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3章 等待
    崇祯14年9月中旬

    清点了人数后,除了唐通那边的骑兵,西边城墙边,还有约800骑兵;

    步兵只剩余约3万人,其中,白广恩部剩余约2万步兵;唐通剩余约5000步兵;曹变蛟剩余约5000步兵;

    杨国柱确定战死;大同总兵王朴和蓟镇总兵朱国栋下落不明;

    二名随军太监和兵部派出的监军全部死亡。

    听到如此惨烈的消息,洪承畴拿起自己的剑,准备当场自刎,但是被身边的亲卫和曹变蛟挡住了。

    众人劝慰道,建虏骑兵太多,从未见到如此之多的骑兵;

    同时,丰台大营的防线未做好;

    最后,本来坚持下去就能防守成功,但出现官军临时溃逃,导致功亏一篑。

    洪承畴流着泪,自责道:“都怪我急于杀建虏,没有及时安排众人在丰台大营挖壕沟和壁垒,设置防线,才导致如此局面。”

    原来,洪承畴和白广恩返回丰台大营后,发现王朴、朱国栋及杨国柱率领的步兵,以及白广恩、唐通和曹变蛟的步兵营都没有好好构筑防线;

    一方面这些官兵的确很劳累;

    另外一方面是洪承畴不在现场,缺乏指令和监督,大家都有些放松要求;

    众人再次劝慰了洪承畴!

    但现在是该如何向朝廷和崇祯皇帝上奏折;

    洪承畴自认为自己这个蓟辽总督当得真是窝囊!

    最后,洪承畴还是如实地反映了战况。

    乾清宫

    洪承畴的奏折很快就送到了兵部、内阁和崇祯皇帝手中。

    第二天早朝,官员们炸开了锅!

    这次,大家恨不得吃洪承畴的肉,喝洪承畴的血;

    全然没有想过前二天,洪承畴还杀了接近2000个建虏,得到了皇上的嘉奖。

    崇祯皇帝很想咔嚓掉洪承畴,至少要让洪承畴进大狱;

    众官员冷静下来后,又想起了建虏的凶悍和历史上的三次建虏杀入京郊,便害怕起来;

    他们环顾四周,却发现只有洪承畴算得上知兵懂兵,带兵打过很多仗,于是又放弃掉了咔嚓洪承畴的念头;

    即使真想这么干,也得要建虏走了之后再说吧。

    在兵部尚书的提议下,决定对洪承畴、曹变蛟、白广恩、唐通等不作处罚,戴罪立功;

    对英勇献身的杨国柱予以加衔,并赐其儿子世袭锦衣卫百户。

    处罚结束后,大家最关心的是京城安危该怎么办?

    众官员没有合适的答案;

    于是,崇祯皇帝宣洪承畴进宫。

    乾清宫里,洪承畴再次悔过,愿以死报效大明、忠心于皇上;

    崇祯皇帝又从心里接受了洪承畴的大败。

    洪承畴提出的建议是:有他率领的3万4千精兵,再加上京城的各种守军,绝对能够抵挡建虏的各种攻势;

    他愿意以人头担保京城的安全;

    唯一担心的是如果建虏长期围困,京城的粮草是否充足。

    听完后,崇祯皇帝和百官充满了忧虑;

    目前,由于北方的经济彻底被天灾、流寇和建虏摧毁了,京城的粮食和银两全部依赖于江南,依赖于京杭大运河。

    建虏围困京城,则断了粮食的供应。

    尽管焦急,但是众人也想不出好办法;

    除非将宁远城里的兵、开封城的兵以及山西的兵全部调过来,才可能有能力与之一战;

    但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开封失守,宁远放弃、大同太原有危险。

    逼不得已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做此选择。

    于是,崇祯皇帝和众官员只能选择等待,等待时局的好转。

    承乾宫

    国丈田宏遇焦急地等待着“田贵妃”;

    一看到“田贵妃”从里屋走出来,马上说道“女儿,如今该怎么办啊?建虏已经围城了,外面的骑兵真多啊!”

    “不用担心!他们迟早会撤退的。”

    “女儿怎么这么肯定?你知道这次官军死了多少人吗?累计死了6万多人啊!”

    “哎呀,这也是没有办法!女儿也难过,谁指挥打的仗?”

    “洪承畴!”

    “洪承畴?”“田贵妃”想起了历史上的洪承畴,他不是投靠了清朝吗?21世纪网上都流传“忠君爱国洪承畴”的讽刺话。

    “女儿应该听说过的呀!他以前打仗不是很厉害吗?打流寇一打一个准,怎么打建虏就不断失败呢?”

    “这么说我还有点印象,他不是在松山打仗吗?”

    “松山打仗的是周铉。女儿上次怎么还为辽东将士捐3万两银子呢?”

    “周铉有些可惜啊!这3万两是收买皇上的心。”

    “女儿不是以前挺痛恨周铉的吗?”

    “是痛恨,但他毕竟是打建虏;这点上,我与他是一致的。”

    “女儿知道吗?京城的粮价又大涨,按照这样围困下去,京城迟早没有粮食吃的啦!”

    “父亲,你放心,建虏迟早要撤离的,还是李自成最危险。”

    田宏遇摇了摇头,似乎不解。

    嘉定伯(周奎)府

    这段时间,周铉的妻子李氏碰到周奎就哭泣、流眼泪;

    周奎心里很烦。

    他送去辽东的书信到现在都没有回音;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第二个儿子,最有出息的儿子已经死亡。

    而现在,建虏围城、京城里的粮食涨价、酒楼生意越来越差,让他很烦心;

    似乎事事不顺。

    今日,周铉的贴身仆人周强问道,周家护卫队招收了300多人,开销很大,而且粮价又在大涨,该如何办?

    周奎想都不想,肯定让周强辞掉他们;

    可周强又说,这是少爷周铉的安排。

    周铉的妻子李氏则跑过来,要求周强不要辞退掉他们;并说道,要再等半年,再做决定。

    周奎想呵斥李氏一顿,但一想到李氏孤儿寡母的,也就算了;

    更何况,还是李氏自己拿出银两,雇佣这些人。

    成国公府邸

    勋贵们再次见面了;

    这次大家的心情都很差,而且还带着害怕。

    大家喝着茶,沉闷了很长时间,成国公才说道:“诸位,生意差点就差点,不赚钱也没有关系,如今关键是活下去啊!”

    一侯爵道:“国公,如今我大明好像拿建虏一点办法都没有啊!连京城都这样轻易被他们围困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

    耻辱啊,真是耻辱!”

    另一侯爵则破口大骂道:“该死的官员,把好好的大明弄成这个乱样;

    如果建虏破城了,大家就等着一起死吧!”

    成国公插话道:“快别这样说!有的官员还以为我们这些人是蛀虫呢?”

    又一侯爵道:“国公,待这次京城围困的事情过后,我们得要组织起来,发点声音。

    对于朝廷官员的错误行为要限制限制。

    否则,这大明倒塌了,最倒霉的是我们这些人。”

    成国公摇了摇头,小声说道:“难啊!阻碍我们发声的固然有朝廷官员,但最大的障碍来自皇上啊!”

    前面那位破口大骂的侯爵道:“国公,我们不能是待宰的羔羊。我们要默默支持一下与我们能够同路的官员!

    比如说像周铉这种,有能力、开明、讲理、能够合作,还能打建虏的官员。”

    成国公点头道:“有道理!就这样办。

    这段时间京城粮价肯定要涨,诸位,如果可能的话,设置一下布施点,给穷人一些米粥。

    银子再多,也得要有命去花,对不对!”

    “对!”

    众人的气氛这次调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