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5章 试试
    文从胜是一个十分纯粹的大直男,半点都理解不了杨秋芝的伤春悲秋,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无论说什么都是不对的,所以选择了闭嘴。

    然后选择用另外的方式让她忘记这一茬。

    杨秋芝的感伤被打断,也觉得自己似乎是有些想太多了。

    若是文小满知道杨秋芝的想法,必定会心里发酸,然后丝丝回甜的。

    “母亲”这个称呼代表了太多,也承担了太多。

    杨秋芝和文小满母女连心,女儿重生归来这件事,即便她不知道,她的潜意识里也会泛出一些她无从知晓缘由的情绪。

    这样的小情绪,她受制于自己的学历和见识,没有办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一直把它们当作是对文小满的担忧和不放心。

    第二天一大早,杨秋芝顶着黑眼圈给一家子准备了早餐。

    文小满打着呵欠从卫生间里走出来,“妈,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我的飞机是下午,不用这么着急。我看你没有睡好的样子,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再起来?”

    “早点煮好了,你们等下起来的时候再喝就没有那么烫了。”杨秋芝把熬在锅里的绿豆粥搅了搅,免得粘锅。锅里的绿豆已经被煮开了花,在沸腾的水中不断地滚落到各处。

    文小满察觉到杨秋芝不同以往的情绪,走过去一把抱住了她,把头埋在杨秋芝的颈窝里。

    “妈,有你真好。”

    杨秋芝从小营养不够,长得不是很高,脱鞋量的话就一米五多一点。现在的文小满已经比她更高了。

    但是文小满现在这个样子,就像是小的时候跟杨秋芝撒娇一般,杨秋芝一下子就红了眼眶。

    她拍拍文小满的手,“行啦,这么大热的天,我还在熬粥呢,凑在这里黏糊糊的,你再去睡会儿吧,还要飞那么远呢。”

    文小满又再抱了一会儿才放手。

    小孩子的身份还挺好用的,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还不会被怀疑。

    若是重生回二三十岁的时候,不说文小满自己好不好意思抱,就算是抱了,杨秋芝也都会担忧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我睡饱了,再说飞机上也可以睡觉呢。我先去洗漱一下。”

    正在刷牙时,文从胜和文慧敏也都起床了。

    吃早饭的时候,文从胜对文小满说道,“你要是有机会去外面吃饭逛街的话,帮爸爸看看去,有没有什么产业或许需要封口机的。”

    杨秋芝瞪他,“一天到黑就晓得你那几台封口机,小满是出去游学去的,去的都是学校,哪里要什么封口机。”

    文从胜往粥里舀了一勺咸菜,“嘿嘿,我就是这么说说。前几天文强,就是荷花市场的那个年轻人给我打电话,说他有一批衣服要运出去,正好之前包机来这里的老板还记得咱们的封口机,我就想把这外汇给挣回来。”

    文从胜是从那个困难的年代过来的,对赚外汇这件事情非常热衷。

    文小满答应,“行,我看到了的话就跟你说。”

    ……

    飞机降落在英国希思罗机场的时候,是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多。

    一行人到酒店之后简单吃了一点东西就先回房间休息去了。

    这次游学各个学龄段的学生都有,所以也会去各个不同阶段的学校去参观交流。相当于是把英国的学制都粗略过了一遍。

    伦敦的天气一如既往地多雨,不过路上倒是很少见到撑伞的人。

    雨来的时候若是在街上走,那就用手里的包包顶一下,或者走到路边建筑的廊檐下躲一躲,不一会儿就能等到雨停。

    湿润的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些浪漫气息,广场的方向时不时地传来音乐声。

    一开始众人对这与华国截然不同的人文气息非常新鲜,每天都瞪大了眼睛想要多捕捉一些有趣的镜头,好丰富自己的见闻。

    可一连吃了几天的当地美食之后,大家就只想找中餐馆了。

    “这真的是太难熬了,好佩服那些留学生啊,我出来几天就想回国了。”

    团里的初中生嘴里叼着一根薯条,眼神略有些空洞。

    “之前在家里只想吃薯条,我妈又不让一周最多给我买一次,但是现在天天能吃了,才发现大米饭配炒菜是那么好吃。”

    这边对接的领队老师接过话题,“吃习惯了就好了,要是实在吃不习惯的话,那就自己学着做饭。总不会让自己饿着的。好啦,今天咱们就是最后一站了,等参观完大学,让你们老师带你们吃好吃的去。”

    今天参观的是英国排名靠前,也是国际排名靠前的一所名校。

    哥特式的建筑和绿意盎然的园林相印成趣,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行走其中,或是与同伴笑谈,或与恋人厮磨。

    众人跟着老师边走边听,没多久来到一间教室。

    教室里有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进行英中翻译。

    翻译的是一首华国著名的古诗,诗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对于华国本土学生来说,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大多数省份小学的时候就会学习这首诗。

    但是对于当地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

    老师让大家从后门走进去,坐在后排观摩。

    有人根据授课老师的提示,直白地翻译起来:

    友人向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个美丽的三月,要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船越来越远,远到消失不见,只看见长江向前奔流。

    授课老师表示翻译得不错,然后让大家讨论,还有没有更精妙一点的。

    后排的领队老师也让大家各自好好想想,如果是让你翻译的话,你会怎么去翻。

    林峥看向坐在身边的文小满,拿出纸和笔,递给她,“试试?”