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59
    159

    如果说以前没有深刻体会,看电视剧也就那样,那么端午一大早,我算是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进宫,简直就是噩梦。

    大周朝的皇宫,和我理解的紫禁城还是不同的,简陋了很多,但是依然不妨碍进宫好累。丑时,我睡得迷迷糊糊,就被叫起来了,因为第一次进宫,我身边没有懂得宫规礼节的嬷嬷,所以,永康公主非常贴心的安排了林嬷嬷来侍郎府住一晚,直到随我进宫,礼拜完毕出宫。

    我还在正院和夏侯松原商议掌家之事的时候,林嬷嬷就已经吩咐杏仁为我准备进宫的礼服常服和各种要用的东西。

    官员诰命夫人以及王公贵族和家眷进宫朝见,寅时开始在宫门口排队聚集,从品级低的往品级高的人排序,品级越低,越要早进宫,也就是一二品官员与诰命夫人最先,然后是王公贵族和家眷。没诰命的,不够品级的女眷,无法进宫,她们都觉得能进宫面圣,是莫大的荣耀,但是,真的有这个资格的人,也不是个个都愿意去。凌晨就要起身,排队进宫,想想都可怕。

    丑时刚到,我便被叫起来梳妆。还好林嬷嬷手艺娴熟,杏仁也学得快,基本上能跟上林嬷嬷的要求,梳妆完毕。

    桃仁早就按照林嬷嬷的指示,给我做好了早餐,不能喝粥喝水,只有一些顶饱的肉类和面食,好歹吃下去,噎得够呛也只让我喝了一盏茶。林嬷嬷说,到宫门口下车以后,便没有饮食和茶水提供,而且跪在正殿前的广场之上,也没有机会出恭,所以,最好就是少喝水。

    公主有进宫三宝赐给我。第一件,是一个小小的水袋,里面有一点水,袋的塞子上有一个孔,插入一段结实的麦秆,通过麦秆可以吸一点水润润喉咙。第二件,是一个软垫机关,可以装在礼服下面,对着臀部的位置,象一个折叠的小板凳,上面有软垫,非常矮,但是可以坐着,藏在礼服袍子里,看上去是一直跪着,其实是坐在小凳子上。朝见皇上要跪两个时辰左右,没有这个东西,要累坏的。第三件,便是一些入口即化的肉糜装在一个小盒子里,把肉类加入调味煮烂再打成肉浆,最后加入一些膨化配料,便成为肉糜。从寅时进宫到午时出宫要五个时辰,实在头晕饿了,就吃点肉糜,保持体力。林嬷嬷还特别交代,水和吃的,一定要巳时以后再用,尤其是水要尽量克制。

    穿上礼服,尤其是戴上重重的冠冕。我的脖子啊,这个东西实在太重了,我忽然真情实感的想到一句话,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而且,这个县主的冠冕真的是,也不能随便摘下来,要一直戴着到午时典礼结束,简直就是受罪啊。而且进了宫,就没吃没喝,连口水都不提供,我也暗暗佩服,这些二品以上的官员及其家属,体力真好。

    一切收拾妥当,便坐着马车去宫门口排队,已经是寅时,宫门口两侧分左右排着各个府的马车,礼部的郎官在唱名叫号。现在是伯爵及以下的王公和他们夫人入宫时刻,这一批的品级不到二品,算是因为王公身份特许的入宫贵族。宫门大开,不过是侧面的门,分左右,男左女右,我的马车离宫门不远,看见宫门口已经排了很多命妇,都穿着礼服戴着冠冕。远远的看不清面目,但是每个人的礼服颜色不同,头上的装饰不同,便很容易看出品级。应该是低等品级的命妇已经进去了,现在排队的命妇。看上去有几十人之多。

    原来侯爵有几十个那么多啊?我低声感叹。

    不是的县主,我朝开国王爷只有四位,除了康王宁王是皇上兄弟,还有南粤王和闽福王两位异姓王爷,现在皇上的儿子里又封了鲁王,成王和豫王,一共七位王爷。在京都的是五位王爷,另外两位异姓王爷都不曾在京都。公爵一共十二位,有六位公爷是世袭罔替,六位是世袭,世袭的公爷到下一代就袭侯爵。侯爵十八位,也是六位世袭罔替,其他世袭,伯爵是二十四位,世袭罔替的也是六位。现在宫门口这些夫人,有些是老一代侯爷的夫人,有些则是老一代公爷儿子的夫人。

    原来如此,那我什么时候去排队?

    现在是三品王公贵族,然后是二品官员,之后是侯爵,再后就到县主了,康王宁王家的女儿目前也都是县主,都是和你一起觐见的。大周优待皇族,同品级的官员,都是以皇族为尊,不过,皇族的人不可以从政,只是地位超然,但是没有实权。

    原来如此,为什么公爵夫人反而不及郡主?

    也不是公爵夫人不及郡主,现在康王宁王的儿子,还都未曾娶亲,他们的长子是世袭王爷,嫡次子王爷会请封公爵,但是,康王宁王的嫡次子都年纪尚幼,所以没有夫人。异姓公爷的夫人,比如铁血三公的夫人,便与郡主一样的品级。而郡主之上的是王妃,再向上便是公主。现在的有封号的郡主都是先皇兄弟的女儿。永康公主是圣上亲封的长公主,地位比一般的公主崇高,算是皇后之下的第一女官了。林嬷嬷说到永康公主有点骄傲和自豪。

    我现在才体会到,我这个乐安县主的地位高,是因为我是永康公主的徒弟,类似永康公主的女儿,所以,有封号的县主,就属于皇族。以永康公主的地位,若是她的女儿,肯定皇帝会封为郡主,也就是王爷的亲女儿还得是最疼爱的。一般王爷的女儿都是县主,有些还没有封号。

    我悄悄看马车的窗户往外看,只听见礼部郎官在唱名,勤功伯夫人进宫。只见一个命妇,大约不到四十岁的样子,模样颇为周正,摇曳着走进右侧的宫门。

    林嬷嬷好奇,县主好像挺关心勤功伯的夫人啊。

    也不是,我好奇而已,这位夫人,以后是我二姐的婆婆。

    原来如此。林嬷嬷低头思索了一下,县主,这位勤功伯是先皇封的建勤侯的长子,建勤侯过世后,侯爷世袭,降一等,变为勤功伯的。这位勤功伯似乎声誉一般,普通王公子弟,不学无术,倒是姬妾众多,县主的家姐嫁的不知道是他家第几子,这位伯爵夫人换了好几位,现在这位似乎的妾室扶正。

    五子,貌似中间的夫人所出,嫡出,但是母亲已经过世,所以现在在家应该不太得宠。

    林嬷嬷没吭声,低声吩咐公主府带来的内侍,去礼部郎官那边签到。下面该二品夫人进宫了,县主也要去签到,等二品夫人进去的差不多,县主就要移步宫门口了,奴婢只能走角门候着等县主,县主进了宫,按照宫人吩咐就好。到了位置,站在原地就好,等人齐了,圣上驾到跪拜礼之后,跪下之时,再激发机关坐下。

    我一一答应,这是进了宫就靠自己了,我打定主意,学着一起的县主,人家干嘛我干嘛就好。

    礼部郎官喊道,户部尚书夫人邓如玉。只见一位宫装夫人走过来,她的脸没有翁德仪那么惊艳,但是也温文尔雅,有一对小小的酒窝,在嘴角,身高中等,仪态万方,确实是一位官家贵妇的气派。这就是翁德仪的母亲,我看她气度优雅,举止不凡,迈着自信的步伐,心中感叹,同样是官家夫人,林清琳真的无法和她相比啊。难怪翁德仪也举止优雅,虽然清高一点,但是确实大家闺秀,举止得体。

    林嬷嬷帮我整理好了衣冠,扶着我下车,我也要去排队了。走过几辆马车,内侍带着我来到礼部郎官的登记处,前面的几位县主都已经就位,我也赶紧画押之后,跟着礼部的郎官往前走,到了我的位置站住。旁边的一行队伍是侯爵夫人,她们大多数都很熟悉,在彼此聊着天。

    如雨。我回头一看是舅母,建业侯夫人汪妙泳,舅母。我赶紧给她行礼。

    建业侯夫人拉着我,上次你拜师大典我有看见你,你送来的端午礼物也收到了,你舅舅也很惦记你,想你有了县主封号,总归很忙,就没敢约你来我府里玩。

    舅母这是哪里话,是我最近有点忙,没有去舅舅府里拜见舅母。我温和的笑着,总归,一会儿进了宫,好歹附近有个熟人。舅母,如雨第一次进宫,一会儿要有什么事情,还望舅母多提点。我悄声在汪妙泳耳边低语着。

    放心,我们应该是前后排,有什么我会提醒你的。

    还未说完,侯爵夫人那一行的人,要依次被唱名进宫了。

    我站在我的队伍里,看见前面有几位宫装女子,看样子都是县主,虽然都是县主服装,但是前面有几个的头饰不同,还有几个小孩子,看上去不过七八岁的样子。

    我与建业侯夫人说话的时候,我身后又站了几位县主。她们似乎彼此都认识,但是,也都冷着脸,并不交谈。我之前的几位县主看着是有三四十岁的妇人,我之后的一位则看着雍容华贵的二十多岁的少妇,在后面那位则十七八岁的模样,她们都很淡漠的避开彼此眼神。

    侯爵夫人们终于全部进宫,轮到县主们了。

    前面那些县主都是某某王之女县主某某,包括那几个小女孩。看样子是王爷之女,还有一些先皇的兄弟之女,只不过,这些人没有封号,所以虽然是县主服饰,但是头饰不同。到我之前的三位,头饰与我一样,她们是清宁县主,清乐县主,清平县主,她们三位都是妇人,有些看着四十多头发花白,有些则看上去三十多岁。应该是先皇时期的县主。

    乐安县主夏侯如雨。礼部郎官叫到了我。

    我学着前面县主的模样,答应了一句,便和手走向宫门,到了宫门口,查验了号牌,便有一名宫中的内侍引路。县主这边请。我跟着内侍移步进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