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四章 兵贵神速
    临安三年,二月。

    长安城

    各州郡豪族凡是打定主意相助长安长安的,都在这几日领着精锐抵达司隶。

    一军主将和谋士受邀进城,其余兵马驻扎城外的。

    最让人惊讶的,是益州的立场。

    来的不是州牧,而是蜀郡太守刘伶的嫡子,刘德。

    随行的还有云梦巫宗的三位庙祝,皆是罡气境的强者,两名外罡境和一名内罡境。

    益州牧张逋近来大肆修建汉中北部城防,连通汉中郡到巴郡的关隘,不受朝廷调遣,意图昭然若揭。

    奈何关中王急于备战诸侯,无暇顾及益州的乱象。

    好在蜀郡刘氏一族来投,虽说刘氏乃前汉后裔,但眼下也只有靠他们来制衡张逋在蜀郡的势力,确保司隶后方不受侵扰。

    权衡得失,关中王又施展了最擅长的画饼大法。

    承诺只要刘氏驱逐张逋,便将许好的“益州王”爵赐封刘氏。

    ……

    除却益州,荆州也有郡守携带兵马赶来。

    分别是南阳中郎将黄严,南郡太守韩渠,江夏太守黄宪。

    荆州牧则自顾不暇,需要整合荆州南面的郡县。

    关中王来者不拒,全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眼瞅着兵马集结,城外的旌旗横立,旗幡飘扬而纷呈,遮天蔽日,势不可挡。

    接下来只待征召的民夫到位,就可以正式动手。大风小说

    关中王是个有仇必报的,司马氏和袁氏既然趁他不在京时裹挟皇子出逃,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

    就先以河内司马氏开刀。

    临安三年,三月。

    关中王召见贾合与李焕,要他们发动骑兵,先行逼至河内。

    河内郡处司隶东极,北面隔隆虑山与并州相望,南面则是河南尹所在。

    按关中王的设想,由并州绕行上党郡,穿越隆虑山以南,直入林虑城,阻断冀州方向的诸侯。

    凉州骑兵先至河南尹,据守荥阳和敖仓,与河南守军一并自南面攻取河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朝廷大军主力受限于日程,加之民夫尚未补足,粮草优先供应骑兵。

    李焕和贾合并未推辞,皆领命退下。

    这是全军首战,胜负之数尤为重要,定要打得漂亮。

    二人纷纷派出凉州最为精锐的骑兵。

    并州方面是董颖麾下的飞熊军,董颖亲自率领。

    凉州方面是李焕麾下的鲁王骑,将者是马氏族人,马成。

    ……

    与此同时。

    河内郡,武德城

    司马氏的守军驻守城头。

    县衙,某处偏房

    诸葛朗一袭布衣,手中捏着一支毛笔,正在纸上洋洋洒洒题字。

    莫约半柱香的功夫,一纸习成。

    诸葛朗放下笔,起身到处走走,活动一下手臂。

    他的脸上俱是无奈。

    本想着投奔司马氏,应当是个不错的前程。

    可没曾想到,在世家底下熬出头,比他想的还要困难。

    投奔一年有余,至今还只是个掌管文书的佐吏。

    每日做些无关痛痒的抄录活计。

    若只如此,倒也乐得清闲。

    可要命的是。

    偶尔主簿大人兴起作赋,身为下属的佐吏还得赔笑,忍着恶心将一团粗鄙的文墨夸得天花乱坠。

    只因主簿是司马氏族人,要好生巴结,如此才有升官的机会。

    如果光靠巴结就能多个机会,诸葛朗也就忍了。

    但司马主簿比他想的还要无耻,不仅时常将诸葛朗的亲笔策论据为己有,而且明里暗里多有打压。

    显然打定主意要让诸葛朗当一辈子的工具人。

    诸葛朗那叫一个气啊!

    他恨不得撒丫子就跑,但自己的名字是登记在册的。

    只要司马氏不灭,他就没有另寻其主的可能。

    除非,武德城被攻破。

    想到这里,诸葛朗叹了口气,哑然失笑。

    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

    念头闪过,紧接着,县衙外忽然传来动静。

    诸葛朗面露疑惑,走了出去。

    发现县衙的士卒们正蜂拥着往外赶,县衙外头也是喊声连天,俨然一派乱象的模样。

    诸葛朗回屋取来佩剑,又将佩剑挂在腰间,喊住一个相熟的士卒。

    “葛兄弟,是怎么了今儿?”

    他近前的汉子转过身,神情急切,“南城门已破,主簿和县尉皆死,凉州骑兵入城,我等准备逃难了。”

    说到这,葛姓士卒想到平日里诸葛朗为人不错,于是又多叮嘱了一句。

    “诸葛先生是佐吏,只需出示身份,想来是不会为难你的。”

    诸葛朗颔首,执袖道谢,“多谢葛兄弟。”

    葛姓士卒赢了下,保全道了句“保重”,就匆匆逃命去了。

    诸葛朗留在原地,心下有些错愕。

    不过很快又恢复沉着。

    “既然上天助我,定不能错失机遇。”

    他思考片刻,一反常态走到县衙里屋的方向。

    作为主簿的佐吏,他很清楚城池舆图、官员名册、百姓户籍等文书的存放地点。

    攻城的一方是朝廷兵马,他们与叛军不同,图的是再度安治,而不是一味的屠杀和掠夺。

    既是这般,县衙文书的重要可想而知。

    当诸葛朗好不容易凑齐文书的时候,他如负释重地松了口气。

    知道投诚的倚仗有了。

    没一会儿,凉州骑兵冲入府衙。

    诸葛朗果断丢掉佩剑,老老实实地将文书呈上。

    至于读书人的体面。那是啥?

    活着不好吗。

    面对诸葛朗的顺从,凉州骑兵很是满意。

    本来就该这样!

    他们一路杀了不少自命不凡的蠢货,以为读过两本书就高人一等,还不是一刀的事情。

    很快,诸葛朗连同文书,就被带到凉州主将马成的面前。

    马成听过部下的讲述,也对面前这人产生了兴趣,询问他来历和官职。

    诸葛朗一五一十交代。

    别看平时憨憨的,可到了关键时刻,诸葛朗是懂话术的。

    知道对方提起兴趣,于是将出身到现在的经历,全都交代了一遍。

    其中就包括流民的遭遇,还有上山耕读的日子。

    他没有士人的孤高和自恃,所以这一切在马成看来都是很接地气的。

    而后马成取来从司马家缴获的名录,核验诸葛朗的身份,基本排除了他的威胁。

    在后者表示愿意弃暗投明后,马成便将恢复城中秩序的重任交给他。

    这也是变相给予机会,只看诸葛朗能否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