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293章 关布厂
    徐文爵委屈道:“魏公,我就想让您把那个廉价工厂先缓一缓,上海那么多做生意的,也不差这几家吧。”

    “而且家父时常挂念您,说要与你把酒言欢呢。”

    魏忠贤假装不知道:“关布匹工厂干嘛,上海的规矩你又不是不知道,只要他不违法,就坚决不打击。”天籁小说网

    徐文爵回道:“可那群温州人如果再这么搞下去,马上全国的廉价布匹都被他们吃掉了,这样下去我们投进去的本钱就没了。”

    “现在听说还要盖几十座大型工厂,这样如何是好。”

    魏忠贤点点头:“你的意思是,他们的布匹卖的比你们好,你们快坚持不下去了?”

    “是啊,魏叔,叔…”徐文爵直接低三下四叫了叔。

    他的政治情商很低,估计是模仿了他老子的基因。

    魏忠贤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了。

    想了半天他才徐徐道来:“你们的布匹生意不好,这是好事啊。”

    好事?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生意不好怎么会是好事呢。

    布匹一直是最火的生意。

    卖私盐没有关系和背景是不行,而且承担的风险还很大。

    瓷器这东西除了老外喜欢,本国人最喜欢的还是坛坛罐罐,大水缸。

    寻常老百姓谁会花银子买瓷器啊。

    粮食倒是可以。

    但是如今大明普遍缺粮食,你想搞囤货的把戏,也不看看朝廷的刀同意不同意。

    酒这玩意更是难搞因为酒是用粮食做的,粮食都被控制的死死的,做酒就更没什么搞头了。

    至于其他的,铁,铜什么的,更是没办法搞。

    唯一有搞头的就是茶,丝绸,匹布,槟榔,烟等等。

    丝绸和茶出来太慢,远远不如布来的快。

    因为只要是个人,他只要有羞耻心他就会穿衣服。

    丝绸穿不起,粗布麻布谁还没有。

    掌握了廉价布,那其他行业完全可以抛弃,只有这门生意才是永恒的啊。

    可偏偏魏忠贤给他掐断了,

    他不知道搞的什么鬼,安排了不合群的温州商人。

    这群温州人不跟着浙商走,准备单干。

    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

    做出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机器,

    像最初的布是用麻和葛纤维来纺织的。

    剥掉大麻或者葛藤的皮,麻皮在水里泡上几天之后,皮就松散了。用棍子槌击几下,麻丝就出来。再放进一些矿物质,使其脱胶,麻丝变得更麻利,接着,把丝捏出来。

    纺轮只有铜钱两倍大小,样子也像铜钱。中间的小眼插着竹签,签子顶上系上麻丝。

    用手转动纺轮,利用纺轮在悬坠状态时的重力和旋转扭力,把几绺麻线拧成结实的一根长线——纺轮质量越大,坠力就越大,旋转拧出的线就越细,纺轮质量越轻,纺出的线越粗。

    把拧好的麻线,分成经线、纬线,相互垂直地排列起来,就是布了。

    而纺即把一团棉花、一坨羊毛、一个蚕茧制成纱线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一根一根的达到纺纱标准的纤维捋顺捋直了,抱合积聚在一起,制作成条状蓬松的物体(比如说毛纺中的毛条),再然后按中心轴的位置旋转,不停的扭紧,拉伸,一根纱线就制作出来了。

    织:无非就是纱线交织,实际上可以理解成这是一个由线到面的过程。于是“纺织”两个字,代表的是点到线、线到面的一个过程,这样布就出来了。

    皮:皮最原始的形态就是一个面。也就是说,它不需要“纺、织“的过程就能直接做到满足人类最原始的保暖需求,遮风挡雨,遮羞抗日。

    革:一整块的皮料利用完之后的一些边角料、或者是本身就是一小块、或者是有伤疤不能用的,这些废料我们统统都把它揉碎加各种助剂再重新粘合压制成一个面。

    如今大明缺银子,很多官员或者藩王宗室发工资都是用实物发的。

    比如有的发米,发香料,发木炭。

    更多的还是发匹布。

    官员领到这些东西,再拿去卖,或者拿去换粮食生活用品。

    所以根据这个大致算一下:明中叶,以布折米,比价是一匹布折二百贯宝钞。

    但是吧,明朝这个宝钞的价值一直跟废纸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如果野外必要时,还可以拿来擦屁股。

    它是一直在贬值,木有人要,估计拿去烧坟,老祖宗都嫌弃,所以这个参考性比较差。

    还有就是江南织造业发展,布价下跌,

    一匹布才折银三分。一两=10钱=100分所以这个,一两银子可以买33匹布,不过我认为这个可能是比较普通的棉布。

    而布匹的种类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目前整个大明的纺织机应该在二十万台左右,年产在两千万到四千万匹。

    听起来很多,但平均下来,是远远不够的。

    日本朝鲜南洋欧洲人他们没有纺织技术,每年还会花大价钱从明朝买有大量的布匹。

    哪怕是后金蒙古,俄罗斯都会派人来买。

    布匹在未来几十年都将会是一个赚钱的大生意。

    而且中国自古以来是纺织大国,并不是啥布匹都死贵。

    此前看到过一个数字,明代中后期一般棉布价格是0.15两或者说一百五十文左右,布四十尺一匹,折合一尺也就一文多钱。

    有个几十文钱的用料衣身袖子要多大有多大了。如按大米作为等价物折算人民币一米棉布不到一块钱。

    现在后世市面上的棉布便宜的也要十多块一米,虽然幅宽比那时候宽,但无论如何相比起来要贵得多得多得多。

    只不过如今经济发展大家都小康了收入高了也不觉得贵以及廉价化纤普及了,而已。

    古往今来,贵的永远是绫罗绸缎,比如蜀锦。也总有普通人消费的起的普通棉麻布料。

    大袖子也不是贵族专属,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穿长衫穿大袖子的各种正装是基本操作,穷秀才、教书先生、算命先生、医师、账房、掌柜、道士和尚这些群体怎么都算不上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