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二章:热闹的谷场
    演员连续蹬腿、跨腿、直蹉步。

    跳得台子噔噔直响。

    从他们的步伐中,便表现出了广阔的森林。

    大衣一甩,马鞭一挥,英雄纵横驰骋的英姿展现的淋漓尽致。

    台下的观众目不转睛的看着台上的演员,时不时的鼓掌叫好,一时之间,气氛十分热烈。

    看到一半,大人们看得如痴如醉,孩子们却是坐不住了。

    让他们长时间的坐在小板凳上,对他们来说,这可不容易办到。

    平日里一个村的孩子,鲜少有在晚上还能和小伙们一起闹腾的。

    于是乎,这些孩子们便脱离了家长的身边,呼朋唤友,绕着谷场“探险”去了。

    来演样板戏的演员们是坐着两辆解放牌卡车来的,所有的家伙事都是车拉来的,两辆车的车斗对着,拆开一面挡板,搭成了一半的舞台,后来在用铁架子和木板,向外延伸,搭成另外一半的舞台。

    而舞台的下方,汽车的底下,就成了孩子们“探险”的好去处。

    台上演着英雄事迹,汽车底下的孩子们上演着你追我赶式的“捉迷藏”。

    沈安茹就坐在林德旁边,以方便照顾林德,她手里拿着布袋子,一边看戏,一边吃着零嘴。

    周围的不少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小沈同志,你这是吃的什么呀?”坐在一边的一个年轻姑娘问道。

    “这是大米花,林业给我做的。”沈安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你家林业可真心疼你。”年轻姑娘说道:“对了,怎么不见他来看戏?是坐在别的地方吗?”

    “他没来,家里不是有孩子嘛,他说他在家里看孩子,让我陪着老人来看戏。”

    听到沈安茹这般说,那姑娘的眼神里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将来自己要是也能找个林业这样的对象,那该多好呀。

    沈安茹抓了一把大米花给这姑娘,两人一边吃一边看。

    月朗星稀,微风阵阵,谷场上众人情绪随着台上剧情深入而变得时而紧张,时而高昂。

    一场戏,两个多小时,便结束了,演员谢幕之时,众人纷纷喊着再来一段。

    人民群众热情,台上演员也高兴,即兴又来了一段唱腔。

    散了场,众人纷纷起身,但仍旧是意犹未尽,一边聊着天,一边往自家方向走去。

    沈安茹一手拎着一个板凳,一边走一边照看着林德,两人也回了家。

    进了院子,从西间屋里透出微弱的油灯的光芒,照亮了窗前的一小块地方。

    林业听到外面的动静,便直接提着油灯出来了,给他俩照着路。

    林德回了自己的房间,看完戏的林德心情很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之前自己在部队里的峥嵘岁月。

    沈安茹跟着林业回了屋子。

    “晚上晴晴有没有闹啊。”沈安茹小声问道。

    “尿了一回,换了尿布就不折腾了。”林业说道:“咱们闺女,乖得很,你跟咱爹看的开心吗?”

    “挺开心的,演得真好。”沈安茹说道。

    林业笑了笑,笑容之中带着几分怀念。

    无疑,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但是人们的精神思想,却是充足又饱含干劲的。

    “对了,听说咱们这的农场,还要再来一批人。”沈安茹说道。

    “又是一批下乡的青年吗?”林业问道。

    “大概是吧,我也是听别人聊起来,具体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沈安茹换了衣裳上了炕,将她和林业的被子铺整好,一边整理,一边跟林业聊着:

    “咱们村开垦出来的农场越来越大,也更需要人手了,去年,十里八乡的,咱们生产队成了第二,队里的人正憋着劲儿,打算今年争口气呢,眼见着进了六月,要收麦子了,咱们队里啊,又要忙活起来了,到时候,我也得去干活了,指不定连你,都得被拉过去。”

    先前不是农忙的季节,所以队里对林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得了,但是大家都忙不过来的时候,队里可就不能看着林业整天在家闲着了。

    他们可不管林业的手会不会累出毛病。

    “唉,这收麦子,不能跟下一批摘蘑菇撞上吧?”林业说道。

    “那不能,收麦子前,大家就会上山摘蘑菇。”沈安茹说道:“等到地里的麦子都收完了,晾晒完了,大概大半个月也就过去了,到时候啊,山上第三波采蘑菇的时机也就到了。”

    一年,就这么三次。

    再往后,山上基本上就没啥东西了,秋天山上倒是有酸枣,那是孩子们喜欢去摘的东西。

    “蘑菇还得继续收啊。”林业说道:“安茹,我打算收了第二批蘑菇,就去买辆自行车。”

    “行啊,反正家里不缺这个钱,也方便你到县里来回。”沈安茹说道:“关键是得有票啊。”

    林业拉开抽屉,翻开崭新的稿纸本子,从里面拿出了一张自行车票。

    “这不就是吗?”林业笑着说道。

    沈安茹伸手拿过自行车票,仔细端详着。

    “这好东西你从哪儿弄的?”沈安茹问道。

    “从邱会长那里买的。”林业说道:“可不便宜,五块钱呢。”

    沈安茹仔细想了想。

    “那也值当了,这东西可不好弄。”沈安茹说道:“广荣家去年在队里得了先进,才有了自行车票,借了钱,才从队里换了自行车,咱们家可指望不上拿先进了,能弄到票,也是幸运了。”166小说

    “是啊,我打听了价钱,最便宜的也要一百四呢。”林业说道。

    “买!”沈安茹当场拍了板。

    但是她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但是自行车买回来了,咱们怎么解释?这东西可不便宜,是个大件了。”沈安茹说道。

    “解释那么多干嘛?就说借钱买的,方便来回。”林业说道:“而且,要是我的论文能成功刊登的话,我也是有稿费的。”

    稿费多少,旁人是不知道的,林业也不会跟他们说,让他们自己猜去吧,这笔钱,林业赚的光明正大,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反正,文化人的事,你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