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0章 清末不如明末
    还有就是甲午战争失败后,袁世凯因为在朝鲜有练兵带兵经验,再加之李鸿章的青睐,袁有了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的机会,这就是日后横行中国的北洋军阀之雏形。

    袁对于这支军队的建设,可谓是倾注心血,因为他深知,这是他日后攫取利益的最重要的资本。

    果然,他以手中这支新军为资本,游离于帝、后两党之间。

    袁先是演绎高涨的改革热情,骗取革新派人士的信任,进而利用光绪皇帝有限的权力为自己谋取更高的官位。

    然后在帝后矛盾最为尖锐之时,突然倒戈向慈禧太后一方,不惜出卖光绪皇帝及革新派。为慈禧太后一举清除帝党,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谋得慈禧太后及重臣荣禄的信任后,袁不但得到了扩充军队的机会,地位上也是更进一步,成为为慈禧太后看家护院,镇守一方的地方大员。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袁世凯虽然没有科举。

    这家伙比那些什么进士聪明多了。

    就像崇祯皇帝,他不需要你给他做出一个千年佳作。

    他要的是你忠诚,还能打胜仗。

    如果袁世凯止步于抱慈禧太后的大腿,那他充其量也就是荣禄这样的权臣,绝不可能成为王朝的颠覆者。

    当阴谋家遇到“垫脚石”,犹如一个瞌睡之人遇到了枕头。就在袁需要借力爬上权力中枢之时,义和拳就是充当了这块“垫脚石”。

    义和团是晚清著名的民间反洋组织,关于这个组织的优劣我不做评判,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组织充分反洋,因此遭到过清王朝的残酷镇压。

    义和团绝对是爱国的。

    他不是任何官方组织,纯属于是老百姓自发的。

    只不过被慈禧太后卖了。

    而当慈禧太后与洋人闹决裂之际,又成为大清反洋的排头兵,这应该是这个组织最疯狂也是最大悲剧之处。

    而袁世凯对于这个组织,始终坚决打击,残酷镇压的态度。

    并不是他多恨义和团。

    而是他需要来靠打压义和团来让朝廷信任自己。

    还有义和团成型了,他的新军就用处不大了。

    哪怕双方都有着共同的信仰,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只能把对方干掉,这是人的特性,怪不了袁世凯,也不能怪义和团。

    在袁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因为袁的血腥屠杀,义和团不得不将老巢从山东移到直隶。

    而在义和团得到慈禧太后青睐反洋之时,袁利用各种借口不但不出兵与清王朝共同反洋,反而找机会继续屠杀义和团人员。

    其实,袁世凯对义和拳之所以态度如此坚决,一方面是对这个组织嗤之以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赚取洋人对自己的鼎力支持。

    果然,在慈禧太后“全面反洋”之后,那些跟着慈禧太后反洋的军队头目,不是被杀就是被废。

    此时,不论慈禧太后有多痛恨袁世凯,袁既有军权了又有洋人的庇护,她老人家对袁已然无可奈何,甚至还要委以重任。

    袁世凯与洋人的合作,很快就让他的职业生涯又达到了新高度。在李鸿章病逝之后,袁继任北洋大臣乃必然之势,从此袁开始掌管清王朝外交工作,与洋人的关系更加紧密。

    像我们这种读过几年书的人,还真不容易评价袁世凯。

    不论你对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有多么唾弃,你都得承认他确实是个人才。

    你要知道他接受的可是当时的八股文教育。

    那玩意很容易把人变成书呆子,变成疯子。

    但是,无论他袁世凯再怎么有才,仅凭他一人绝不可能兴风作浪,所以人才是必需品。

    袁世凯在组建训练新军伊始,就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

    名震一时的“北洋三杰”与袁乃知遇之恩。

    并且在袁掌权之后,对三人委以重任,信任有加,绝对是袁世凯真正的心腹。

    当然,仅依靠这三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袁利用发展军队的契机,十分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

    以至于当北洋军队形成完整建制之时,从上至下大小骨干大多是袁的“死忠粉”。

    如此,这支清政府倾尽全力打造的军队就成了袁的私人武装。

    此外,袁世凯的驭人方面不仅仅表现在向下,对上同样有方。

    无论是前文提及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乃至后来的庆亲王亦劻,还是对袁恨之入骨的摄政王载沣,甚至再后来的孙中山都主动或被动地对袁加以信任。

    就这一点纵观晚清朝野,无出其右者也,令人不得不服!

    当无论内因还是外因,尽在袁世凯掌握之时,大清王朝的命运只能掌握在他一人之手,取而代之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而南方的反清起义之成功,让袁的计划不得不提前了。

    袁世凯从革命党人手里窃取了权力,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因玩火自焚,把自己引入了坟墓。

    袁世凯玩不玩火暂时不说。

    那个年代当皇帝确实没什么问题,因为是个中国男人都拒绝不了当时那八个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清政府也是倒霉花了大笔银子,结果却成了别人的嫁妆,

    袁世凯这一点和左良玉强。

    左良玉哪怕是另立新朝,也总比不出兵强的多。

    但是左良玉做不出辛丑条约这种事情。

    大明就算打不动,也不至于连个洋人都打不动。

    八国联军那点兵力,还不够明末一个省打的。

    因为《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条约,不仅赔款数额巨大,账面就有4.5亿两白银,外加对列强利息总和高达10亿两白银。且附加条款众多。

    10几亿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那不是十几亿块钱,而是货真价实的银子。

    当时一两银子可以在北京最豪华的地方,狠狠地吃一顿,还可以找点零钱。

    如果买成米面,你一个月都不用担心吃喝问题了。

    老百姓需求也不高,一两银子就够吃好久了。

    结果朝廷直接赔出去十几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