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81
    181

    侍郎府兵荒马乱的忙完了所有喜事,已经七月了,还有一些日子才秋闱开考,满京都都是陆续来赶考的各地举子,这次秋闱的主考官是文华阁大学士钟鸿宾。他与首辅大臣崔恒是同年,他是当年的状元,而崔恒则是进士及第第二十名。所以,很多举子都以此为例,觉得不求金榜题名一甲,只要能中个进士哪怕是同进士也好。就此走上为官之路。

    若竹和翁德仪的婚事就在八月二十,他也因此与翁家的两位公子相熟,他们家的公子都没中科举,中了举人后,便买了个差事,在工部和礼部当差,初始差事都不大,按部就班的三年一考绩,慢慢也都晋升了不错的实惠的缺。翁家的少爷翁启山和翁启海,都是夫人邓如玉所出,翁寿安比较安稳,家中二子一女都是原配夫人所出,剩下的一些孩子是小妾所出,家中的大权还是牢牢的掌握在原配夫人,邓如玉手里。邓如玉长得很标致又温文尔雅,一把声音,软糯糯的,性格也是温和善良。

    翁德仪长得比母亲还美,又颇有才名,翁寿安尤其宠爱这个嫡女。他是宁王的门人,执掌户部,家中有美艳的才女,本来是想可以嫁给宁王的世子或者王子,但是,翁寿安冷眼旁观,宁王的世子个性阴险暴戾,不是良配,而其他王子也大多不成器,文不会读书,武不能领兵。而因为他站队宁王,自然不能考虑康王还有皇上那派的青年。

    自从女儿告诉自己心有所属,翁寿安犹豫了,夏侯松原是吏部侍郎,同他这个户部尚书,虽然官位品级差了一级,但是,也还算门当户对。夏侯松原是著名的不站队,所以,多年一直在吏部任职,以一个同进士二百多名的底子,朝中毫无根基,族中也无人照应,在吏部一路升迁,直到任职侍郎。他同翁寿安不同,翁寿安是父辈就在朝为官,家中叔父伯父都是官员,所以,他中了进士以后,便被宁王收做了门人,也是一路扶摇直上,直到户部尚书。夏侯松原完全是靠不站队,能体察上意,而在吏部站稳了脚跟,吏部尚书安正同是前朝老臣,几乎不问吏部的事情,吏部的官员考绩和派遣,几乎是夏侯松原说了算。

    夏侯松原的长女嫁给了南粤王,翁寿安的门人桂国公之前还与南粤王有点瓜葛,粤国公还带兵肃匪的名义,和桂国公打了一仗。若竹提亲之前,翁寿安约了夏侯松原喝酒,二人也算是把事情说开了。夏侯松原还茫然不知道,桂国公与南粤王的这一战,当即表示,大家以后都是姻亲,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日后还是要互相照应。而若竹也不负众望,春闱高中,宁王倒是很欣赏夏侯松原,觉得结亲以后,可以拉拢到一个吏部侍郎,也是不错。

    而皇商吉祥号赵吉常,又与夏侯松原家结亲,他儿子娶了夏侯松原的女儿,吉祥号本来就是依靠宁王讨生活的,尤其是工部,他那些胭脂水粉店,布匹店,首饰玉器店,各种南货米粮店,其实都是小生意,京都最大的生意,就是各种施工。皇宫修缮,避暑的别墅维护修葺,还有新建的各种工程,还有定制的军需物品,宫中的供应。这些生意的金额巨大,皇商每年都要竞标这些大型生意,工部那边确认了采购订单,完成后要到户部拨款。每年,几大皇商都要给工部和户部不少油水。

    夏侯松原的两个亲家都是宁王这边的门人,翁寿安本以为妥妥的拉夏侯松原进入宁王的阵营。谁知道,夏侯松原的女儿,居然不知道怎么得了永康公主的喜欢,还向圣上请封,被封为乐安县主。这个封赏,翁寿安百思不解。直到有一日一个门客提醒,夏侯松原这些年表面不站队,其实就是皇上的直系。首辅大臣崔恒,是皇上的总角之交,他的门人苏世明被派去南粤做总督,苏世明和南粤王虽然不同派系,但是表面很和谐。夏侯松原的女儿便是南粤王妃,想来夏侯松原不会投靠宁王。

    翁寿安在宁王门下地位稳固,自己在户部,也是说了算的人,所以,他倒并没有想再进一步。至于夏侯松原,他异常的机敏,做了亲家,自然也是多一条路,宁王得势,他官运亨通,万一宁王不行了,还有夏侯松原这条门路可走。这对翁家没什么不好。

    对夏侯家的聘礼,翁寿安还算满意,虽然贵为户部尚书,他不缺那点银子,不过,五万两聘金,也算是官员聘金的极限了,夏侯府也算是给足了他翁家的面子。不过,更风光的是赵家给夏侯家的聘金,据说,赵家用一辆马车,装了一万两金元宝,在京都招摇过市,出尽了风头。

    偏偏,夏侯家还不会安排。京都已经有这种风言风语,夏侯家让赵家先下聘礼,过了几日后,才是他们家来翁家下聘。弄得好像夏侯家收了赵家的十万两聘金,拿了一半出来嫁女儿,拿了另外一半出来做儿子的聘金。

    翁寿安听夫人邓如玉学这些谣言,心中非常不快,不要听这些谣言,五万两在官吏中算是极限了,夏侯家也不是没诚意。办坏事儿的是赵吉常那个暴发户,有点钱娶个县主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那倒不是。邓如玉说,我同赵吉常的夫人焦玉英自幼便熟识,她是忠勇伯家的小姐,前些日子还见过。她说,本来他们家是最后纳吉纳征,不知道为什么夏侯家要改顺序,让他们先纳吉纳征,搞得家中一片兵荒马乱,好不容易才协调好。那一万两黄金都是直接从钱庄库房取出来装车的。

    翁寿安皱起眉头,莫非夏侯家,是真的没钱,拿女儿的聘金,给儿子娶媳妇?

    那倒是不会,可能就是临时寸头不够吧,毕竟,又要儿子过聘金,又要嫁另外的女儿。我看夏侯家这位县主,真的有点可怜。爹妈都不顾及她的面子,到时候成婚抬嫁妆有得看了。

    夏侯家这位掌家的夫人也是拎不清,本来好好的事情,搞得乱七八糟。德仪嫁过去,不知道会怎么样,我是真的不怎么舍得她去受苦。

    邓如玉擦擦眼睛,哎,德仪乖巧听话,就怕这个掌家的夫人不识大体。我听说,他家的夫人是妾室扶正,处处透着小家子气,我们夫人聚会,从来都不会请她。他们家那位县主,是原配所出,硬是给她选了个商贾人家的儿子。

    那倒也未必,赵吉常那个人非常上道,儿子又考了春闱第一名,今年秋闱必然会高中。夏侯松原也算是有眼光。

    那么好,你怎么不选他做女婿?

    我主管户部,怎么能找个包工头做亲家?这个瓜田李下的说不清了。翁寿安笑了笑,而且,你那个宝贝女儿,不是自己喜欢夏侯家的少爷的。

    说来,德仪的嫁妆,要不要我们也十万两?给德仪风风光光的出嫁,震慑一下夏侯家那个夫人。

    还是六十四抬,对外宣称五万两就好。你可以私下给德仪五万两银票,她也可以自由支配,不必被婆家倾吞。

    婆家可以倾吞媳妇的嫁妆吗?

    一般是不会,但是,你财富太多,会扎眼,还不如不缺礼数的情况下,闷声发大财,自己有银子使就好了,不必过于张扬。我是为官之人,户部,一下子拿太多银子嫁女儿,会惹人非议。

    还是老爷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