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一章 仁祖子孙
    王爷是想说辽王的事吧。朱尊潜册封辽王世子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尽快办理,但是

    但是什么?

    我们商议下来,希望将来朱尊潜去中都凤阳居住。

    去中都凤阳?朱术桂大感意外,宗室只有犯了法,才会送中都凤阳圈禁,好端端的为何要去中都凤阳?

    凤阳有太祖之父仁祖淳皇帝的皇陵,甲申之前是有留守司掌管的。但想必王爷知道,清人占据凤阳之后,对当地破坏不小,等将来光复了,总得有个仁祖的子孙,到当地重修皇陵,四时祭祀。

    许先生的意思是说,由辽王出任凤阳皇陵奉祀官?

    是的。王爷刚才也说,宗室子弟不能务农经商,除了读书,那就是奉祀先祖了。

    这朱术桂发现许纬辰用自己刚才的话来应付自己,多少有些上当受骗的感觉。想要反驳自然是不太容易,因为太祖系的亲王只有鲁王和辽王两支了,鲁王功劳大,位次靠前,留在南京奉祀孝陵理所当然,那辽王就只有去凤阳了。自己若是推三阻四,反而显得贪慕南京繁华,落人话柄。

    许纬辰见朱术桂不反对,便继续说道:《宗藩条例》会有一些修改,王爷稍安勿躁,朝廷总不至于亏待大家的。这份方案我这里还有底稿,王爷只管拿回去细读,若有意见,随时告诉我。

    朱术桂听许纬辰如此说,显然是有端茶送客的意思,也不再久坐,拿起文稿起身告辞。许纬辰不敢怠慢,一路送出总督衙门外。

    朱术桂自管自回府,许纬辰站在总督衙门大门口四下里环顾,心想昨夜大风大雨,如今是一地的树叶,不知道百姓家中,是不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看了一会儿,准备转身回办公室,却见马心如急匆匆地向皇宫方向走去,连忙大声喊住。

    你急着去宫里吗?

    是啊。昨晚不是突然下大雨嘛,和妃和皇三子都受了凉,今天早起就发烧了。马心如显得有些焦急,这不是要我去看看皇三子的病情嘛。

    感冒发烧虽然不是大病,对古人来说也不是小事,尤其是孩子。那你赶紧去吧,有什么情况记得和大官人婧婧姐商议。

    好嘞。马心如转身,快步向皇宫走去。

    回到办公室,沏了一杯茶,茶水凉下来刚喝了一口,有通讯兵进来说,项绍宽召集紧急军事会议,要军机处的其他人都去参加。许纬辰赶紧招呼陆希星等人,一起跟着来人上了马车,走了足足两刻钟,到了城北军营。

    会议的内容令人大感振奋:项绍宽宣布,收到刘国轩的战报,明军和吴军趁着水势进军,在长沙附近大破清军,击毁清军十几座军营,击沉和缴获船只上百艘,图海与部下数百人坐船逃亡,其余部众伤亡难以计数。林兴珠趁势率领水师重夺洞庭湖口的重镇岳州,离武昌仅一步之遥。

    这仗打了好多天了吧,怎么一直没有消息,今天却忽然有了大消息?陆希星的问题也是大家想问的。

    我们也是刚刚收到急报。蒋一正解释道,刘都督在军报里说,这次长沙战役,是趁着湘江和洞庭湖洪水的机会发起的,虽然我军准备充分,大获全胜,但连续两个月都是在洪水泥泞地带作战,行军迟缓,更不要说把军报及时送出来。所以,干脆等到战役结束,再派船沿长江东下,将军报送过来。

    原来如此,那图海逃去哪里了?

    图海残部向荆州方向逃跑,至于最后是在荆州固守,还是连荆州也放弃了,直接逃往川中,那就不清楚了。

    那刘都督下一步有何打算?郑克臧问道。

    刘都督说,军队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因此趁着洪水退去,准备在岳州先行休整,派人探知图海的去向,再作定夺。

    克臧,你觉得刘都督的想法如何?项绍宽忽然问郑克臧。

    理当如此。郑克臧对刘国轩的想法表示赞成,体恤士卒,张弛有度,为将者不可或缺也。

    项绍宽微笑着看了看郑克臧,显然对郑克臧的这个回答十分满意。

    对了,关于洪水造成的损失,有没有报告?许纬辰对当地形势的关心超过对战局,因为战局自有参谋室维持。

    没有报告。蒋一正摇了摇头,军报里只有一些笼统的说法,比如’千里泽国’’百姓流离失所’等等,但是没有任何具体的数字。

    这也难怪。湖广的地方官员都是吴三桂在世的时候委任的,他们是忠于吴世璠的,也想不起来向朝廷报告灾情。洪诚丘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究竟是什么原因。

    老许,你是有什么想法吗?项绍宽隐隐觉得,许纬辰不会无故问这个问题。

    是啊。许纬辰答道,你们看沙盘上的地形。长沙常德荆州和岳州这四个府之间,近乎菱形的地区,就是古老的云梦泽的南半部分。现在只有小半是洞庭湖,大半已经是陆地,有百姓居住。

    这有什么问题吗?洪诚丘不解地问道。

    因为湖区面积缩小,洞庭湖分洪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古代。像今年这样规模的大洪水,十几二十年就会来一次吧。

    所以你想趁这次的机会,清空当地的百姓,退耕还湖?许纬辰稍一提示,洪诚丘就反应过来了。

    许纬辰点了点头:没错。当地百姓围湖筑坝造田,不断侵蚀湖区面积,结果就是洪水无处宣泄,才会大肆泛滥。若是我们能让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一倍,那洪水出现的机会就会降到百年一遇,而且破坏力也会减小很多。

    许大叔,你说的退耕还湖,是不是驱离当地百姓,让他们去别的地方居住?郑克臧有些不解地问道,要百姓离乡背井,九死一生,恐怕谁都不会愿意吧?

    所以眼下就是机会。许纬辰把身子转向郑克臧,用柔和的声音说道,洞庭湖区大洪水,再加上刘都督和图海几番大战,当地百姓或者死于洪水和兵火,或者早已流落他乡,所剩无几了。我们只需要派官员到实地考察,划定分洪区的界线,界线以内禁止百姓进入居住耕种,那就行了。

    师父,您觉得这样可行吗?郑克臧觉得许纬辰的话好像是很有道理,但驱离百姓退耕还湖似乎又是闻所未闻,只能向项绍宽问计。

    嗯项绍宽想了想,说道,民政的事情你们政令室考虑,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之处:自古大泽容易出盗匪。北宋梁山泊的宋江,南宋洞庭湖的杨幺,都是利用大泽地形自守,割据一方。若是洞庭湖区再扩大,难免不出现盗匪。

    许纬辰摇了摇头:不大会。梁山泊宋江也好,钟相杨幺也好,虽然是据水泊自守,但离不开周围农业区百姓的支持。我们只要下决心清理分洪区内的所有百姓,就算你能占几个岛屿,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耕种,就没有粮食供应,连出来附近州县抢劫都不够,又怎么会有盗匪呢。

    也有道理。项绍宽表示同意,往往也就是只说这四个字。

    那派谁去呢?郑克臧见师父赞同,便接着问具体的问题。

    去的人还不能少。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朝廷要派人去犒劳三军,褒奖刘国轩等人,还要派人去见一见吴世璠,以示嘉奖。军机处顺便派人过去,考察地形,划定分洪区。许纬辰缓缓地说着自己的计划,现在是秋天了,长江水流平缓了,正好从九江再派一部分船前去增援。

    那具体的人选呢?

    我看,最好是少爷你亲自走一趟,去和刘都督当面商议军情。吴世璠那边还是让许缵曾去,他们是老熟人了。至于军机处嘛许纬辰转眼看了看洪诚丘。

    洪诚丘马上说道:你别看我了,我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