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七章 再回咸阳
    药铺是间木质小筑。

    前屋用于看诊,后院留于主人家。

    行至堂前,李常笑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药味,像是药浴的方子。

    他眼前一亮,当即细细分辨。

    这不品不要紧,细品竟察觉出几分熟悉,这…似乎与卢太医传授的扁鹊医方有些同工之妙。

    心里想着,脑海中的方子脱口而出。

    “生半夏四钱,艾叶四钱,红花三钱,马钱子四钱,王不留行八钱,海桐皮……”

    “小友!”

    还没等他把海桐皮的配量说出,药铺里走出一个头戴尖帽,精神矍铄的老叟。

    方才的声响正是源自老叟。

    李常笑闻声转头,像是反应过来了,“老丈见谅,是我鲁莽”。

    老叟顿时笑了起来,“小友再不停下,老朽这秘传可就露底了。”

    随后,李常笑道明来意,此番是求教治疗疫病的方子。

    来时他就打听过,这方圆数百里的城池,就数这位栖居武陵的老医最擅此道。

    李常笑的请求老叟并未拒绝,不过他也看出了李常笑所学不浅,便提出交流医术。

    对此,李常笑自无不可。

    接下来的一月。

    白日,李常笑与老医师一起坐堂看诊。

    夜里,二人互相印证医术。

    李常笑将他这些年炼药和行医的所得讲出,老医同样把家中珍藏的古籍拿出来供他参考。

    两人本就投缘,这一来二去,更是有了忘年交的意味。

    这么说其实不太恰当,毕竟李常笑也年过五旬,他们说不得还是同辈呢。

    不过些许细节无伤大雅,为了避免吓着好友,李常笑选择隐瞒。

    随着交谈的深入,李常笑也摸清了老医师的路数。

    他并不是所谓的武陵蛮,而是瑶人的一支,归属于瑶医。

    这就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卢太医的传承会与他对上了,因为扁鹊也是瑶人。

    二者归本同源,却又有所差异,彼此间能够相互印证和完善。

    元始四年,四月。

    李常笑辞行。

    老医并未挽留,显得很是豁达。

    临走前,他将自己“望眼辨病”的心得交给李常笑。

    作为回报,李常笑同样把几经完善的百草随笔抄本送给老友。

    人生不过数十载,萍水相逢,残生未必相见。

    告别了老医,李常笑踏上返途。

    元始四年,五月。

    李常笑重归南山。

    同月,元始帝组织关中秦卒,向西征讨羌人。

    消息传出,不少人痛骂元始帝不惜民力,穷兵黩武。

    李常笑知道,错不在元始帝,而是军功爵自身弊病所在。

    天下承平,大秦军士无功可立,全军上下不免涣散。

    仅是最近几载,就有不少秦将触犯秦律,夺职受罚。

    长此以往,对秦军士气也是相当大的打击,一个不慎可能导致士卒哗变。

    哪怕是元始帝,他也不愿冒这个风险。

    元始四年,六月。

    李常笑依照玄黄的描述,以他居住的扈阳岭为中心,布置了大阵。

    足足十日,李常笑才将大山的铭文勾勒完成。

    最后,他回到草庐,将自己的血滴在蛟龙鳞甲上。

    下一秒,那鳞甲金光大显,他体内的玄黄随之涌出,朝着高山深处遁隐。

    “这算阵成了吧。”

    李常笑有些不确定,但玄黄已经离体,再要考虑显然无意。

    为今之计,还是沉下心修炼吧。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转眼到了元始六年。

    这日,一股磅礴的威势自草庐中传出,约莫持续了半日,才有消退的迹象。

    不知过了多久。

    草庐走出一人,身高近八尺,穿着一袭浅灰色衣袍,头束简易的竹簪,青玉缎带,墨眉似剑,仙气逼人。

    李常笑轻拢宽袖,细细感应周身游走的内力。

    足足三千年,竟是能与昔日楚国的神龟相提并论了。

    正想着,草庐的蓬顶忽然传来动静。

    一个约莫三尺径宽的白龟正悠悠靠近,圆溜溜的眼睛里闪着狡黠而智慧的光。

    李常笑轻轻一招手,那硕大的龟身就被他单手拿捏。166小说

    听到动静,德顺从屋中走出,正好目睹眼前这一幕。

    他有些惊喜,“王爷,您可出关了!”

    李常笑颔首表示认可,继续道:“德顺,准备收拾,明日回咸阳。”

    “喏。”德顺朗声应道,随后进屋。

    看着他的背影,李常笑的眼中闪过满意,随即两手掐诀,一根天机草落在他掌中变化,最后化作金光涌入脑海。

    “天机昭示,游魂千里”

    ……

    两日后,一辆马车到达咸阳城下。

    赶车的是年老的太监,坐车的是暮年的靖王。

    出示腰牌,守城士卒放行了。

    进了城,不远处就是街市。

    正值白日,大街上满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左右的小贩无时无刻不在搭起摊位,五花八门、品类繁多。

    迎面来往的行人如织,衣花淡月,有的砍价买卖,有的看看热闹,有的聚拢谈笑。

    李常笑坐在马车中,眉眼却是轻松了几分,且不论大秦如何,至少咸阳依旧如他去时那般繁华。

    一刻钟后。

    马车停在一座华丽的府邸前,上面赫然刻着“鲁王府”三个大字。

    守门的昔日靖王府的老卒。

    他见着面前的马车,有些难以相信地擦了擦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花,立即走上前,试探性地问道:“德顺公公?”

    德顺轻甩拂尘,微微一笑,“正是咱家。”

    得到了他的肯定,那老卒立刻激动了起来,就要上前见礼。

    李常笑正好掀开帘子,脸上带着笑意,“应五,替本王传禀吧。”

    “喏!”那老卒应五答道,中气十足。

    他转身打开府门,叮嘱下人勿要卿怠后,这才往院中走去。

    半晌。

    李常笑坐于正堂,细细品茗下人递过来的茶水,用以掩饰心头的忐忑。

    很快,屋外便传来脚步声。

    那步履分外着急,依稀还能听得下人担忧的呼声。

    不一会儿,一位青裳老妪到达门前,满头银丝格外显眼,看轮廓就知年轻时是个美人。

    才进来,她的目光就落在正堂那老头的身上,老头长得不甚好看,除却王袍华美,老得不成样子。

    可青璃一眼就认出,那是她侍奉了大半辈子的小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