眼见手底下的势力日益被蚕食,几个为首的江东世家坐不住了。

    昔日的吴郡四姓之一,朱家在楚州掀起叛乱。

    他们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大肆抓捕境内的北人官吏。

    这一做法很快陆续得到其余几家的响应。

    辟海侯陆氏在海州起兵。

    下邳侯陈师在泗州起兵。

    ……

    短短半月,建业近郊先后有六个州郡起兵反叛。

    静帝果断下旨平叛,同时调转矛头,开始抄没这些反叛的世家。

    北人臣子从中找到机会,暗地里发动北方士族中,手握兵权的将领南下勤王。

    一时间,承平许久的吴国南方,开始陷入战火硝烟。

    ……

    静帝二年,九月

    自打雷泽剿匪胜利之后,薛褒一张老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过,原因有二

    其一,当然是剿匪本身,这是足以夸耀的成绩,薛褒本人从中受益,获得一个“善用人才”的好名声。

    其二,向来有意与他争位的张赞中水贼埋伏而死,如今新任司马是薛褒的亲信,他在曹州的统治日益稳固。

    可是今日,在收到族中来信之后,薛褒的心情顿时不美妙了。

    如今李常笑有了寺院,再要召他上门不太合适。

    薛褒权衡片刻,决定登门拜访。

    白云寺

    李常笑在看完河东薛氏的来信之后,将原文还给薛褒。

    薛褒显然是对前几年的进京一事仍然存有阴影。

    如今宗族长老写信商议南下勤王,薛褒对建业有本能性的抗拒。

    他满脸忧愁的望向李常笑:“大师,如今这南下勤王,恐怕形势不见得好吧。”

    “确实不好,”李常笑点点头,接着道:“不过对河东薛氏而言,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薛褒一愣,连忙请教:“大师请说。”

    “一来如今北方武人势弱,你薛氏倘若出兵,于自身威望有益。”

    “二来自然是正统所归。昔日成袁篡新,三国灭成,一切皆离不得正统,这是大义所在。”

    薛褒听完,似乎理解了几分,试探性问道:“大师的意思是出兵?”

    李常笑摇摇头:“贫僧不过是建议,一切还是薛施主自行定夺。”

    薛褒早就清楚李常笑的尿性,自然不信这规划。

    他索性两手一摆,破罐子破摔:“大师觉得,派出多少人马好?”

    “披甲将士出五成,余下的留在州中,与二贤庄兵马相合,勉强也足以应对局面。”

    “好,”薛褒连理由都不问,干脆的答应:“大师可有推荐的带兵人选?”

    “薛施主的族弟薛奎,徐长史家的徐绩,二贤庄的王勇……”李常笑像是顺口溜一样,一下报了一堆名字。

    薛褒本来只想问问州中是否还有隐藏的人杰。

    李常笑说出这么多,对即将要用人的薛褒来说肯定是好事。

    不过他很快又郁闷了起来,表情有些幽怨:“大师,莫非我刺史府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杰?”

    饶是李常笑听到这话也愣了片刻。

    隐约好像明白薛褒的意思,本来打算说“没有”。

    可顾及到薛褒的面子,索性说的委婉一些:“薛施主手下的英雄不少,只是没到用武之地。施主既然问了,贫僧自然是举荐一些尚未出头的人物。”

    薛褒听到这番话,觉得有些道理。

    不过当他听到其中一个名字时,再度皱眉:“徐长史家的小子,才成亲不久吧。”

    “是否再过些时日合适?”

    李常笑也不分辨,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施主可以问问徐长史的意见,或是将徐绩喊来,说不得会有意外之喜。”

    “那好。明日正好府中设宴,将大师说的众人都召来,是骡子是马,届时一看便知。”

    薛褒虽然不太相信,但又担心宝珠蒙尘。

    他薛家起于微末,如今好不容易显达几分,却也不能忘了本。

    倘若几人真是千里马,薛褒不介意当一回伯乐。

    ……

    徐府

    徐绩送走了刺史府来人,随后回到自家小院。

    恰巧正妻罗氏款款走来,徐绩与对方寒暄一阵,继而问道:“信哥儿那小子在哪?”

    罗氏听是自家胞弟,俏脸顿生几分担忧:“夫君,可是阿信犯了什么过错。”

    徐绩见妻子像是被吓住了,伸手搂住她,笑着宽慰:“没什么。不过是有一桩机缘,看看信哥儿有无福分。”

    “机缘?”罗氏柳眉微挑。

    徐绩正好看见这一幕,顿时有些失神,恰巧罗氏转过头。

    四目对视,一种暧昧的气氛油然而生。

    徐绩到底是年轻,脸颊微微泛红,却还是强作镇定解释:“明日刺史大人设宴,考较州中子弟。倘若有幸被选中,有机会受到重用。”

    罗氏一喜,连忙脱离徐绩的怀抱,小步走进后院:“妾身这便去寻阿信。”

    感觉到自己被冷落的徐绩不由愣了神。

    良久,他摇摇头:“师尊说的没错,这女子变脸比翻书还快。”

    不过很快徐绩又疑惑起来。

    “师尊是佛门中人,碰不得女色,肯定是滴水未沾。不过这话术倒是一套套的……”

    ……

    不一会儿。

    有个十三模样的少年迎面跑来。

    望见徐绩,径直喊道:“姐夫!”

    “信哥儿。”徐绩微微颔首,见到这少年汗涔涔的模样,脸上多了几分欣慰:“今日又练枪去了?”

    罗信擦去额头的汗珠,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对。父亲在世时说过,枪法之道贵在勤奋,不敢忘记。”

    徐绩点点头:“刺史府设宴的事,你都知道了?”

    罗信满脸兴奋,而后郑重地行了一礼:“多谢姐夫举荐。”

    “终究是要看你自己,”徐绩叹了口气:“罗叔在世时就以枪法闻名,但愿你能让这罗家枪法再现昔日风采。”

    “罗信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