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十七章 铁鹰锐士
    废易王死去的第二日。

    易王一系的族人都被从宗人府带出。

    宗籍已除,宗人府再关押他们便不合适了。

    秦皇室没有杀宗室的习惯。

    易王之死,那还真的只是个例。

    这些戴罪的族人,会被流放到北地郡。

    北地郡建了一座罪邑,就是专门安置他们的。

    至于流放之途,会有多少死于路中,这就不得而知了。<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

    李常笑唯一好奇的是,易王临死有没有透露出消息。

    他一死,现在最慌的反倒是诏狱中的冀侯。

    因为逆党的线索只剩他了。

    旬假。

    李常笑再度出府。

    这一次的目的不是别处,正是晋王府。

    晋王府坐落在咸阳西侧的扬亭坊。

    临近武安侯府所在的的德化坊。

    这倒是颇有深意了。

    武安侯年老,姑且可以视为隐居。

    可晋王正当年,府邸设在这等地方,怕是与流放无异吧。

    到了地。

    李常笑拉开帘子,缓缓步下车。

    一抬头,却天色不知何时又晦暗了。

    才至春分,耳畔的冷风吹过,呜呜的响。

    李常笑不觉捂了捂双臂,他不冷,但是这环境够冷。

    德顺上前叩门。

    不一会儿,便有管事的走出。

    见是靖王,当即拱手。

    “还请靖王稍等,容小的回禀主家。”

    李常笑点了点头。

    他今日前来未曾递帖,等上一会儿也是应该的。

    很快。

    管事的回来。

    他将府门大开,躬身做了请的姿势。

    大小侍女迎立在侧,引李常笑向里。

    晋王府前身也是犯官府邸。

    立府之初,工部官员又有修建,添其规制。

    从景色来说,比李常笑的靖王府要好上不少。

    华丽的楼阁环绕于莲池间,茵茵浮萍,碧绿而明净。

    在那莲池中,又立有一座石亭。

    石亭上,有一人背负双手。

    李常笑认出了,那便是晋王李常洵。

    恰此时,李常洵也转过头来。

    两人相距数百步。

    若是走远,还需绕着莲池再行大半圈。

    湖中的莲叶似有所感,竟沿岸至莲亭自成一道。

    李常笑兴趣顿生,当即朝着莲池迈去。

    一步踏出浮于莲池。

    盈虚走空,风生于脚上,如空而动,如尘而浮。

    整个人的身影宛若残影。

    湖面的莲叶倏地下陷,瞬息间又盈回原处。。

    李常笑御莲而行,飘忽如神,行如飞扬。

    刹那间,便到达了晋王身前。

    再看身后莲池,竟未起一丝涟漪。

    晋王眼中满是惊艳。

    待回过神,他朝着对岸吩咐道。

    “下去吧。”

    “喏。”

    晋王府下人领了命,纷纷退散。

    偌大的莲池,只余他二人。

    晋王拂袖引着身前的位置。

    “兄长请坐。”

    李常笑点了点头。

    掀起衣摆,席地而坐。

    晋王轻笑着,语气中带有揶揄。

    “兄长今日前来,不怕父皇猜忌你我。”

    “何出戏言。晋王隐士如莲,本王不过一闲散,何足陛下牵怀。”

    言罢。

    李常笑举起那杯凉了的茶水,一饮而尽。

    “兄长今日为何而来,”

    闻言,李常笑抬起手,在鼻尖煽了煽,似是确认什么。

    晋王神色微蹙,面上依旧挂着笑。

    过了一会儿。

    李常笑缓缓开口,目视着晋王。

    “当夜之人,是出自晋王府吧。”

    “兄长此言何意。”

    晋王面露讶然。

    “金吾卫,易王,诏狱。”

    晋王正欲开口,却被李常笑止住了。

    “若是先前还有疑虑,今日见了晋王方才确认。”

    他的语气颇为笃定,目光炯炯如烈阳。

    晋王依旧面不改色,淡然如素。

    李常笑继续开口。

    “是晋王右臂的檀香手串露了隙。老山之檀,质坚致密,历久弥香。当夜遁逃之人所携檀香,与晋王一致,该是出自晋王府上。”

    闻言,晋王脸色终于是变了几分。

    最后化作了一声叹息。

    “终是瞒不过兄长之眼。”

    紧接着,他悠悠站起,朝着李常笑执了一礼。

    “兄长可是要禀于父皇。”

    说这话时,晋王将头抬起。

    幽暗深邃的眸子,冷若寒星,飒飒寒气铺面袭来。

    连带着雾中的云气都被亭中的萧肃凝固住了。

    李常笑对此视而不见,顾自缓缓起身,随意道。

    “此事与我何干,禀之又于我何益。本王素来不做无益之事。”

    闻言,晋王的面色稍微缓和。

    还不待他开口,李常笑的声音再度传来。

    “此地有晋王与本王便足矣,岂容他人侧卧。”

    说罢,李常笑轻轻抬了抬脚。

    磅礴的内力爆发而出。

    内力顺着脚跟传至莲亭底下。

    “扑通扑通!”

    数十道落水声传来。

    原来莲亭底下竟是空心的,事先还埋设了伏兵。

    李常笑朝着池面看去。

    有数把银亮的长剑漂浮在上。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莫非这是铁鹰锐士?”

    晋王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

    “兄长高见,此兵卒效之。”

    李常笑回过头,看向晋王的眼神多了几分异样。

    列国皆有精锐。

    魏有武卒,赵有胡刀,楚有申息,燕有辽坚。

    而独属秦人的,便是铁鹰锐士。

    只是,最后一支铁鹰锐士在灭齐的时候覆灭了。

    与齐国的“技击骑士”同归于尽。

    铁鹰锐士覆灭,连带着黑冰台也被裁撤了。

    这才有了金吾卫的上位。

    晋王重新操练铁鹰锐士,所图非小。

    李常笑重新坐下,颇为随意地问道。

    “这操练之法,晋王自何处取得。”

    “得自武安侯。”

    李常笑愣了下,倒是很快理解了。

    武安侯年近九十,戎马一生,与铁鹰锐士必是有交集。

    持有操练之法,倒也不奇怪。

    只是李常笑依旧疑惑一点。

    铁鹰锐士既是如此强大,为何先代秦皇会裁撤。

    他也不见外,直接向晋王抛出了疑惑。

    晋王很认真地思考了一阵,回答道。

    “尾大不掉。”

    “何解。”

    “铁鹰锐士俱是万里挑一,百战不死之辈。杀伐之兵愈烈,末大必折,先皇恐之。”

    李常笑可算是听懂了。

    秦皇室担忧的,竟然是无人可以压制这批兵卒。

    他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晋王正好也看向了李常笑。

    脑中回想起方才那一脚的风华。

    眼睛瞬间一亮,当即起身。

    “还请兄长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