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5章 朝野震动(2)
    崇祯14年8月初

    嘉定伯(周奎)府邸

    近日,京城官场和勋贵中不断传播着周铉又率领辽东将士杀了3280个建虏,但他本人和侍卫队失踪,而且很可能死亡的消息。

    周奎也听到这消息,他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

    虽然他很爱财,而且周铉不是嫡长子,以前也不受重视,但好歹他是自己的亲儿子。

    这大半年里,周铉可是给他带来了不少惊喜和银两;

    因为周铉的原因,他在勋贵阶层里也倍有面子;

    现在大家看周奎,再也不仅仅视他走了狗屎运,女儿嫁得好,然后一人得道,仙及鸡犬。

    而是觉得他生出了、教育了一个好儿子,很厉害的儿子。

    几乎所有的官员和勋贵知道周铉从怡春院搞了约200万两银子,还在辽东打死了几千个建虏。

    很多人暗自赞叹道:周奎这个儿子可真是不简单啊!

    前段时间,还传出周铉在辽东打了大败仗,主动放弃杏山、塔山,还让辽东巡抚和宫中太监丢了命;

    他当时吓得不得了;但想着还有周皇后,再差,皇上也只会让周铉坐牢,只要坐了牢,后面就可以出来了。

    但现在,周铉的人却失踪了;

    官道上的消息说,周铉死的可能性很大。

    大哥周鉴也很着急,本来想着弟弟周铉得胜回京,再买12家酒楼;

    这样,周家一共就有20家酒楼了,他就可以逐步成为名誉京城的酒楼大老板了!

    但现在却出了这档子消息;

    他一进厅堂就说:“父亲,我们赶紧进宫吧!先找姐姐问清楚。”

    周奎茫然中连忙点头,准备马上出发;

    可还没有出门,就听到伯爵府(嘉定伯)外,有家丁大声喊道:“老爷,老爷,宫里来人了,快来接旨!”

    周奎连忙和周鉴出门,并让管家请家里人到厅堂里接圣旨。

    伯爵府门口,周奎迎接了三名宫中太监,这太监周奎还认识;

    此时的周奎,心中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看到太监面露笑容,心中坦然了很多,这次肯定不是坏事情。

    迎接到厅堂后,周家主要家庭成员都到了,待周奎整理衣冠,上过香、跪地后,宫中太监才宣读了圣旨。

    两项任命:敕封周铉为大明龙虎将军,正二品武官官衔;

    敕封周铉妻子李氏为“诰命淑人”,并奖励1000金。

    这下可让周鉴老婆和周家其他家庭女性成员满脸地羡慕嫉妒恨。

    周奎当然很高兴,但隐隐约约觉得这两项敕封和奖励有些奇怪;

    待宣旨结束后,周奎拿出三个红包,送给了传旨太监;

    并小声问道:“三位公公,我儿周铉怎么样了?”

    一主事太监答道:“嘉定伯,好,大好啊!周国舅这次在辽东又杀建虏3280人,故皇上奖励他。”

    周奎假装没听到外面的风声,问道:“三位公公,可为什么不去辽东给我儿周铉传旨?”

    主事太监答道:“这个,我们也不清楚。可能那边战事很紧吧!我们还有事,要赶回宫里了。”

    说完,三名公公赶紧起身;周奎送他们走出了伯爵府。

    周奎回到厅堂;

    这时候,周铉母亲、周铉妻子李氏都在厅堂,她们也听出了一点名堂,想从周奎那边得到一些消息。

    当然,周奎也不知道确切消息;

    于是,众人商议去宫中周皇后那边探听消息,并往辽东宁远城发一封急信,让周铉回信。

    慈宁宫

    太康伯张国纪一早就带着小女儿张然进了宫;

    他已经从几个官员和勋贵那里得到消息,说周铉可能死亡了;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心跳猛然加快!

    他有些不相信,因为前段时间周铉不是一直打胜仗,还累计灭了约3000个建虏吗?尽管后面打了个败仗,但功过相抵,也没有多少问题。

    这次,他先是听众人说又灭了3280个建虏,但接下来是周铉可能死亡的消息;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府上,还跟小女儿张然谈了谈。

    张然听到消息,哇地一声哭起来!

    这一声哭可是让太康伯心里不好受,同时,对于周铉的死,他心里也是空荡荡的,好像失去了精神依靠一样。

    于是,他决定第二天赶紧去宫中打听一番。

    等进入慈宁宫,见到了张焉,他竟然发现张焉的脸色很不好,就是那种晚上没有睡好觉的样子。

    太康伯忙问道:“女儿,你晚上没有睡好觉吗?天气热了,要注意防暑。”

    张焉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然后说道:“父亲,今日可是为了周铉的事情?”

    太康伯焦急地答道:“是啊!这可怎么办啊?听说他幸存的可能性很小啊。”

    “女儿也是昨日听宫中之人讲过!后来到周皇后那边打听,她知道一点,但是不相信这个消息。

    哎,老天怎么这么不长眼,让这么一个能干、有才华的人出事!”

    听到这话,旁边的张然又掉眼泪了!

    太康伯和张焉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后,张焉建议父亲张国纪从家丁里派三个人,去辽东看一看,打听一番。

    太康伯这才恢复了一点信心和希望!

    成国公府邸

    一勋爵大声说道:“成国公、诸位,周铉很可能出事了,我们后面的生意怎么办?”

    成国公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办?生意没有了就没有,人没有了才是大事啊!”

    另一勋贵问道:“国公,怎么有如此之说?”

    “诸位,本公也认为银两很重要;可前次宴会上,周铉提醒我们道,银两重要,但命更重要;

    如今,我都知道建虏在进攻宣府镇和蓟镇,他们有可能要入关了。

    周铉在辽东杀了6000多个建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你们想过吗?

    如果这次建虏是冲着京城来的,那诸位该怎么办?

    朝廷还有谁能够担任阻击建虏的重任?”

    “国公,您不是以前不关心国事吗?怎么今日如此谈论这些?”

    “本公这是害怕和担心啊!

    崇祯2年,建虏入关杀入京郊,还有孙承宗大人等、满桂等一大批将领;

    崇祯9年、11年,有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等官员与将领;

    可如今,就只剩一个洪承畴,你们说怎么办?”

    “国公,我们不能迁移去南京吗?”

    “你说可以吗?皇上会同意吗?”

    众人默默不语,整个厅堂里气氛冷清了许多。

    成国公又叹气道:“周铉这个年轻人,刚开始我们是看不起他;

    后来,我们也只想同他做生意赚钱;

    但没想到他能够率领官军杀死6000多个建虏。

    我就是不懂军事,也知道这绝非易事啊!

    可惜啊,他就这么死了!”

    众人皆一阵叹气!

    这时候,一位勋爵小声说道:“国公、诸位,那我们还需要自己府上成立一个小型的护卫队吗?我听说周铉就是这么发展下来的。”

    另外一位勋爵道:“国公、诸位,我看京营就挺好的。如其自己搞护卫队,还不如练京营。”

    成国公再次叹气道:“你以为本公不知道吗?本公乃京营督导,京营里的兵都是一堆废物,那能够打仗吗?”

    一位还有点话语权的勋爵说道:“今日国公心情不好,不过国公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诸位,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先散场吧。”

    众人心情沉重地离开了国公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