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七十六章不好的预感
    胆敢隐藏这么大的事情,陛下知道居然不动怒。

    果然是英明神武啊。

    想到这里,李若链看到皇帝的表情,更加崇拜了。

    此时的户部…

    户部司务厅司务正在拿着毛笔记载着京师最近的粮食出入。

    户部设置司务两人,都是从九品的小官,属于打杂之类。

    主要是配合上面做好记录统计,然后汇总。

    “名仁,你快看看,这一笔不对啊?”

    那名司务将手中的账单摊开,随后用手指向张家界府的粮食出纳。

    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是日共出粮四百五十石,人工马匹损耗二百三十石。

    也就是应该入库二百二十石,可我们只收到二百一十五石啊。

    旁边的那名司务皱了下眉头,十五石而已。

    不用大惊一场。

    这天底下这么多地方,写错一两个,改一下不就行了吗?

    “这不是书面上改的问题,这是实际上的粮食问题,平白无故少了十五石,明显不对劲嘛。”天籁小说网

    “而且你再看看这个,今年,类似于这样的小额度,高达几百件,若是南方也就罢了,张家界和我们这里挨着还能这样。”

    被唤作名仁的司务瞧了他一眼:“那又怎么样?”

    “你的意思是户部和地方合作贪污了?”

    那人推脱:“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把这个成绩交上去,我们也难逃干系啊。”

    名仁哼了声:“放心吧,水到桥头自然直,干好你的份内工作,上面的事情就交给上面的人来做吧,你我兄弟二人管这些事情干什么。”

    他正说着,只听见大门被一脚踹开。

    一脸正气的吴孟明身穿飞鱼服,手持长刀,带领众多锦衣卫冲了进来。

    他看到这两名窃窃私语的司务,冷笑:“不关你们的事,等会把账单交给我们的人,这两天好好在家歇着。”

    “右侍郎高标在哪里?”

    “回大人,高侍郎不在衙门啊。”

    吴孟明双眼一瞪:“放屁,我们的探子跟着他,就没有见过他出来,你敢骗我?”

    他在南镇抚司多年,一直得不到重用。

    整个部门都快生锈了。

    有时候还会被拉去给别人充数,如今皇帝终于重视自己了。

    这个机会如果把握不住,恐怕再无翻身之日。

    他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确定户部侍郎高标参与叛国通敌的嫌疑。

    如今不抓住他,怎么向上面交差?

    “大人,小的从早上来就没有见过高侍郎进来,还能骗您不成,除非他昨天晚上没回去啊。”

    这句话点醒吴孟明。

    昨天晚上没有回去?

    莫非……

    想到这里,他一个跨步饶过众人,一脚把户部侍郎的门踹开。

    这个部门曾经是无数人的梦想,掌握大明财政的财神爷。

    谁来户部办事情都是笑脸相迎。

    不过吴孟明可没有那么客气,他踹开门后,果然发现吴孟明已经死了。

    他死的很痛苦,吊死在房梁上面。

    但奇怪的是,他脚下就有一张办公的长桌子。

    只要有一刻不想死,他就可以把脚放在桌子上下来。

    可他没有这么做,这是一心想四。

    吴孟明只觉得头疼,重要证人居然死了。

    他通知后面的人:“慢慢的查,仔细的查,不要乱翻乱动。”

    “是。”

    “大人,发现了,桌子下有个碳锅,里面有很多书信。”

    吴孟明连忙制止:“不要动,我来。”

    他缓缓的蹲下身子,发现大部分书信都已经被烧完了。

    不过有一些还夹杂着。

    他从背带里,那些镊子,小心翼翼的夹着这些可以让他一步登天的证据。

    轻轻的放在眼前,只看了一眼,便吓了一跳。

    满脸不可置信的:“要变天了。”

    众多碎片被当做宝贝一样,包在油皮纸里面送进了乾清宫。

    此时的朱由检看着满头大汗的吴孟明,他看向方正化:“拿碗冰沙给他降温。”

    “遵旨。”

    高标这个人他有所了解,历史上他与国丈周奎都是十分垃圾的废物。

    当陕西叛乱时,崇祯皇帝号召群臣捐钱。

    结果一分钱都没有收到。

    后来他让太监去户部挨家挨户的捐钱。

    结果这个高标他玩的非常高明,他没说不捐,也没说捐。

    他直接把自己家的屋顶拆了,然后撒点稻草,又在大门口挂着《此房急售》。

    下面还有一群小字,说的是陕西大乱,我身为户部侍郎里应该为陛下分忧,现在贱卖,为了陛下,为了大明,我就算住在马路边都没事。

    当然崇祯看到这一幕,只好作罢。

    死的好。

    朱由检冷哼一声:“传旨,将高标鞭尸泄恨,随后焚烧之。”

    挫骨扬灰了。

    吴孟明听的也是心头一紧,没想到陛下如此恨晋商,如此恨通敌的官员。

    随后朱由检又拿着那些碎片看去。

    他仅仅是扫了一眼,也懵逼了。

    这……

    为什么是他…

    不应该啊。

    因为这上面写的是今年年某某月某某日户部调军粮多少石入宁远城。

    批准人孙承宗。

    这批军粮看起来平平无常,但经过调查,这批军粮在运输中被截了。

    像这样的事件,今年总共有十七起。

    去年是百三十余起。

    由于数量小,加上每次抢劫后,后金都要攻打周围城池。

    所以基本不会层上来,这种小事情也不会出现在御案上面。

    再加上这是天下兵马副元帅,战神孙承宗要的粮食。

    也没有哪个记者和御史会拿这种不起眼的小事情弹劾孙承宗。

    朱由检紧接着翻开别的,发现都是军粮丢失,又或者是海运翻船。

    这些粮食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是故意被抢劫的。

    这是在变相的给后金卖粮食。

    这件事很多人都干过,但如果是真的,那将震动整个天下。

    通敌卖国之罪,砸在谁头上,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孙承宗如此聪明的人,又对后金了如指掌,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干起这种事。

    朱由检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他回忆起兵部侍郎梁廷栋之前不合理的奏折。

    正是因为那一次,孙承宗放着好好的首辅不去做,非要去辽东。

    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