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9章他是李定国的父亲
    在他们眼中,王朝可以换,但是本教不能丢。

    一个个轮回而已。

    朱由检自上位以来,从来就没和道教的怎么联系过。

    主要是他并不想长生,也长生不了,能够重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今这局面如果敢信教,那纯属于找死。

    朱由检想了想:“那就任命你为讨贼主将,拨银十万两,率领龙骑五千人,配合陕西巡抚练国事,总兵陈奇喻,大明党陕西党鞭子温体仁,针对陕西兵事联合讨贼。”

    他知道陕西的贼是讨不完的,一拨掉,一拨上。

    没了李自成,还有张自成,王自成,只能把这段困难时期熬过去。

    到那时候才会慢慢停止下来。

    但如果能把张献忠打掉,那样对整个四川将是一个福报。

    同时朱由检还让秦良玉出动白杆兵配合李冲,主要就是打掉张献忠。

    李冲连忙跪下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卑职一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卷。”

    “誓必铲除张贼,还大明江山太平。”

    朱由检摆摆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

    但又问道:“你儿子叫什么?”

    李冲又行礼:“回陛下,犬子定国,从小聪慧,他娘走的早,这些年也不知道还在否,但请陛下放心卑职一定以兵事为主。”

    定国。

    朱由检想了想,定国,这个名字这么熟悉啊。

    定国。

    定国。

    李定国。

    突然他想起来了,李定国?

    李定国,字宁宇,小字一纯,陕西绥德人,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十岁时不堪明廷欺压,投张献忠转战于四川、湖北。定国少年英武身材魁伟,眉目修阔举止有度,推附者遂赠外号小柴王。

    他二十岁,单枪匹马射杀明军上将“神弩王”张令。二十一岁,带二十六骑兵奇袭襄阳,擒明朝亲藩襄王。二十四岁,张献忠称制,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义子,封定国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如今他估摸着才十三岁,是张献忠最看中的儿子。

    没想到定国的亲生父亲竟然在自己手下办事。

    朱由检已经期待,他们父子和一个假父亲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了。

    如果能把李定国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收入麾下,何愁西北不破。

    这家伙长大了相当于明末的军神。

    朱由检看着李冲:“或许你的儿子在张献忠手里也不一定,朕不是很确定。”

    “但如果没有猜错,你儿子现在被张献忠收为义子,与我们大明为敌啦。”

    什么?

    李冲双眼一红,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苦苦寻找了九年的儿子,竟然被叛军收为儿子。

    如果真是那样,那他可以当场谢罪自杀了。

    这样丢人的事情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那自己还有何脸面去请战西北,有何脸面担任一方主将。

    朱由检看出来了他的窘迫:“李冲听令。”

    “卑职听令。”

    “朕今天不计前嫌,任你为平西将军,望你莫失朕望,替国杀贼。”

    李冲立刻虔诚地跪了下来:“卑职遵旨。”

    在场所有人心里都记住了,皇帝的大度,能够将重兵交给一个儿子还在敌军手里的人。

    这样的信任,恐怕连当朝太祖都比不过啊,那个君主能如此信任自己的下属。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君主才是最值得为其卖命的人。

    朱由检随后问道:“徐方明呢。”

    曹变蛟这时候回复:“回陛下,他自杀了,剩余的人被我们控制起来了。”

    “有两百多人被炸死或炸伤。”

    “很好,通知下去河北境内所有官员都上阵救灾,上到巡抚下到县令,每日需在辖区救灾,两党之间互相监督。”

    “河北全省免税三年。”

    “遵旨。”

    曹化淳上前:“陛下,还去高阳吗?”

    他明白皇帝此站是准备去高阳的,为的就是安抚一下前线孙承宗的心。

    毕竟皇帝来到自己的家乡,这是莫大的荣誉,谁不想让左岭右舍都看看。

    朱由检却拒绝了:“传旨赐孙先生《满门忠国》烫金牌匾,另外免除高阳六年税收,”

    “我们接下来去曹文诏那里,队伍立刻前进,不得停留,河北之行暂缓。”

    之所以不去高阳,是因为高阳县现在正在受灾,如果御驾去了高阳。

    对当地百姓来说是一种灾难,整个县城或许直接瘫痪也不一定。

    还不如直接免除当地六年的税收,那样当地百姓最先感谢的应该是孙家,因为孙家才免除了六年的税收。

    这是一种变相的恩惠,因为一个人,受惠一座城。

    天津武清…

    曹文诏正坐在县衙公堂之上,两旁是他的左膀右臂,外面是一千人组成的军队,将县衙门口围堵的水泄不通。

    此时武清知县站在一旁,谨慎的看着这位京城里来的大人物。

    虽然文重武轻,但是自己在这位独立军总兵,军阁副务长,救驾功臣,皇帝的亲信面前还不够看的。

    因为曹文诏现在是正二品的大员,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正七品小官

    连京城里的钦差看到曹文诏都绕道走,这位煞神不知道怎么突然来天津了。

    曹文诏满脸胡子拉碴多日的奔劳,让他自己忘记修理边幅,他一只脚踩在公文桌上,另外一只腿抖着。

    “来人啊。”

    “升堂。”

    “诺。”

    古代升堂很少喊威武之类的话语,而且公堂也不是只有几个人,而是一群人。

    还有百姓旁听有些县衙还会安排一些马扎凳给百姓旁听。

    家长里短的很少有去告案的,县太爷也不会去审理这些小事情,除了一些大案,强盗之类的。

    此时公堂外已经被围个水泄不通,有些人想尽办法往里面挤。

    害的县衙这边不得不派人去维护。

    “将军,外面百姓太多了,整个街道都满了,很多人还是要往这里面挤啊。”

    曹文诏不耐烦的吼了声:“老百姓愿意看,说明我们朝廷得人心,来啊,把这个县衙大门给我拆了,现在。”

    旁边的知县吓一哆嗦,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