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5
    65

    建业侯府在东城,是一个很大的府邸。虽然是在京都,建业侯作为一个侯爵,爵位不高,但是,因为早年老侯爷是跟着圣上一起蒙学的跟班,今上立储后,也是伴读,所以,在京都也是显赫的人家。只不过建业侯家一直人丁不旺,即便到了现在,也是一脉单传,建业侯王昌吉只有王元康一个独子。好在,王昌吉为人宽厚善良,皇上颇为赏识他,除了一份世袭的爵位,还赏了他一个闲官。夫人汪妙泳也是翰林之女,算世代书香的子弟。

    在侯府大门到后院,我由马车换了一顶软轿,足足走了一刻钟,当然,主要是速度不快。到了内宅,应该是夫人的会客厅门口,我才下了软轿。今天跟我的桃仁和杏仁,她们都是侍郎府的旧人,见过建业侯夫人,虽然大家都是小时候,不过,好歹知道一些规矩。

    建业侯夫人汪妙泳,直到行礼完毕,被她亲手扶起来,我才抬头看她。她大约三四十岁的样子,眼角已经有了极细的鱼尾纹,法令纹也很明显,人很高挑,足足比我高了大半个头,很瘦,一双杏眼及其妩媚,鼻子的尖尖的翘鼻子,薄薄的嘴唇,衣着华丽。

    如雨,你都那么大了,长高了好多。汪妙泳感慨着,上下打量着我。

    今天我刻意的打扮了一下,穿着嫩黄色的衣衫,织锦的缎子袄子,上面绣着漂亮的梨花,因为天气已经开始热了,所以,料子很薄,但是又偏偏是织锦隐花,看着又高级又舒适。头上是玉簪子,手上戴着蜜蜡的手串,首饰不太多,但是都是精品。

    我被看得有点害羞,你该叫我一声舅母才对,不要什么汪夫人,太客套了。

    好的,舅母。我很温顺的应着。

    你姐姐可好?

    长姐在南粤王府很好,王爷对姐姐非常敬重,也很好,如今已经诞下了两位小世子,都很可爱。

    哎,听你那么说,你姐姐如今过得不错,又看见你长大了,总算,我能对你母亲有个交待了。汪妙泳说着,擦擦眼泪。她与我母亲王璎珞,不但是嫂子小姑子,还是闺中密友,如云说,如果家中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求助舅母。

    长姐临别也嘱咐了我,家中有任何事情,可以来求舅母照拂。我低声说,也有点哽咽。毕竟,我在京都,举目无亲,我那个父亲是万万靠不住,只能从生母娘家找到靠山。

    好孩子,尽管来舅母家玩,我膝下只有一子,没有女儿,我最是喜欢女孩儿。汪妙泳一直握住我的手,不肯放开。又聊了一下南粤风土人情,和我一路见闻。

    如雨你也是见过世面,出过远门的孩子了,可有去潭柘寺看完你母亲?

    我母亲除了葬在家族的墓地,还有一部分遗物,在潭柘寺有一个衣冠排位,在庙里接受香火供奉和有菩萨保佑。还未曾去,等忙完这几天,我便会去。

    好好好,潭柘寺离京城甚远,去一趟不容易,我明日派人送一些祭品,你去看望母亲的时候,也帮我焚化了给你母亲。我们也是姐妹一场。说着眼圈又红了。

    我掏出手帕,帮舅母擦眼泪,舅母别哭,我母亲看见我们都好,会欣慰的。

    我和汪妙泳正在说话,有人跑进来,母亲,马上端午了,豫王今晚邀请我去喝酒。王元康兴冲冲的跑了进来。

    我们俩打了个照面,他一愣,有客人?

    汪妙泳看见儿子来了,快速的调整了心情,什么客人,是你如雨表妹。

    表妹?王元康眼睛瞪得溜圆。

    表哥好。我低眉顺眼的行礼。

    王元康回礼后,依然盯着我看。

    汪妙泳一脸慈爱,这是你姑母的女儿,夏侯如雨啊,夏侯侍郎家的三小姐。

    哦,哦,我记得,一个会爬树的小皮猴儿。王元康恍然大悟,饶有兴致的看着我,一脸探究。

    舅母,时候不早了,南粤王的马车还在侯府门口,我早点回府,他们也好回去复命。他日,我再专程拜访。

    也好也好,瞧我,明日我便要康儿送东西过去。

    从汪妙泳的正厅出来,王元康也跟了上来,夏兄弟,难怪我觉得你眼熟,原来是我的表妹。

    他显然认出了我,表哥,不好意思,那日,我刚好男装出去吃饭,不好说自己的身份,还望表哥见谅。我又的作揖谢罪。

    好了,我知道了,你有苦衷。不过,如雨表妹,可是诚心赔罪?

    当然,表哥说吧,要怎么赔罪?

    你欠我一顿饭,不过,那天那个鸣凤楼别去了,毕竟勾栏瓦舍,不是你这样的小姑娘该去的,改日我下帖子给你,我们一起找个喝茶的地方。

    一言为定。

    表妹,你可是真是要去鸿鹏书院读书?

    不错,我父亲是那么安排的,过了端午,书院开学,我便会去。

    也是,鸿鹏书院才有女子就学,我怎么忘了这个事情。

    拜别王元康,我回了府。

    次日一早,王元康亲自押着一车祭品,来到侍郎府,也是先通传见了我父亲,他都忘记了我母亲的忌日将近,攀谈几句,便派人叫我到正院,吩咐第二日,家中派车送我去潭柘寺给母亲祭拜。

    老爷亲自发话,府里的管事恭敬不少,派了府里的马车,让我院子里的管事李福跟着,潭柘寺离京都要走半日还多,去祭拜一次,要过一夜,又刚好端午临近,家中男人都在各种应酬中,夏侯松原一副为难的样子,最后,我主动提出,只要带自己的马夫和管事,还有嬷嬷和丫鬟就可以了。他才一副松了口气的样子。我回院子,差管家送来了纹银十两,让我做盘缠,又封了二十两香油钱,算是给我母亲的供奉。

    我的乳母李氏,已经交接完其他工作,回到我的院子数日,见到我第一面,就是抱着我,肉啊,孩儿啊的哭了半天。我实在对她没有什么好感,桃仁说,当初要送我去南粤,她就推三阻四的不肯,硬要留在京都,以至于我一个人上路去南粤,带的丫鬟只有桃仁杏仁,一众家丁仆人也都是府里不被待见的。于是,我就好言好语的让她好好休息养老,养在外院里,让她接洽管理一下粗实丫头和花草树木。这次去潭柘寺,她也是推三阻四的说自己一把老骨头,进不去马车颠簸去山里。我便安排她和桂枝杏仁看家,我带着桃仁凤鸣,还有李福,尹健羽一起去潭柘寺。

    潭柘寺在京都的西郊,又叫嘉福寺,因为有柘树,所以,民间都叫潭柘寺,久而久之,反而本名嘉福寺没人知道了。从侍郎府出发,往西出城,我打听了要有六七十里地,马车最快也要半天。其实,前世我是去过潭柘寺的,开车去的,一路都是高速,那个寺庙是禅宗寺庙,庙里有个大锅,好像什么泥沙沉在锅底之类的,还是个有个科学小知识的器物。还有一条石鱼,能敲出好听的声音,其实就是个陨石残片,雕刻的一条鱼。不过,此时正好四月,正是浴佛节,不过,估计现在大周这个时代,没那么热闹,也没人去玩儿。

    我安稳的带着马车和我的齐齐小马,出了城,一出城,我就在车里换好了骑马装,好久没有骑马,齐齐看见我,开心的嘶鸣。不过,虽然近在京畿,吸取教训,我还是让尹健羽和我同行,后面还有潘凤鸣也骑马跟着。他们是再也不想我又跑丢了。

    初夏的京都,路边好多槐树,槐花已经悄悄绽放,吐出了芬芳的槐花香气。中午打尖,我们没有在路过的酒肆店家吃饭,而是吃了府里带来的干粮,还有一大早尹健羽去月盛斋买的卤牛肉。吃饱了,我还爬上一棵槐树,坐在树上,摘了槐树花来吃。桃仁怎么也阻止不了我,就索性也让我摘了几个枝桠的槐花,大家一起吃花苞里的槐树蜜。

    玩够了,又上路,进山的土路,骑马就尘土飞扬,我看看也快到了,就钻进车里换衣服,毕竟,要祭祀母亲,还是老老实实坐马车比较好。

    李福被我们几个吓得不轻,虽然,三小姐淘气,爬树上房,是府里有名的,但是,李福还是第一次见我爬树,骑马,时时刻刻担心我的安全,生怕有什么闪失。还好,潭柘寺到了。

    李福去庙里接洽,很快,潭柘寺的二当家管事师傅就出来迎接了,潭柘寺不算是京都显贵进香的常去之地,禅宗寺院没有那么的香火旺盛,又离城有点远,在深山之中,最近也不是清明之类的祭拜集中之时,因此,我们也算是这几天来的比较大的香客。

    把祭祀用的祭品,在火炉中焚化,我也跟着师傅祭拜完毕。做完一套法事,已经日薄西山了。给我们安排了庙里供香客居住的小院。

    僧侣都是过午不食,我们在庙里吃斋,晚餐也叫做药食,就是说,本来不应该吃饭,但是我们这种俗人,有病,需要饭这种药食来治疗我们的饿病。我不算特别信佛,但是,也曾经去各处寺庙礼佛烧香,我一直觉得也不算信仰,只不过是迷信,相信冥冥之中有一些天理和神明,可以在我不懂的玄学范围之内,保佑我和我的家人。

    用过药食,我在潭柘寺的后山闲逛,夕阳西下,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看着参天大树之间的夕阳,无限的美好。人家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好像有一点点的留恋与无奈,还是,夕阳这个东西,每天都有,黄昏也是,人总归有生老病死,谁又能去控制这些自然规律呢?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也很难可以掌握一切,即便可以掌握一切人间的荣华富贵,别人的生杀大权,依然,无法抵御自然规律。既然无法改变什么,不如好好的度过每一天。

    看着美好的夕阳,我的脑子里转着各种念头,有前世的,也有今生的。

    信步来到的地方,前面有一片墓碑,我母亲只是在潭柘寺供养了一个排位,她的墓地是在离城不远地方的家族墓地。也有人会选择直接把过世的人,安葬在寺庙里,接受僧侣的超度,通常这种人都是死得比较惨烈,才会有冤魂,需要法师做法事去超度,日夜供奉长明灯。

    我历来喜欢看人的墓碑,上面有人的生平轶事,也有各种歌功颂德,还有很多故事,都的活着的人的自我安慰。我曾经在八宝山看过很多,也去过南京的雨花台,烈士公墓,等等,我常常被那些刻在墓碑上的字感动。经常幻想,自己某一日会不会也长眠在地下,上面有一块碑,碑文不知道会是什么。

    小姐,你不怕吗?潘凤鸣一直跟着我,只有我们两人在墓地乱逛,晚风拂面,她似乎有点害怕。

    凤鸣,你看这些碑文,上面都是每一位离开的人的生平,好像每一个都有好多故事。你看这一块墓碑,杂草丛生,写着一个举子来京赶考,急病而亡,他的同学好友将他葬在这里,已经十几年了。独自离开家,客死异乡,也没有人送他回家,或许家中还有父母妻儿在等他回家。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的未知数,所以,我们应该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悦己娱人,就足够了。我似乎在对凤鸣说,又在对自己说,也许,来到郊外,令我放松下来,在侍郎府的压抑与谨慎,在此时释放出来。

    好一个悦己娱人。忽然,身后的墓碑之后,一个声音传过来。

    我回头看去,是一个欣长的身影从墓碑的阴影中,走出来。是一个男人,身材高大消瘦,看见他的脸,我吓了一跳,这不是赵鹄吗?我儿子李云齐的脸,细看,和李云齐还是不像的,是同一个类型,但是,比赵鹄看上去年轻很多,最多十七八岁,白白的皮肤,细长的眼睛,高挺的鼻子,漂亮的嘴巴,长得不说多么英俊,而是一股满满的少年气,看着清爽帅气。身上穿着藏蓝色的长衫,修长的双手,右手里拿着一把扇子,看着文质彬彬的。

    在下唐突了,吓到姑娘了。那个男人作揖道歉,刚才在下听到姑娘的高论,一时赞叹,唐突了佳人。

    公子客气了,我随便逛逛,可是惊扰了公子祭拜先人。

    他也打量着我,在下京都吉祥号赵鸾,来此拜祭亡妻,已经祭拜结束了,只是信步看看着后山的碑林。

    原来还有人和我爱好一样,爱看碑文。吉祥号赵鸾?赵鹄也是吉祥号的人,莫非是他兄弟。我有打量了赵鸾一番,示意潘凤鸣帮我介绍,我们小姐是吏部的夏侯侍郎家的三小姐,此来潭柘寺是祭拜夫人的。

    原来是夏侯侍郎家的千金,赵某失敬了。赵鸾又行礼。我也只好回礼,不过,心中疑问,又不好多问,只能先忍者。

    想想这个赵鸾,还真的和赵鹄有七分象,只不过,他比赵鹄高了一点,更白,眼睛也有神,赵鹄长得更秀气一点,赵鸾则阳刚之气和少年气更浓。

    我们两人在山间行进,往俗家香客居住的院子走,赵鸾也与我们同路,天色已晚,有点暗,山风比刚才凉了很多,树林里影影绰绰的,夕阳已经完全沉入地平线。如此美好的风景,我们两人一路无话,默默的走着。潘凤鸣跟在我身后一丈远,生怕打扰我们。

    夏侯小姐,可认识一位叫夏侯若竹的公子?赵鸾终于打破的沉默,似乎在没话找话。

    那是家兄,我的二哥。

    原来若竹是姑娘二哥。那还算是熟人了,若竹是我书院的同窗挚友。

    原来赵公子是鸿鹏书院的书生。

    不错,夏侯小姐也去书院吗?

    我前几年住在南粤长姐的府里,今年才回京都,节后才会上学。

    原来如此,难怪没有见过小姐,我记得若竹还有一个妹妹若兰,似乎也在书院就读。

    那是我二姐。

    寒暄了几句,就到了我住的院落,和赵鸾道别,已经华灯初上,桃仁迎了出来。我告诉了桃仁,我的偶遇。李福也在,这个赵鸾好像是吉祥号家的二公子,赵鹄公子是长子,不过,他们是不同的母亲。赵吉常原配夫人离世之后,过了好几年,才续弦,娶了忠勇伯焦玉航的妹妹焦玉英,赵鸾便是她的儿子。

    忠勇伯?如云要我拜见的好像就有忠勇伯夫人吴妙宁,难道还是赵公子的亲家?

    赵家和忠勇伯家是两代联姻,赵鸾娶了忠勇伯的女儿焦雅琴,但是好像去年生产离世了。

    不错,刚才赵鸾说他是来此处祭拜亡妻。潘凤鸣插嘴道。

    我问李福,他可与若竹是挚友?

    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不过,二少爷和他应该是鸿鹏书院的同窗,赵鸾赵公子是京都有名的才子,应该是明年开恩科,就会高中的才学。他家是商贾出身,因此科举如果高中,会名声大振。李福给我解释着。

    原来如此,我困了桃仁。我打着哈欠,我对这个赵鸾毫无兴趣,想一下,赵鹄的生母是被他的父亲所害,这个继母生的儿子,应该和他没啥感情。赵鹄将来一定会找赵氏满门报仇,我还是离他们远点的好。

    一夜无话,次日,我们急忙赶回府中,距离端午只有两天了,今年京都端午有龙舟赛,王公大臣的子女家眷,都会出席观看,是我在京都达官贵人,尤其是女眷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我得赶回去准备。虽然,其实没什么可以准备的,毕竟,我可不想太扎眼,力争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侍郎家的小孩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